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華
我們在為誰服務的問題上絲毫不能含糊,思想上的這根弦一點也不能松懈,意識里的這個概念一定要牢固,行為上就是要一切為了人民群眾的利益,讓他們得到實惠。
當下,第二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正在全面推開。中央明確把糾正“四風”作為開展活動的總要求。就是要通過教育實踐活動,進一步密切聯系群眾,服務好群眾,最終目的是讓人民群眾得實惠。
要辦實事,讓群眾得到實惠,首先要解決思想意識問題。思想意識是行動的基礎,有什么樣的思想意識,就會有什么樣的行為和做派。黨員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就是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我們黨是人民的黨,我們的黨員干部的根應深深扎在人民群眾的土壤里,人民是我們的衣食父母,為人民服務,萬事民為先,這是我們的根本宗旨。一切服務于人民是我們工作的落腳點和出發點。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就是要想人民所想,系人民所系,急人民所急,實實在在、千方百計地為他們辦事,讓他們得到實惠。只有這樣社會才能長治久安,我們的執政基礎才能鞏固,黨的事業才會興旺發達。因此,我們在為誰服務的問題上絲毫不能含糊,思想上的這根弦一點也不能松懈,意識里的這個概念一定要牢固,行為上就是要一切為了人民群眾的利益,讓他們得到實惠。只有這樣,做工作干事情才不會盲目,才不會做出那些違背科學發展的事來。
要辦實事,讓群眾得到實惠,應該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質。能力素質是做好工作的前提,不具備一定的能力素質就做不了什么事。不做事、不會做事就是不作為、不能作為,這就是失職。能力素質是做好事的必要條件,不具備能力素質就不會提出問題、發現問題,提不出問題,發現不了問題,就不會拿出具體的解決問題的思路,破解不了難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成了問題,也就不可能會為群眾辦得了實事,群眾也不能得到實惠。那些思想保守,因循守舊,不能為、不作為,干事業、做工作缺乏戰略思維、宏觀思維、辯證思維、系統思維和創新思維,平時又不注重“充電”,不加強學習,靠吃“老本”,靠經驗主義工作,誤打誤闖,發展沒思路,工作沒激情的行為和做派,嚴重違反了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和要求,也不可能使廣大群眾得到實惠,只會損害群眾的切身利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改革開放30多年,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社會主義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但我們應當清楚地看到,近些年來,由于國際國內的一些深層的矛盾和問題相互交錯,稍有不慎就會影響我們的事業,人民群眾的利益就會受到重大損失。這就需要我們黨員干部有敏銳的眼光、敏銳的觀察判斷能力和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能力。只要我們具備各種能力,沉著應對,就不怕問題的發生,也不怕被問題所困擾,就能堅決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不斷為他們排憂解難,帶領他們創造美好的明天。
要辦實事,讓群眾得到實惠,必須轉變作風。好的作風是為群眾辦實事、讓群眾得實惠的有效保證。沒有好的作風就不可能把事情辦好。做表面文章,高高在上,常年坐在大樓里,不到群眾中調研,不傾聽群眾呼聲,不了解民生狀況,不關心群眾疾苦,對群眾想什么、需要什么一概不知,對群眾提出的一些實際問題采取回避態度的作風貽害無窮。黨員干部必須有好的思想作風、工作作風和生活作風,要保持一種奮發有為、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以飽滿的政治熱情做好群眾工作。要甘于奉獻,甘于犧牲,全身心地投入到為群眾辦實事、讓群眾得實惠上來,而不能有短期行為,對能夠讓群眾長期得實惠的事不做,而去片面追求所謂的速度,搞“躍進式”的經濟一時增長,搞損害子孫后代的開發,掠奪資源,竭澤而漁。同時,要進一步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黨員干部一定要摒棄私心,拋掉雜念,把心思和精力用在為群眾服務上,做每一項工作都要順民心,合民意,切實為群眾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而決不能為了達到個人目的去制造虛假政績。
干部辦實事,群眾才能得實惠。群眾得不得到實惠是看得見、摸得著的。這需要我們廣大黨員干部通過一個個的具體行動來體現,辦一件件的實事來落實,而不是去追求那些表面上轟轟烈烈、華而不實的“顯績”,要有實實在在的具體行動。
□本欄編輯/石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