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傳臻,劉永利,黃彩玲
(沂水縣水利局,山東 沂水 276400)
沂水縣位于魯中南地區,沂蒙山腹地,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大縣,轄1個街道、16個鄉鎮,1個經濟開發區、1個沂蒙風情旅游景區,1 040個行政村,總人口113.77萬,其中農業人口101.6萬。近以來,沂水縣先后啟動了“德國糧援項目”、“農村人畜飲水解困”、“村村通自來水”、“革命老區安全飲水”、“農村飲水安全”等農村供水工程建設。特別是2009年以來,通過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了四十里堡水廠、寨子山水廠、沙溝水廠等規模化集中供水工程,使全縣290個村莊、25萬人吃上了放心安全的自來水。截至2013年底,全縣累計建成農村供水工程638處,其中,集中供水工程108處,萬人以上規模化供水工程5處,5 000~10 000人的供水工程7處,其余為單村供水工程,共計解決了全縣1 062個自然村、77.1萬人的飲水問題,農村供水普及率達到75.9%。
沂水縣屬于典型的山丘區地形,地勢高低起伏幅度大,村與村、戶與戶之間的距離遠、跨度大,因此供水工程施工難度大,工程材料標準要求高,從而造成建設成本較高。在高標準、高效率的要求下,做好整體工程建設,在資金方面尚有欠缺。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每年按解決吃水人口數下達投資計劃,并要求當年工程完成并運行,但受資金和時間的限制,無法考慮建設大規模、高效可行的跨年度整體供水工程。當前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以政府投資為主,加之工程投資大、回報率低,工程管理和運行難度大,因此推向社會實行市場化運作難度較大。
沂水縣是一個山區大縣,受國家政策、投資數額、經濟條件、區域水源條件等多方面因素制約,大部分供水工程為簡易的或規模較小的單村或聯村供水工程。農村自來水工程面廣、量大、地點分散,隨著工程的年久失修和老化嚴重,管理任務十分艱巨。加之農村供水工程為公益性事業,無資金進行維修養護,導致飲水工程癱瘓停運的現象時有發生。同時,工程管理方式落后,投資建設的資金渠道較亂,政出多門,難以形成有效合力,在建后管護方面存在著諸多問題和不足。
在早期的供水工程建設時期,由于國家的投資數額較小,僅僅滿足于建設供水工程,讓群眾喝上自來水,在當時的規劃投資時尚無考慮到消毒設備的安裝和運行。現在,沂水縣受山丘區的地理條件、水源條件等因素限制,農村供水工程的實施難度較大,建設成本較高,上級下撥的建設資金僅夠用于工程建設,有時甚至出現資金缺口的問題,無法保證水質監測和消毒設備建設資金。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水污染日趨嚴重,為保障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對水質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解決水質安全問題已成當務之急。
通過水質監測進行水源鑒別,以保障飲水安全可靠;加強飲用水源的保護,確保水源不被污染;加大水處理設備和水質監測設備的投入,做好供水水質改善,隨時監測供水水質,確保飲水安全可靠。
在下達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投資計劃時,應充分考慮到平原地區與山丘區地區的建設差別,切實加大對山丘區農村飲水工程建設的投資力度,提高工程投資標準。實行高標準設計、高標準建設,著力打造長期有效的優質工程。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不斷發展,人民群眾對供水的需求越來越高,在使用方便和水質安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下步工作中,將根據國家的統一部署安排,積極吸引各種社會資金,按照標準化建設、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經營、專業化管理的理念,充分考慮工程建設的連續性和規模化供水效益,進行資金整合使用,建設大規模集中供水工程。這樣不但投資省、管理易,而且供水安全性和保證率高,并能發揮長期效益。
改變重建輕管的傳統,加大對供水工程維修養護資金的投入,及時對供水工程進行維修養護,并不斷對原有的供水工程進行改造升級。大力推行產權制度改革,明晰工程所有權,搞活工程經營權,積極引進市場化運行機制,通過股份制、承包租賃、供水協會等經營管理模式,保證供水工程正常運行。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工程的長期效益,確保農民喝上干凈、衛生的自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