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學文+高振國


鐵嶺是黨群共同致富活動的重要發源地。近年來,在推進農業產業化和發展農業現代化的實踐中,鐵嶺市農民專業合作社迅速興起,全市已建立合作社3286個,入社會員25萬戶,黨員9600多名。2010年以來,鐵嶺市開展了“合作社中黨旗紅”活動,充分發揮合作社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實現了黨的建設與經濟發展“互動雙贏”。
主要做法
(一)堅持“四個突出”,夯實合作社黨建工作基礎。一是突出應建盡建,全面覆蓋。在具備條件的合作社,采取村內建、跨地域建、依托農事龍頭企業建等多種形式,建立黨組織236個,實現了動態組建率100%;采取合作社內部選拔、村干部兼任、鄉鎮退休干部中選聘等方式,選好配強黨組織書記,并向暫時不具備條件的合作社派駐了黨建指導員。二是突出作用發揮,彰顯活力。明確合作社黨組織要發揮政治引領作用,突出筑好思想政治、人才培養、協調服務、隊伍建設和監督維權“五個堡壘”。黨員要發揮示范帶動作用,爭當管理服務、生產經營、學用科技、開拓市場和扶危濟困“五個先鋒”。三是突出規范管理,科學運行。堅持以屬地管理為主原則,理順合作社黨組織隸屬關系。對98家由村黨組織領辦或創辦的合作社,把村黨支部升格為黨總支,合作社黨支部隸屬于村黨總支;對130家規模較大、社員覆蓋較廣的合作社,黨組織關系隸屬于合作社所在的鄉鎮黨委;對8家直接為農事龍頭企業服務的合作社,黨組織關系隸屬于鄉鎮黨委或村黨組織。堅持一方為主、多方管理原則,理順合作社黨員的組織關系。目前,有4600多名黨員組織關系在合作社,同時在村里發揮作用;有5000多名黨員組織關系在村里,在合作社中“亮身份”。四是突出因地制宜,注重實效。根據合作社實際,靈活多樣地開展黨的工作。在黨支部引領下,開原市云清苗木花卉合作社已發展成為“苗木花卉新品種研發推廣基地、新型農民黨員培訓基地、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示范基地”。鐵嶺縣張莊玉米新品種推廣專業合作社黨總支引導農民參與土地流轉,通過種植“黨群共富試驗田”,做給群眾看,帶著群眾干。調兵山市吉利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黨支部圍繞“服務農民比貢獻,我為黨旗添光彩”主題,深入開展了“黨員示范崗”、“文明服務示范崗”、“黨員服務標兵”、“文明服務標兵”星級評比活動。
(二)堅持“四個同步”,增強合作社發展與黨建工作依存度。一是同步規劃。在合理規劃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思路的同時,同步規劃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清河區堅持“一個規劃、一張圖紙、一次審批”,在奶牛、果樹、食用菌等支柱產業鏈上建立了45個合作社及合作社黨組織。二是同步建立。一方面,鼓勵鄉村干部、黨員致富標兵、生產經營大戶領辦創辦合作社;另一方面,推動同步建立合作社黨組織,使合作社與黨組織結成“天然聯盟”。鐵嶺縣李千戶鎮小屯村黨總支以產業強村、合作富民,同步建立了養豬、無公害蔬菜、農作物種植和農機四個專業合作社及黨支部,村黨總支委員兼任合作社黨支部書記,“村社一體化”經營模式取得豐碩成果,村集體年收入200多萬元,農民人均年純收入實現2.2萬元。三是同步發展。在推動合作社科學發展的同時,創新合作社黨建工作,實現“黨建發力,合作發展”效應。清河奶牛合作社由于黨組織的正確引領和黨員的榜樣示范,渡過了闖市場、戰疫病等難關,步入了健康發展的軌道,成為“AAA”級合作社。四是同步提高。通過抓黨建工作,強化組織保證,提高合作社發展質量,推動農村黨建特色化、品牌化、長效化。
