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紅梅 吳振超 趙志強
(1邯鄲職業技術學院,河北邯鄲056005;2石家莊經濟學院,石家莊050031)
1.軟實力(Soft Power)
軟實力是相對硬實力而言的,一般將其作為構成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通過吸引力而不是強制,來達到目的的能力。”根據社會影響其主要從國家軟實力、區域軟實力、企業軟實力等層面進行研究。[1]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政治學院院長約瑟夫·奈于首先提出“軟實力”概念,提出“硬實力和軟實力同樣重要,在信息時代,軟實力正變得比以往更為突出”;相繼,各國圍繞“軟實力”進行了一系列研究,明示人們以一種新型、全面和平衡的發展路徑,在提升各級主體綜合實力問題上啟迪著人們的新思維。[1]1991年中國社會科學院黃蘇學者在《怎樣估價美國的經濟與實力—逆差、債務、軟實力剖析》從國家層面首次提出了“軟實力”一詞后,國內對軟實力的研究相繼出現,形成一股熱潮,開始從國家層面向區域、城市、企業層面延伸,衍生出國家文化軟實力、地域文化軟實力、企業軟實力、學校軟實力、行業軟實力、產業軟實力等概念。對于文化產業而言,“文化”本是軟實力的體現,是相對于其產業化發展的硬實力而言,既是區域軟實力的代表,又屬產業軟實力范疇,主要體現在文化導向、創新能力、品牌戰略、社會感召力、行為規范、價值理念、科學管理、內外部環境等內在促進文化吸引力和可持續發展的導向性能力。
2.孕育生長的太極拳文化產業
文化是指人類在社會歷史實踐中創造的一切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2]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太極拳文化即是中國人民的智慧以中國傳統文化思想集武術、醫術、導引等創造出的科學的人體文化,歷經世代傳承和發揚,形成了以陳、楊、武、孫、吳為代表的五大太極拳派系,是我國傳統技藝文化的瑰寶。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建設突飛猛進,隨著國家對傳統文化的開發保護,太極拳文化得到了大力弘揚,其獨特的文化和技藝備受億萬民眾熱衷,也引起世界各國人們的關注;隨著國際化的發展,群眾的基礎的擴大,在市場經濟發展的催化下,太極拳文化產業化發展若隱若現;帶有“太極拳文化”符號的地域性文化資源被“資源地”以政府為主導的形式相繼被開發和保護,逐漸形成以教育、旅游、體驗、娛樂、競賽等為主的產業模式,并帶動當地相關產業的繁衍,例如,湖北武當太極拳、溫縣太極拳文化、邯鄲太極拳等,太極拳文化被開發成為當地的文化名片,形成地域品牌,并以“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模式開啟了“太極拳文化”產業化的大發展。
邯鄲是我國五大太極拳流派楊、武式太極拳的發源地,并在此基礎上繁衍了孫氏和吳式太極拳,可以說太極拳是從這里走向世界的,也是我國地域性太極拳文化發展的典型代表。自太極拳文化聞名世界以后,邯鄲一直處于太極拳文化發展的領先地位,1991年,邯鄲成功舉辦了第一屆中國邯鄲國際太極拳大會,至今相繼舉辦了十二屆。借大賽優勢,邯鄲市政府抓住“太極拳文化”機遇,以“太極拳文化”為核心,“文化塔臺,經貿唱戲”,發展了一系列太極拳文化配套項目,先后投資10億元修復了2600年的太極拳發源地廣府古城,以及宗師故居;投資近1800萬拍攝電視劇《廣府太極傳奇》等,大力發展、宣傳文化旅游項目,以文化帶動旅游,帶動周邊產業的發展。2013年僅旅游綜合收入就超3億元,太極文化產業鏈收入超過2億元,成為當地重要的經濟增長極[3]。同時,軟實力也有一定的提高,但相對還不完善,與溫縣太極拳、武當太極拳等相似地區相比,仍缺乏競爭力。
