要建姝
(集美大學誠毅學院,福建 廈門 361021)
輸入、輸出假設理論視閾下獨立學院英語寫作教學新模式研究
——“窄讀、背誦和寫長”三位一體的英語寫作教學新模式探索
要建姝
(集美大學誠毅學院,福建 廈門 361021)
筆者在對Krashen的“語言輸入假設”和Swain的“語言輸出假設”理論進行簡要闡述的基礎上,結合對獨立學院英語寫作教學現狀的分析,提出構建一種基于“輸入、輸出假設”理論的“窄讀、背誦和寫長三位一體”的英語寫作教學新模式,以期為獨立學院改進英語寫作教學,提高學生寫作水平提供些許借鑒。
輸入;輸出假設;獨立學院;窄讀;背誦;寫長
寫作教學是大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部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明確指出:“大學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具有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使學生能夠在今后的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使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1]另一方面由于英語寫作教學肩負著英語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的雙重培養任務,所以寫作教學一直都是英語教學中的薄弱環節。相對于普通高校,多數獨立學院的學生英語基礎較差,自學能力較弱,寫作問題尤其突出。
近年來有不少學者在研究國內外英語寫作教學理論和實踐成果的基礎上,對改進獨立學院的英語寫作教學模式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張愛榮(2010)認為“多元化的應用型英語教學模式”有利于促進獨立學院學生語言知識的輸出和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吳勝軍(2011)指出“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獨立學院英語寫作教學模式符合市場經濟條件下獨立學院發展的現實需要和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易春華,羅亦萍(2010)指出基于“博客”的英語寫作教學模式比傳統的寫作教學模式對提高獨立學院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有更大的促進作用。上述研究都極大地豐富了獨立學院的英語寫作教學實踐,但是現代外語教學理論認為,語言習得的過程是輸入—吸收—再輸出的過程,輸入、輸出相互作用貫穿于英語教學的全過程。因此在探索獨立學院寫作教學新模式的過程中,筆者認為教師應將主要精力放在優化輸入和強化輸出方面,在提高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語言輸入假設”(Input Hypothesis)理論由Krashen于 20世紀80年代早期提出。Krashen認為:“假定學習者目前的語言知識水平為“i”,當學習者被置于“可理解的語言輸入”中,(“可理解的語言輸入”為“i+1”,應略高于學習者當前的語言水平)。而且“情感過濾”較低(學習動機強,且處于非焦慮狀態中),語言習得就會發生?!盵2](P35)同時 Krashen強調指出:“理想狀態的語言輸入應該具備以下四個特點:(1)可理解性(comprehensibility),如果學習者無法理解輸入的語言信息,語言習得就無法發生;(2)趣味性和相關性(interesting and relevant),輸入的語言不僅要有趣,能激發學習者的興趣;而且還要與學習者已有的知識相關。有趣又相關的知識才能真正激發學習者的興趣,不知不覺中習得語言;(3)足夠的輸入量(enough input),要習得新的語言,必需通過大量地閱讀和運用;(4)非語法程序安排(not grammatically sequenced),語言習得需要有足夠的可理解性輸入,但輸入不應以語法為大綱,不應按照語法順序來安排。 ”[2](P37)
Krashen的“語言輸入假設”理論認為“大量的可理解性輸入(Comprehensible Input)是人類習得語言的唯一方式”。但是根據現代外語教學理論,語言習得過程是輸入——吸收——再輸出的過程,真正的語言習得必須經過輸入、吸收和輸出多次反復才能實現。[3]
針對Krashen“語言輸入假設”的理論不足,二語習得研究者Swain在1985年提出了“語言輸出假設”(Output Hypothesis)理論,指出要全面提升學生的外語能力,光靠“可理解的輸入”是不夠的,應該把“可理解的輸入”和“可理解的輸出”相結合。同時Swain還強調指出了“輸出”在語言習得過程中的四種功能,即:(1)注意功能(Noticing Function),語言輸出的過程中,學習者意識到自身語言的不足,進而在以后的語言輸入中更加關注相關的語言特征,從而習得語言;(2)元語言功能(Meta-linguistic Function),Swain指出,當使用二語表達思想時,學習者會主動地調取學習過的所有的二語知識(即元語言)、斟酌語法規則和詞語搭配的準確性等;(3)假設檢驗功能(Hypothesis Testing Function),語言輸出的過程中,學習者有機會嘗試多種表達意圖的方法,進而檢驗這些潛在假設是否正確;(4)流利性功能(Fluency Function),語言輸出過程中,學習者反復操練二語,從而提升了二語表達的流利性和自動性。[4]
語言的輸入與輸出是兩個不同的過程??衫斫庑暂斎胧钦Z言習得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條件,但是學習者只有在輸出中不斷嘗試運用已經輸入的語言材料,才能真正地習得目的語。
在筆者任教的獨立學院,由于教學經費支出有限,師資力量相對薄弱,班容量一般都在50~60人左右,難以開展“以學生為中心”,以“寫作過程指導為重點”的英語寫作教學新模式。其次由于獨立學教學改革還處于起步階段,“成果教學法”仍然是獨立學院英語寫作課上常用的教學法。為了在課堂上抓緊時間完成精讀教學任務,寫作練習通常是伴隨著下課鈴聲匆匆布置給學生,要求學生按時交作文但是較少對寫作過程給予相關的指導。課后,學生只管完成任務,寫好寫壞便留給教師去評價;而教師往往要花大量的時間對學生的作文從單詞拼寫、遣詞造句到語法結構逐一糾正,過分注重語言形式,而忽略了對文章思想內容的考察。再次,應試教育在我國比較普遍。獨立學院為了提高聲譽,更加注重英語四、六級考試的通過率。短時間突擊性的四、六級寫作輔導已成為獨立學院司空見慣的英語寫作教學模式。
