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靖茗


能與大陸新娘王艷香和臺灣先生張大業結緣,還是在2013年的海峽論壇。
在兩岸婚姻家庭的分論壇上,參加論壇的兩岸婚姻家庭有很多,大家都是帶著自己感人的婚姻故事而來。與其他嘉賓不同的是,王艷香和先生張大業不僅帶來了他們傳奇的奮斗故事,還帶來了自創的品牌——自制的糕餅,免費供與會嘉賓品嘗。那幾天,夫妻倆每天都忙碌到很晚,回到房間已是接近凌晨,我實在不忍打擾。我們的交流“零落”地“散”在會議室門口、會議中、或是盤點產品的空隙。就在這一點點拼湊出來的時間里,我被一次次感動。
幾天的接觸,發現先生張大業忠厚實在,說話不多但很真誠,不善言辭的他一直強調兩個詞:責任與尊重。他說:“我覺得一個人要想成功,一定要敢于承擔責任,這其中包括家庭的責任還有社會的責任?!闭f這話時,坐在一旁的妻子王艷香的臉上流露出幸福的微笑。她看上去風風火火,頗具大丈夫氣概,但卻是一個粗中帶細的女中英豪,她一直以女性特有的細致和堅韌幫扶著丈夫的事業。她說:“我們公司注重以德服人,把員工當作自己的親人和朋友。其實,我們也曾經打工,深知打工的難。員工也是人,我們也要尊重他們?!?/p>
因緣際會結良緣
1951年出生的張大業,居住在花蓮市靠海的一個美麗山村,家里世代務農。14歲那年,張大業正讀小學五年級,迫于生計,父親要他休學回家務農。胸懷大志的他不愿一輩子過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就偷偷向母親要了一點盤纏,悄悄離開花蓮,到臺北市尋求發展。
來到臺北以后,張大業在一家面包店里當學徒。說是當學徒,平日里,除了雜事,面包店的師傅并沒有教授他制作面包的技藝,張大業就悄悄地跟在師傅身后用心記下師傅的原、配料調制比例和制作工藝。32歲那年,他辭掉臺北的工作,靠平時省吃儉用的積蓄,自己創辦了一家糕餅原料商行,既供應糕餅原料,又自己制作糕餅銷往市場。憑著累積多年的制餅工夫,加上自身研究,糕餅質量愈見提高,他制作的糕餅,外皮入口即化,內餡香軟、香、酥、一碰就碎的特色,一吃就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一般的臺灣糕餅只有兩種味道,一種是甜的,一種是成的,這是很多人對于臺灣傳統糕餅的刻板印象。而張大業的糕餅店,各色美味糕餅,不管是層次分明的餅皮,撲鼻而來的芬芳香氣,令人滿足的扎實餡料,還是印在點心上的美麗圖騰,仿佛每嘗一口,都讓人回到百年前的時空,感受飽滿的幸福滋味,而不單單只是滿足口腹之欲而已。
默默在烘焙食品行業里摸爬滾打十幾年,從糕餅、乳酪蛋糕、歐式點心、生日蛋糕的裱花、面包、餡料、牛軋糖等制作中,張大業練就了一身好技術,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就在這個時候,張大業的妻子卻突然得了一種怪病,為了照顧妻子,他不得不放棄了自己的事業。數年后,妻子皈依佛門,與他離了婚。離婚時,張大業將自己所有的財產都留給妻兒子女,他覺得所有經歷都是人生的寶貴財富,自己則只帶部分制作糕點的設備離開。經過一段時間的打拼,他又開了一家乳酪蛋糕店。
2003年,從福建三明來到臺灣打工的王艷香經同鄉介紹,認識了張大業。那個時候,張大業新開的蛋糕店剛剛有些起色。