1.技藝是基石,產業因太極拳技藝而興,但對技藝發展存在不足
技藝是太極拳文化的核心,太極拳的興起離不開大眾對拳技的追隨,其神秘的拳技讓太極拳享譽世界。164年前,太極宗師楊無敵(楊露禪),憑借精湛的技藝讓太極拳名震武林、弘揚天下;隨之,武禹襄、楊班侯、孫祿堂、吳鑒泉等一批武術大師憑借對太極拳的刻苦研習,讓太極拳文化枝繁葉茂、世代相傳,成就了今天的邯鄲太極拳文化品牌。近年來,隨著太極拳文化的深入挖掘,具有太極拳文化名片的地市相繼建設太極文化品牌,溫縣太極拳文化憑借陳氏太極拳興起,在陳小旺、陳正雷等現代名師的繼承下,將拳技從溫縣傳承弘揚,陳式太極拳追隨者逐漸攀升,在各個城市社區、公園等隨處可見陳氏太極拳習者,陳氏太極拳的推廣普及讓溫縣太極拳文化品牌錦上添花,可見拳藝對品牌的影響之大。同樣,武當太極,憑借太極拳之源,與道文化的合一,“養身太極拳”品牌每年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愛好者駐足習練。相比,邯鄲太極拳文化品牌,有楊、武式太極源地、宗師故里、24式太極拳的普及等帶來的權威優勢,但在拳藝弘揚、普及的條件下,已逐漸缺乏競爭力。
2.創意是產業品牌發展的動力,創意產業建設還沒有形成規模
創意是產業發展的動力,是一種以創造力為核心的新興產業,是一種主體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個人(團隊)通過技術、創意和產業化的方式開發、營銷知識產權的行業。它處于文化產業的核心層面,在眼下的科技信息時代,一個新的創意可以帶動一個產業的繁榮,創意產業發展已然成為產業軟實力建設的一項硬指標。以邯鄲太極拳文化特點分析,拳藝技術文化,只能言傳身教,不能形成直觀產品,將太極文化與創意結合形成產品,也是直觀展現文化品牌的方式,是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縱觀邯鄲太極文化產業,舉辦大賽“唱經貿戲、”古城修復拉旅游、拍攝影視帶品牌等以傳統模式的開發來帶動產業的發展,形成了規模,也取得成效,面對未來創意產業的發展趨勢及優勢,我們還只停留在與影視劇的合作中,相比湖北武當太極、溫縣太極等邯鄲無優勢可言,我們的創意內容也沒能形成規模。
3.太極旅游產業主體規模已現,但產業品牌戰略的定位不成熟
品牌定位是市場定位的核心和集中表現。所謂品牌戰略就是市場經濟中競爭的產物,是產業將品牌作為核心競爭力,品牌是目標消費者及公眾對于某一特定事物心理的﹑生理的﹑綜合性的肯定性感受和評價的結晶物。戰略的本質是塑造出產業的核心專長,從而確保長遠發展。邯鄲太極拳文化產業雖然是由先天的“太極拳”文化優勢而興起,但本身的太極拳文化品牌只能作為文化優勢,并不能代表“產業”品牌;文化品牌是無形的、無限的,產業品牌則是有形的,切實通過市場存在的,它關乎產業和經濟的發展,因此,靠“文化”品牌帶動的競賽產業、廣府古城旅游產業、創意產業、外圍附屬產業及鏈條產業等,并不能作為產業的品牌,這顯然是不成熟的。在品牌問題上,邯鄲有必要通過市場、服務、創新等條件為本土太極拳文化產業進行品牌戰略定位。
4.人才是產業發展的未來,人才建設缺乏多領域精英的注入
人才是產業前進的力量,是產業發展未來。目前,邯鄲太極拳文化產業,主要依靠政府對地域文化品牌建設的投入,所謂的產業主體是僅依靠政府投資建設的國際性競賽和廣府古城旅游,在管理、策劃、營銷、服務等人員配置上基本以政府分配為主,管理制度也是以政府行政模式為主,不能否認政府對配置人員的職業素養觀,但從人力資源視角看,我們的人員人才配置缺乏行業專業性、發展長遠性;從產業發展看,我們更缺乏眼界開闊、行業高端、思想豐富的高端精英人才。
5.政府主導優勢下,產業發展模式比較單一
