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婭
(綏化學院外國語學院,黑龍江 綏化 152000)
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家與國家在各個領域的接觸越來越頻繁,在這時,跨文化商務交際就顯得非常重要,語言是人們表達思想的重要途徑之一,然而語言當中的詞匯更是能夠準確表達出人們想要說的含義,而且詞匯還能夠真實反映出現階段社會的生活狀況以及人們潛移默化的思想方面的變化。人們想要表達某種想法或者與某人進行交談,就會先選擇恰當的詞匯,因為詞匯表達的含義有兩個層面,一是字面的意義,也就是我們在字典當中所看到的意思。另一個層面就是詞匯的內涵意義,這也是一個詞匯的文化內涵,由于人們在學習外國語言時往往都會去注重理解詞匯的字面含義,并沒有深刻理解詞匯的內涵,所以就會出現一些錯誤的理解,這也是跨文化商務交際出現失誤的一個關鍵性的因素之一。對于詞匯的指示以及內涵意義來說,主要包含三種情況:
第一,指示的含義與內涵意義基本上是相同的。在了解各國語言文化的過程當中,我們會發現不同文化之間有一定的相通性,而且思維方式也有很多比較相似的地方,對相同的動物也會產生相似的理解,比如漢英兩種文化當中,鴿子(dove)都是和平的象征;而人們常說的狐貍(fox),在漢英兩種文化當中都是寓意著狡猾的意思。
第二,指示的含義相同,但是內涵意義不相同。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以及思維方式等多個方面的差異,使得同一事物可能會蘊含不同的含義,有的是差異較大,有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兩種概念。比如在大多數說英語的國家中,他們認為貓頭鷹是一種非常聰明的鳥,也是智慧的象征,在他們那里如果聽到有人說:"Themanlookedowlishlyatsomething。"就是說這個人非常聰明。但是在中國卻不是這樣,在中國貓頭鷹被人們稱為不吉利的鳥,認為它會給人們帶來霉運。再有就是美國人在看到moon這個單詞時會想到宇宙飛船,從而聯想到浩瀚的太空,美國人表現出來的就是未知的探索欲,而中國人在看到moon時則會出現思念親人的情緒,會想到一些文學方面的句子,此刻中國人表現出來的是溫婉情感欲。
第三,指示的意義與內涵的含義都不相同。不同文化當中的語言會運用指示含義不同的詞來表達內涵意義也不同的事物,比如在中國,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崇拜,它也是中國皇室的象征,而在英語當中龍只是一種會噴火的神話世界中的動物,龍在英語中的內涵含義是兇猛。可見兩者在表面意義和內涵意義上都是不同的。
由此可見,跨文化商務交際的含義和內涵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空間所呈現的畫面是具有相似性的,但更多的方面則是帶有差別的。
在語言的交際過程當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失誤,這些失誤在跨文化交際的過程當中尤為明顯,而比較常見的失誤就是語用失誤,也就是說將句子當中的母語表達方式移到了目的語的范圍之內,沒有充分考慮到語句是否符合交際準則,從而出現了一系列的交際失誤。
第一,問候言語行為。在交際語進行之前,問候語和招呼語是所有交際過程當中最重要的開始性話語,也就是說它的正確使用與否會直接關系到交際的成功或失敗,從而反映出一個人的語言表達的功能。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問候語也是有較大的差異的,比如中國的問候語其實有很多就已經出現了程式化的趨勢,也就是說問候語字面的意思與說話人所表達的意思是不一致的,在中國比較常見的問候語有你吃了嗎?或者是你上哪去啊?等等。但是我們要是把這類句子直接譯為英文去問候一個外國人的時候,那么問候語所表達的意思就會與外國人所理解的意思有很大的偏差,因為在外國人眼中,這種詞語的出現并不是為了問候別人,他們會理解為一種詢問,比如說你吃了嗎?這句話他們就會認為你要請他吃飯,這種差異性也就使得原先想要表達的意思與現階段的意思出現分歧,也就使得交際陷入了尷尬的局面。