“我是個開朗直爽、風風火火急性格的人,從小在三明長大,19歲開始開貨車,原是三明第二運輸公司的長途貨車司機,后調三明第一建筑公司,1993年在市公安駕校任汽車教練。到臺灣謀生活也是當時一時任性,沒想到能遇到人生的另一半。當時的他,讓我看到的是憨厚樸實的老實人。我心想先認識看看,可是沒想到張先生卻對我展開了執著的追求,從臺中到桃源到臺北,沒有甜言蜜語,卻是勤勤懇懇,對我照顧有加。一有空,只要我同意他都像守護神似的照顧我,有些同鄉還勸不要找這種太老實的人。他曾在上海一家朋友的工廠做工,工錢卻到現在都未全拿到,我婚前兩次幫他去討,討薪過程中與對方起了沖突,他奮起反抗,強烈要保護我,我一下子被他感動,身邊能有一個能保護我的男人,足矣。”想起和先生張大業相處的往事,王艷香感覺仿若昨天。
2007年4月,戀愛長跑了快5年的張大業和王艷香,在王艷香的家鄉三明登記結婚,倆人喜結連理,組建了幸福美滿的家庭。
婚后不久,夫妻倆回到臺灣,勤勞的王艷香經營著一家足浴中心,張大業則繼續打理著乳酪蛋糕店的生意,事業紅紅火火,生活甜甜蜜蜜。
王艷香說:“因孩子都大了,夫妻之間倒沒什么矛盾,他有時像個小孩,‘牙齒碰舌頭的情況也會有,但都經他的一句風趣話解凍了,我們從不留隔夜氣,包容是我們夫妻生活最好的調和劑”。
扎根大陸創事業
可世事難料,好景不長。剛剛回到臺灣,王艷香的母親被檢查出患了癌癥,張大業得知在三明的岳母癌癥擴散后,為了便于照顧岳母,他毅然放棄在臺灣的事業,攜妻回到了三明,悉心照料岳母。
岳母病情穩定后,頭腦靈活的張大業開始在三明尋求商機。
憑著對市場的分析與判斷,張大業敏銳地發現三明市場上高檔次的糕餅是一塊空白,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這正符合張大業的專業。2008年7月,王艷香東拼西湊,支持張大業創辦了福建省三明市蓮生臺灣食品有限公司。
很長一段時間,張大業都在認真研究經營方略,積極挖掘糕餅特色。三明糕餅市場是一個特定的環境,以前在臺灣的那一套經營、銷售模式不能照搬過來,需要結合三明實際進行調整,而產品市場的定位就是最關鍵的一點。例如,“松香酥”餅干是前個時期三明糕餅類產品中一個比較成功的種類,但是由于已經面市有一段時間了,而且一直沒有什么更新和跟進。他就把自己的產品在“松香酥”的基礎上進行改進,既保留原有的特色,又引進臺灣技術,吃起來既香又甜,特別可口,消費者自然十分喜歡。他很快開始招兵買馬,在三明市中心東安新村開設了主店,又先后在高巖新村和東新四路開設兩家分店。
美食當前,讓人食指大動的香氣、讓人驚艷的糕點造型,無不傳承著臺灣糕餅的飲食文化,體現張大業的獨具匠心。他的各類糕餅從文化意涵、歲時節慶、生活禮俗、藝術美感、口感滋味多角度人手,多樣造型,有較強的觀賞性。一一列數具代表性的他的傳統與創新糕餅,從餅皮、內餡到包裝,由里到外都具有臺灣糕餅的特色。
“經營企業靠的是‘誠信二字。”談到創業,現在已經是公司董事長的王艷香深有體會。她說,“‘誠信為本、質量第一,這是先生提出來的原則,我也受他影響很多。記得有一年,公司因為新來的師傅疏忽,在兩鍋調配的原料里忘記加糖,導致賠償兩家客戶訂單數千元。對于損失,先生有著自己獨到的觀點,他安慰我說,除了要總結經驗教訓外,對損失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用臺灣話來說‘吃虧也是占便宜,賠出去的是金錢,賺來的卻是‘信用。從長遠看,損失是暫時的,有了信用以后都會賺回來的?!?/p>
堅持只是為責任