在“文化強市”戰略下,邯鄲非常重視太極文化產業的建設與發展,已將“太極拳文化產業”列為重點建設的十大文化項目。在政府主導的發展下,太極拳文化產業已逐步成形,國際性競賽和廣府旅游也帶動了當地相關外圍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客觀的經濟利益和品牌效應,這也是我國地域文化產業建設發展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從政府視角看,主持產業的發展,重點在于提升地域的形象、品牌和文化事業建設,產業模式相對單一;從產業經營看,這并不利于產業的良性發展。因此,政府獨大的優勢,也是產業發展的弊端所在。
1.研創技藝,引領技術文化導向
通過拳藝技術的普及和傳承,弘揚邯鄲太極拳文化,引領技術文化的導向。技藝傳承是人與人的傳承,傳承方式主要通過表演、教育、體驗等,面對的群體是武術專業人士、健身人群、娛樂體驗及表演欣賞者;通過以上特點,遵循市場原則、抓住大眾需求,在不失拳技特色的條件下,去糙取優,體現地域拳技文化,創編適應大眾不同需求的系列拳技,以此,促進邯鄲太極拳的普及率及市場占有率,引領拳技文化市場。第一,發展競賽人群:以武術專業人士為主,創編出適合競技比賽的拳技,體現拳術的競技性、專業性、特色性;第二,適應健身人群:以動作簡單、強調健身、崇尚時尚等為原則,創編適宜大眾人群追隨的拳技;第三,娛樂體驗人群:主要以俱樂部為主,要注重拳技本色,體現拳技的攻防性,體現拳技拳理特色;第四,教育教學:注重拳技特點,創編要適應大專院校、中小學校等不同層次的教育需求;第五,繼承人群:這類人群是傳承技術文化的核心人群,拳術要保證拳文化的根源性、特色性、技擊性、權威性,要保正拳技的“源和原”;第六,表演性:以藝術欣賞、體現文化特色為主,適當加強拳藝的藝術性和動作夸張性,適應武術表演市場人才的學習。
2.打造創意產品,開拓太極拳產業新局面
文化創意產業主要包括廣播影視、動漫、音像、傳媒、視覺藝術、表演藝術、工藝與設計、雕塑、環境藝術、廣告裝潢、服裝設計、軟件和計算機服務等方面的創意群體,處于文化產業的核心層。邯鄲太極拳文化產業發展離不開創意產業的帶動和延續,創意產業是發展的必然之路,要以“太極拳”文化符號開發更多的創意產品。第一,開發出版產業,打造各類“太極拳”元素的書籍、期刊、新聞等產品;第二,創作時尚“太極拳”音樂產品,引領時尚太極拳音樂市場;第三,開發視覺文化產品,打造“太極拳文化”元素的舞臺劇、實景劇,進行巡演、駐演,打造國際性太極拳文化“百老匯”;第四,繼續經營“太極拳”主題影視劇;第五,做好傳統技藝的表演開發,包括體驗式、節目式、宣傳式及大型集體表演;第六,做好太極拳服裝、器材、紀念品等產品的創意和開發,占領各種太極拳用品市場,打造太極拳服飾用品的“邯鄲”品牌。通過以上創意產品的開發,開拓邯鄲太極拳文化產業新局面,拉動產業鏈條的蓬勃發展。
3.傳承文化品牌,打造產業品牌
邯鄲太極拳文化產業是由“太極文化”的帶動興起的,文化和產業是相互依存的,產業品牌是依托文化品牌存在的;文化品牌是文化資源本身的感召力形成的,而產業是通過對太極拳文化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從教育、競賽、旅游等項目的“服務”體現的,雖然文化品牌影響著產業品牌,但不能直接代表產業品牌。首先邯鄲太極拳文化產業品牌的培育要改變觀念、更新理念,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特色就是吸引力,就是競爭力,產業要抓住“太極拳文化”資源影響力的優勢,開發產業優勢,將“依賴”優勢轉變為自主創新優勢,加強自身的產業內容的建設;二要注重策劃和規劃,注重運用品牌理論,明確文化產品市場定位,依托文化影響力,結合市場需求,開發適合產業的發展內容和長遠發展規劃;三要提升創意,建設內涵,以創意提升特色文化資源的內涵實施差異化品牌策略,深入挖掘文化資源內涵,結合創意開發創新產品,提升品牌價值;四要加強服務,提升質量,文化從產業本質上是以文化為向導,通過“服務”來產生價值的產業,因此,結合太極拳產業的特點,提升教育服務、旅游服務及精神服務等提高環境質量,打造邯鄲太極拳文化產業的教育品牌、旅游品牌、競賽品牌、創意品牌和制造品品牌;五要設計品牌形象,加強宣傳力度,媒體與網絡的力量和影響力不容忽視,品牌形象設計與宣傳推廣是擴大品牌知名度的必要手段。
