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鐸印

時下,會所已經成為一個“敏感”的詞。在整治“會所歪風”專項行動中,一些“會所”為避風頭改名為“茶府”。據媒體曝光,有些會所或隱蔽于暗處,或改頭換面,依然存在公款吃喝等不良風氣。
近些年,餐飲業蓬勃發展,公款吃喝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公款吃喝不計成本,養活了眾多高檔會所。在中央八項規定的嚴查之下,會所門庭冷落,餐飲業也逐漸回歸理性正途。有些商家捕捉到漸變的風氣,紛紛將會所改名。
“會所改名”,從表面看緣于中央八項規定等一系列舉措的持續發力。反觀,其實質仍是希冀通過“換湯不換藥”,給腐敗消費培育新的“土壤”和“溫床”。由此,反“四風”要輕“名”重“實”,監督的“天眼”要牢牢審視那些奢靡享樂的官員,盯住那些濫用權力之手,看清錢從何來、用的啥錢。
中央紀委第三次會議明確提出,“嚴肅查處黨員領導干部到私人會所活動”。“會所歪風”是嚴重的黨員領導干部吃喝風、奢靡風問題,是官商勾結、權力尋租及權錢、權色交易問題。關停會所,還應該把已經關停的會所當作反腐敗的前沿陣地,查會所的臺賬,查清誰是這里的會員、誰在這里消費。
會所改名叫“茶府”折射“公款消費”情結嚴重。要消除這種情結,就要讓權力無法濫用公款消費或進行權錢交易;要加強監管,讓任何“奢侈”之風無藏身之地;要嚴查必究,鐵腕整治“會所歪風”,這樣中央八項規定才能不折不扣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