語言學家認為語言習得要通過可理解的語言輸入來實現。寫作教學也要通過大量的語言輸入來完成。閱讀和背誦這兩種傳統的語言輸入形式能夠增加詞匯量,促進語言積累,強化語言內化,規范英語寫作。繼而在有效的閱讀和背誦輸入的基礎上,通過作文寫長法,以大量的語言輸出來促使學生把顯性的英語知識內化為隱性的語用能力和寫作技能。由此,筆者認為“窄讀、背誦和寫長”三位一體的寫作教學模式對獨立學院改善英語寫作教學具有深遠的意義。
(一)通過“窄式閱讀”增加寫作輸入量,通過仿寫促進可理解的寫作輸出
區別于一般的閱讀,所謂“窄式閱讀”(Narrow Reading)指的是閱讀同一作者、同一主題或同一體裁的作品。Krashen認為:“閱讀具有一定相似性的作品有利于提供一個可理解的上下文,學習者由于反復接觸到相關的詞匯、語法或背景知識等,最終實現習得。”[2](P47)“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就充分證明了閱讀對于提高寫作能力起著關鍵作用。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閱讀訓練時,應合理、巧妙地把相同體裁的閱讀材料積累到一起,指導學生分析、歸納這些材料在寫作技巧上的共性,進而幫助學生逐步構建起不同體裁的寫作模式,同時要求學生仿寫閱讀材料中的精彩語句和篇章結構等,促進學生可理解的寫作輸出。
(二)通過背誦輸入增強語感,減少英語寫作中的母語負遷移;通過背誦輸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降低寫作過程中的焦慮感,形成寫作過程的良性循環
背誦輸入強化了學生對語言知識的積累和鞏固,使原本顯性的語言知識轉化為隱性的語言知識。隨著背誦輸入的不斷增加,學生對目標語的敏感度不斷增強,隱性語言知識不斷擴展,語感不斷增強,寫作輸出過程中的負遷移也將逐漸減少。部分學生隨著背誦的不斷增加,成就感和興趣油然而生,寫作過程的焦慮感逐漸降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自信是高效學習的關鍵。隨著興趣和自信的不斷累積,學生在寫作中有話可說,有材可用,進而產生更大的成就感和更強的自信心,最終形成寫作過程的良性循環。[5]
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在為學生選擇背誦材料時,應考慮到所選材料的優秀性、經典性以及題材的多樣性等。背誦材料可以是課文段落、散文、詩歌或名著節選等,通過全方位地感受英語語言材料的優美和深刻,來激發學生運用語言表達思想的濃厚興趣。
(三)借助“寫長法”強化學生的輸出訓練,提高寫作輸出質量
Swain的“可理解輸出”假設指出,成功的語言習得既需要接觸大量的可理解輸入,又需要有可理解輸出。通過輸出性的語言運用,達到內化知識的目的。針對學習英語多年而不會寫作的難題,王初明教授的“寫長法”(The Length Approach)一改以往精批細改的寫作教法,創造條件讓學生放開寫,以長促學,以量促質。在具體的寫作教學過程中,筆者認為教師可以結合精讀課文的相關話題,或背誦篇章的有關主題,參考學生的英語水平等因素,提供相關的詞匯和句型供學生寫作參考。每周一篇作文,字數不限,以長促學,以量促質。課堂評閱作文時,教師和學生暢所欲言,而且教師應盡量從構思、謀篇和語言表達等方面充分肯定作文的優點,使學生更多地接觸正面的內容,明確今后努力的方向。課下批改學生作文時,教師應盡量使用一些贊美詞匯,比如:“great,amazing,terrific,well done”等肯定學生作文的“亮點”。鼓勵學生使用已掌握的知識,對于從背誦篇章中借用來又能恰到好處表達文意的短語和句子,劃波浪線,以示強調。對于優秀作文,教師應該復印并在班級中傳閱,讓學生們彼此相互學習。期末的時候再把學生優秀作文和進步作文匯編成冊,印發給每個學生,讓學生感受到寫作的成就感和樂趣,進一步強化寫作的興趣和動機。[6]
語言習得中的輸入與輸出正如太極圖中的白與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探索獨立學院英語寫作教學新模式的過程中,教師也應該著眼于優化輸入和強化輸出兩個方面。在寫作教學中以窄讀和背誦輸入來促進寫作輸出;以寫長法來培養學生英語寫作的興趣和動機。“窄讀、背誦和寫長”三為一體的寫作教學新模式既符合英語語言的學習規律,對獨立學院改進英語寫作教學,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具有現實意義。
[1]教育部高教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3).
[2]張愛榮.甘肅省獨立學院英語寫作現狀調查與教學模式改革的探索[J].科教導刊,2010,(5):36.
[3]吳勝軍.獨立學院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模式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1):139.
[4]易春華、羅亦萍.獨立學院基于博客的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模式的探索和實踐[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2010,(3):136.
[5]Krashen S D.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M]. London:Longman Group Limited,1985.
[6]李娜.輸入、輸出與外語教學[C].北京外語教學研究,2005,(25).
[7]Swain M.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6).
[8]李雙梅.背誦輸入用于非英語專業英語寫作教學的研究[J].江蘇工業學院學報,2007,(12):119.
[10]王靜,岳琳.輸出假設理論對大學英語寫作動機減弱影響研究[J].長沙通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