三明市是福建省的一個小城市,可消費卻貧富之懸很大,由于烘焙西點店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2011年,公司有人建議做低、中、高三種產品以滿足市場需求,可張大業卻堅決反對,只有一句話:“我不允許我的產品有好壞之分,如果你們執意要為了利益做低我的產品,我寧愿公司倒閉,我回臺灣。”就是這種對品質的堅持,公司在為引導健康、綠色食品市場方面做出了不少的貢獻。
岳母去世后,張大業和王艷香本打算離開三明,但在當時三明市臺聯幾位領導的再三挽留和大力支持下,夫妻倆決定留在三明,按照綠色食品、健康食品的理念認真辦廠,打出蓮生食品的特色。公司一貫堅持產品不添加香精、色素、防腐劑及添加劑,從產品的原材料、配方等各方面盡最大努力保證產品質量,做到產品的綠色、健康、營養。
“在資金匱乏的現狀下,我們首先必須保證的是用于生產產品的原材料品質一流,在配料的投入上也毫不吝嗇,為的就是保證一流的口感和品質。使三明烘培業從低端走向中、高端市場。目前蓮生臺灣食品已形成3條生產流水線,都已取得QS生產許可證,投入500多萬元資金,2011年代表林業局參加第二屆國際森林產品博覽會竹炭系列產品,2012年公司產品是第二十五屆懇親會唯一指定糕點,2013年第五屆海峽論壇兩岸配偶風采首推介紹綠色、健康的企業;蓮生臺灣食品主打乳酪蛋糕在臺灣及大陸,在烘焙業里是獨一無二的,急速冷凍零下20度可以保存一年(這項技術目前只有澳大利亞有);歐式茶點、酥餅、牛軋糖都可行銷全國乃至世界……”說起自己和先生辛苦創辦的公司能有如此成就,王艷香滿眼自豪。
張大業在烘焙方面的精湛技術,使得來公司淘寶挖人或學藝不精就想立地成佛的大有人在。
王艷香說,“他看在眼里不說什么,默默堅持樂觀態度做零添加產品。也曾有一段時間,公司由于資金不足我壓力很大,有時候脾氣很火爆,像炸彈著點毫不留情。先生總是安慰我說,唐三藏取經都九九八十一難。如何以德服人?唯有堅持產品質量零添加。現政府已在抓食品衛生問題,公司一定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像瓶頸一樣井噴,放心,不信你看,只要解決資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吃別人不能吃的苦,才能享受別人不能享受的一切。不成功,有一萬個借口,成功,只需要一個理由,那就是——我一定要成功。超越別人,就是在別人休息的時候,別人停止不前的時候,別人惆悵的時候,你全力以赴。你想走普通人的路,就會遇到普通人的挫折,你想做上最好的事業,就一定會遇上最強的傷害。世界很公平,你想要最好的,就一定會給你最痛的!闖過去,你就是贏家,闖不過去,那就乖乖做個普通人。所謂成功,并不是看你有多聰明,也不是要你出賣自己,而是踏踏實實,鍥而不舍,看你能否笑著渡過難關!”
“通過這幾年的市場調查,看到食品業的許多不良食品,更激發了我們做好蓮生臺灣食品,一定要建立一個生產綠色食品工業園,讓優質的綠色食品給全國人民帶來快樂的健康生活?!蓖跗G香說出了自己的心里話。
不滿足昨天的成績,不放棄今天的努力,不停止明天的追求,這就是張大業和王艷香的創業激情所在。夫妻同心,全心撲在事業上,而公司下階段的目標就是將總部扎根于三明,爭取在2015年底在三明建造一個花園式的食品觀光生產基地,讓蓮生臺灣食品香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