第二,邀請言語行為。在西方的文化當中,邀請的行為在出現之前,首先雙方要經過坦誠的協商之后,才能夠實現互相的邀請,這是他們西方國家普遍的方式,也是人際關系最為基本的平等原則,因為所謂的邀請實際上會在一定程度上占用被邀請人的時間,也就是說侵擾了被邀請人的個人自由時間,再加上面子問題,被邀請人不得不去參加,有的時候是被邀請人欣然接受邀請的,而有的時候是迫于面子才去的。而在中國就沒有這種形式,因為在中國的邀請基本上是沒有什么準則的,大多數情況都是邀請方在確定好時間地點之后再通知被邀請人的,中國的邀請是邀請方好意誠心的表現,邀請的意識越強烈就說明被邀請人的地位和在邀請人心中的影響就越深,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的邀請人具有良好的素質。
第三,贊揚言語行為。在跨文化的商務交際過程當中,贊揚始終是人們常用的也是最有效的言語交流手段之一,它能夠迅速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一般贊揚所使用的范圍是在朋友、師生、鄰里、夫妻以及相對特定的場合與陌生人之間的贊揚,贊揚在歐美國家使用比較普遍,因為他們贊揚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進一步的交談,而在中國,中國人并不善于贊揚別人,因為一旦贊揚的話就會被人們說成是阿諛奉承,討好他人的感覺。中國人有對于跨文化商務交際來說,這一環就顯得尤為重要,只有相互了解相互學習才能更好的融入,避免大量的語言在交際中的失誤。
語言在人類的交際當中占據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但并不是說語言是唯一的交際工具。人們在實際的交際過程當中,不僅僅是運用語言來傳播信息,還會運用自身的動作、表情、服飾等其他的手段來表達所要說的信息,那么在語言之外的這些交際手段,我們統稱為非語言交際手段,它是指在一定的交際環境中,語言因素之外的對接受者提供的具有較高價值信息的其他因素。這些因素一部分是人為形成的,還有一部分是根據實際環境出現的。
它是指人們在實際的交際過程當中有意或者無意運用自身身體的部位進行相應的動作來表達某種意義的無聲行為。身勢語的表達方式有很多種,其中較為常見的是身體動作、頭部動作、目光、面部表情等。身勢語在非語言交際中所占據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也有的人會把它當做是整個非語言行為的基礎。因此身勢語也是人們進行交流感情,表達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有些身勢語是與生俱來的,也有一些是需要我們經過后天的努力而學來的。
身體接觸是指借助身體與身體之間的接觸來傳遞或者表達某種信息的一種交際的行為,它也是人們比較重要的交際方式之一,而且它的使用頻率是整個非語言交際中最為多的。因為身體接觸是最敏感的,因此也非常容易的就會產生敏感的反應,但中的差異性還是非常大的,所以我們在實際的跨文化交際過程當中一定要注意這方面的內容。
手是整個人體當中最為靈活的肢體之一,它也是人們經常用來表達情感的器官之一,手勢能夠直截了當的傳遞信息,每一個手勢動作都能夠準確表達想要表達的含義,因此它也被人們稱為是較為特殊的語言。
由于各個國家地區的地理位置不同、文化傳統不同、習俗等因素的差異,使得手勢語在不同地區的含義也是不同的,隨著跨地區民族的長期交際往來,現階段已經有很多的手勢語所代表的含義基本上是一致的了,但是還有很大一部分的手勢語存在較大差異,相同的手勢語所表達的意義卻是不同的,有可能我們到達一個地方對一種食物進行稱贊利用手勢語時,這一手勢語在一個地方是好的意思,而在這一地區的含義卻是無聊、粗俗的意思,這種情況也是時有發生的,因此在跨文化的交際過程當中也要時刻注意這一方面的問題,最好在與其他國家或者地區進行跨文化交際之前就要對這一方面進行詳細的分析研究,確保跨文化交際的順利進行,也為跨文化交際的良好交流奠定了基礎。跨文化商務交際中語言和非語言是國家與國家之間溝通的鑰匙,而且在這一領域將取得重大的發展。
[1] 石定樂,彭春萍.商務跨文化交際[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
[2] 胡文仲.超越文化的障礙[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3] 竇衛霖.跨文化商務交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