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菊生


李家正
李家正,男,1951年9月出生于江西鄱陽,陶瓷美學家、慈善家。現為景德鎮中山陶瓷繪畫研究院副院長。中國工藝美術家協會會員、吉林省工藝美術大師、江西省工藝美術大師、江西省高級工藝美術師。2 009年被評為景德鎮市十大杰出陶瓷藝術新星。2010年春,作為江西陶瓷藝術家代表,第一位出席上海世博會,作現場陶瓷繪畫表演的藝術家。
朋友,您見過如此絢爛華麗的瓷畫風景嗎?當湛藍的天空下瀑布一瀉千里、浪花撲面而來時,朋友,您不為之怦然心動嗎?面對這一幅幅松林朦朧,叢山平淡幽遠,云霧優游不迫的青花山水,朋友,您沒有感受到山風的清涼嗎?這些瓷畫的作者不是別人,正是筆者的胞弟——李家正。
古人云:舉賢不避親,撫摸這五彩斑瀾的瓷畫,為兄我喜不自禁,欣然命筆,為即將付梓的畫冊作序。
家正為人熱誠,聰慧敏捷。《中庸》有云:“人莫不飲食,鮮能知味?!泵鎸Υ笞匀坏拇喝A秋實,人間的風霜雨雪,在人們無可無不可的平淡中,家正往往能品味出濃烈的詩意,感悟到思想的超越,從而捕捉稍縱即逝的靈感。
我們出生于家境貧寒的書香門第,父親是中學教師,不善逢迎,但一生之至樂,在執筆為文之時,我們幾個子女,自懂事起“捧卷吟讀和揮毫潑墨之狀,是家父留給我們最深刻的記憶。母親也是教師,為人善良熱誠,喜俯案搦管,畫一些花鳥蟲魚之類,隨畫隨扔。父母沒有給我們留下遺產,但卻留下了基因遺傳,留給我們的是讀書為文之性格,是思維觀察之靈性。受父母潛移默化,家正博文強記,書畫詩詞無所不樂。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奔艺龢反瞬黄?,一管一卷隨身攜帶,一有感悟即賦之記之。日積月累,已形成獨有的創作習慣。世之真能為文者,必胸中有如許之積蓄,其喉間必有如許欲語而莫可告語之處,蓄極積久,便勢不可遏,一旦見景生情,則觸目興嘆。請讀這首詩詞:“可曾記?清波泛舟劃漣漪,樓外青山連天碧,白云初起,金風徐徐,碑上蟲二謂何意?無邊風月西湖比。詩中有我,畫中有你。”當眾人不解碑上“蟲二”之時,家正良知所能,詩如塊壘已哽在喉,即一吐為快也。
良知是造化之精靈,當處之虛心應物,性隨景發,剛柔互濟,能機而應。形象與辭句如泉,涓涓自胸臆流出。又如題《題廬山晨霧》“煙雨群峰動,熏風草木榮。碧波三千里,村舍翠微中?!痹偃纾骸安誓珴姵雒n蒼,云遮霧掩謂何方?莫道名山多勝景,江南無處不風光。”——《題潑墨山水》,這是藝術家置身山水之中,幽情秀骨,思在云霄,語出心田,情之抒發,興之高吭。為文如行云流水,但常行于所行,常止于不可不止。
鄭板橋云:借君莫作畫圖看,文里機閑,字里機關。“言之不文,行之不遠。”(孔子云)一部中國繪畫史,就是文人畫的歷史,北宋蘇軾,明代董其昌均倡導“文人畫筆墨可知也,天機不可知也,規矩可得,氣韻不可得也。”這就是文人畫的魅力所在。家正援詩入畫,趣由筆生,法隨意轉。在茫茫瓷海之中,家正的作品最大的特色乃文人風骨和書卷氣。
艾青詩曰:“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家正用詩情畫意來描繪時代,對生活充滿激情,對人民滿懷熱愛,他用五彩的筆和七色的泥土傾訴著心中的愛,尋求著藝術人生在人世間的精神出路和靈魂的皈依。
朋友,讓我們共同感悟作者那激烈跳動的脈搏吧,讓我們共同品味創造者的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