(三)堅持“四個結合”,放大合作社黨建效應。一是與培養農村實用人才和后備力量相結合。先后將1084名合作社負責人、技術骨干、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將4368名黨員培養成為合作社經紀人、技術骨干、致富能手和合作社管理人員,將791名合作社黨員骨干培養成為村干部。二是與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相結合。通過提供有償服務、資產租賃、合作經營等方式,壯大村集體經濟。全市149個村通過領辦、創辦各類合作社,增加村級集體收入9200多萬元。三是與創新社會管理相結合。充分發揮合作社黨組織在凝聚群眾、傾聽呼聲、化解難題中的作用,維護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開展維權行動2200多次,為群眾挽回經濟損失8000多萬元。四是與推進農村城鎮化、社區化建設相結合。發揮合作社黨組織在創新思維理念、提升社員素質、變革生產生活方式、發展規模經濟、改善人居環境等方面的作用,引領城鎮化,推進社區化。昌圖縣曙光農民專業合作聯社、鐵嶺縣小屯養豬合作社還規劃建設了農民新村。
階段成效
(一)開辟了農村黨建嶄新領域。在合作社中開展黨的建設,實現了黨的組織和工作在農業產業鏈中有效延伸,提升了黨組織統籌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駕馭市場經濟、帶領群眾致富的能力,夯實了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
(二)加快了農村經濟發展步伐。在合作社中開展黨的建設,促進了合作社生產經營規模化、高效化,推動了農村特色產業迅速發展。目前,全市已經形成了畜牧、蔬菜、榛子三大主導產業和梅花鹿、花生、苗木花卉等十大特色產業,2012年,入社社員年人均純收入1.3萬元。
(三)密切了黨群關系。在合作社中開展黨的建設,將黨組織的政治、組織、群眾優勢與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市場、信息、資源優勢有機結合起來,密切了黨群關系,提高了黨組織在農民群眾中的影響力。活動開展以來,市管黨費貼息近300萬元,幫助3600多名黨員脫貧,讓農民黨員切實感受到黨組織的溫暖。
“合作社中黨旗紅”活動被評為“全國創先爭優活動優秀案例”。2013年10月,省委書記王珉視察了昌圖縣曙光農民專業合作聯社黨建工作,并對“合作社+支部”基層黨建模式給予高度評價。
幾點啟示
(一)合作社黨建工作必須以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為根本點。要發揮各級黨委的主導作用,指導合作社建組織、配干部、聚人才、搭載體、強服務,把合作社黨組織建成農村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的重要陣地,把黨支部建在產業鏈上,把黨建融入產業中,實現黨建的軟實力催生經濟硬增長。
(二)合作社黨建工作必須以彰顯黨的先進性為著力點。黨支部建在合作社上的目的是,發揮好黨的政治、組織、群眾優勢,彰顯黨的先進性,推動合作社健康發展。明確合作社黨組織的政治引領地位,規范黨組織職能,明確黨組織的功能定位,鼓勵鄉村干部、黨員帶頭組建合作社、建立黨員科技示范基地,開展各具特色的黨員服務活動,搭建黨組織和黨員發揮作用的平臺。
(三)合作社黨建工作必須以服務農民致富建小康為出發點。合作社黨組織必須始終堅持以合作社發展為中心,牢固樹立為社員服務的思想。實踐證明,只有堅持為群眾服務,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中心任務和最終落腳點,積極協調合作社與社員之間的關系,化解各種矛盾,維護各方合法利益,才能使合作社黨建工作煥發出旺盛的生命力。
(四)合作社黨建工作必須以健全保障機制為支撐點。要強化政策扶持,為合作社發展創造良好環境。要強化智力支持,解決合作社發展中的“技術難題”。要強化外聯內幫,解決合作社發展壯大“瓶頸問題”。要強化陣地聯建,做到“有址議事”。要強化經費保障,做到“有錢辦事”。要強化典型示范,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提升合作社黨建工作的整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