4.引賢納才,建立人才體系
人才隊伍是產業發展的動力,是產業內部環境構成的主要因素,也是決定外部環境生態良性發展的重要因素。邯鄲太極拳文化產業的發展及建設產業內部環境,僅靠政府體制內的人力資源是不夠的,要依據產業結構和發展需要積極引進各層次、各領域的專業人士和精英人才,通過人才隊伍建立來打造精、尖、端的產業。目前,按邯鄲太極文化產業的發展特點來看,人才需求大致可分為管理、營銷、創意、技術、拳藝名家等,解決路徑可從兩方面進行:一是引進,對產業需求的高、精、尖人才及太極拳名家等可以通過高薪引進或政策引進,來滿足產業的核心需求和長遠需求;二是本土培養,本土人才培養和利用可降低成本,實現利益最大化,同時,本土人對本地環境、文化認知、人情習俗認識比較深刻,也是和諧的,這是引進人才不可擬比的,通過崗位培養和學校培養等途徑,建立本土人才培育的長久機制是非常必要的。
5.敞開大門,引進高端文化企業,加強合作、開發,完善產業模式
產業模式單一是邯鄲太極拳文化產業面臨的問題所在。因文化的特性,技術傳承是文化產業發展的局限所在,在發展以技術為核心的教育產業下,以文化帶動旅游產業、競賽產業形成了太極拳文化產業主體,完成了產業構建。合作建設與開發是產業發展必要途徑,在完善主體產業后,借政府主導優勢,采用政策優惠等方式敞開大門,引進先進的文化企業及文化產品,合作開發,形成太極拳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多元化發展模式。一,優先引進創意產業。創意產業是傳統文化資源在創意、創新催化下形成高附加值產品的最好途徑,包括了新聞版權產品、演藝產品、音樂產品、技術產品等,引進創意產業,加強合作、開發,將邯鄲太極文化資源形成高附加值的產品,形成產品的研發、制作、生產和營銷等一體化模式,融入旅游產業,填補其沒有創意產品的空白。二,逐漸發展附屬品制造產業。附屬品制造處于文化產業的邊緣,是滿足技術人群和旅游收藏人群等所需求的消耗品和紀念品,積極開發帶有“邯鄲太極拳文化”標簽的附屬產品和紀念品,完成產品的研發、制造和銷售模式。三,完善服務產業。“服務”是針對教育產業、娛樂產業及旅游產業而言的,通過教育技術、旅游、餐飲、住宿、交通等服務的質量、特色、創意來滿足消費者需求,完善行業標準及服務體系,提升邯鄲太極文化產業的品牌感召力。
[1]徐克波,翟建軍.區域軟實力研究與構建[M].北京:紅旗出版社,2011.11
[2]燕振科.對太極文化產業化發展的思考[J].經濟論壇,2012,(10)
[3]雷漢,邯鄲永年太極拳“打”出來新產業[N].河北經濟日報,2014-06-05
[4]孫建剛,史紅霞.試論河北永年太極文化產業化途徑問題[J].中國商貿,2011,(6)
[5]張純,周杰麗.江西陶瓷產業軟實力的培育[J].中國陶瓷工業,2011,(6)
[6]吳興人.廣吸人才,增強文化產業“軟實力”[N].中國文化報,2009-01-19
[7]吳振超,張杰,姜華北.河北省武術文化產業品牌建設及“走出去”的探索研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7)
[8]吳振超,姜華北,張杰.河北省武術產業發展SWOT分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2,(11)
[9]吳振超,劉麗君.河北民間武術文化在高校的從傳承研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4)
[10]周圍圍,萬斯琴.中影集團:打造文化產業軟實力[N].中國企業報,2008-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