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瑜
摘 要 回顧我國婚姻家庭法的歷史,可見其立法的出發點始終是凸顯和諧平等的婚姻家庭關系、構建和諧社會,其歷程也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發展的過程。而作為女權主義主要流派之一的馬克思女權主義思想的提出和運用更是為我國婚姻家庭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我們要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前提下,大膽借鑒和吸收他們說提供的對于我國婚姻家庭法有益的研究觀點。
關鍵詞 馬克思女權主義;婚姻家庭法;影響
一、馬克思主義女權思想探析
1.馬克思主義女權主義概念的提出和運用
馬克思女權主義思想產生于女權運動實踐,即20世紀60年代的第二次婦女運動浪潮。此時以消除社會不公正為目標的社會運動的開展促進了女權運動的迅速發展,其目的在于消除性別歧視,實現自由、民主與平等的理想。馬克思女權主義思想也在這種環境下誕生了。
而馬克思主義中有關婦女解放的思想則被女權主義吸收,結合而成了馬克思社會主義女權主義這一流派。馬克思女權主義思想把女權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結合,通過批判資本主義制度與父權制制度對受壓迫的婦女與解放運動作了有益的理論探索,產生了重要的成就。
2.馬克思主義女權主義的主要觀點
馬克思女權主義思想從社會發展史的角度探求婦女受壓迫的根本原因,他們認為婦女受壓迫的多種根源中私有制是最根本的,起決定作用的則是經濟因素;其次,家務勞動性質的轉變也是婦女受壓迫的根源之一。私有制的出現使婦女被排除于社會生產之外,而只限于從事家庭的內部家務勞動;最后,一夫一妻制的確立也使婦女處于從屬地位,男女兩性的關系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婦女被壓迫的地位形成了;婦女體力弱小也是其受壓迫的根源之一。這些都造成了婦女社會地位低下。
二、馬克思女權主義與婚姻家庭法
1.馬克思女權主義對法律與社會觀念的影響
作為馬克思主義與女權主義的結合體,馬克思女權主義思想這場理論潮流對世界的文化、制度、法律等多方面都產生了影響,同時對我國法律及社會觀念的變革也產生了啟示作用。
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婦女解放運動已經發展成為世界范圍內的趨勢,成為全人類解放事業中的重要的環節。而作為我國婦女運動的主要指導思想,馬克思女權主義思想對中國女性的指導作用是極其重要的。同時,從馬克思女權主義的視角來觀察我國的婚姻家庭法的發展,有助于改進其他有關婦女的法律政策,完善我國的法律體系,更好的維護中國婦女的權益。
2.中國婚姻家庭法對馬克思女權主義的吸收和借鑒
(1)關于家務勞動的規定。馬克思女權主義思想認為家務勞動是女性受壓迫的根源之一,家務勞動越來越變成私人性質,被排斥在社會公共事務之外,從而也使女性失去了經濟地位,成為男人的附屬。
對于家務勞動,我國的1950年和1980年的《婚姻法》都沒有提及,直到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的第40條中第一次提到。條款中規定的“一方因撫育子女、照料老人、協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較多義務的,離婚時有權向另一方請求補償,另一方應當予以補償”則是對女性在家庭內家務勞動價值的認可,家務勞動不再是看不見得、天經地義的,它也是創造勞動價值的一種方式。
(2)關于性別平等的規定。1950年第一部《婚姻法》第1條就明確規定了,廢除包辦買賣婚姻、男尊女卑、漠視子女利益的封建主義婚姻制度,實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權利平等等要求;而1980年的《婚姻法》則對夫妻關系與地位進行了修訂,如第9至第14條中規定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參加生產工作學習與社會活動的自由權;離婚方面,男女雙方自愿離婚的;2001年《婚姻法》適應了新的政治、經濟、社會形勢,針對這個問題做出了相關規定,像夫妻財產制度的變革、離婚時的財產分割及債務清償規定等。
三、辯證看待馬克思女權主義思想,實現馬克思女權主義本土化
從以上馬克思女權主義思想對中國婚姻法的影響的來看,它對中國的法律建設提供了指導和一定的影響,但從哲學觀點可知,任何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我們不能不加思考的全盤接受這種思想,而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并與我國的實際結合,實現馬克思女權主義思想本土化。但不可否認,這種觀點夸大了階級和經濟的作用,把問題簡單化了,因為除了經濟的作用,還有政治、文化、歷史等各方面的影響。因而,我們要吸收其對經濟根源的分析,同時也要注重綜合各方面因素。
此外,馬克思女權主義思想的實質還要求我們實現本土化,面對各國、各地區不同的歷史文化及不同的社會現狀,對馬克思主義的解讀與實踐將永遠是多樣的、多元的。其中對馬克思女權主義本土化也沒有固定的模式,但要保持其對社會公正的探求這一本質精神。馬克思女權主義中國化不僅對馬克思理論的發展有影響,也為我國日后的立法提供了指導。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5]李銀河.女性權力的崛起[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3.
[6]王洪.婚姻家庭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7]陶潔,鄭必俊中國女性的過去、現在和未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8]閆薇.“馬克思主義女權主義:概念、發展與意義”[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2009.
[9]王宏維.“論馬克思主義女權主義的國際化與本土化”[J].學習與探索,2009.
[10]陳葦,冉啟玉.“構建和諧的婚姻家庭關系—中國婚姻家庭法六十年”[J].河北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