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彬,孫大波,史曉峰
(龍口市王屋水庫管理局,山東 龍口 265721)
王屋水庫是龍口市唯一一座兼具防洪、供水、灌溉、養殖、生態、景觀等多種功能的大(2)型水庫,始建于1958年,控制流域面積320km2,總庫容1.21億m3,興利庫容7250萬m3,防洪標準達到百年設計、萬年校核,享有“高峽平湖”的美譽。王屋水庫水利風景區依托王屋水庫建設而成,景區總面積41.18km2,其中水域面積10.75km2,主要景觀有水文景觀、天象景觀、生物景觀、工程景觀、文化景觀等。根據景區資源分布狀況、資源特色、功能差異和開發價值,按照景觀特色一致性、空間密集性和連續性、內在聯系性和空間管理方便性等原則,將整個景區劃分為水源保護區、緩沖隔離區、水庫景觀區、以“有機葡萄與葡萄酒”為主題的生態休閑觀光景觀區、王屋山人文景觀區、農家樂休閑體驗區、野外拓展訓練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8個重點區域。2006年被山東省水利廳評為“山東省水利風景區”,2010年被山東省水利廳、山東省旅游局評選為“山東省優秀水利風景區”,2012年被水利部批準命名為“國家水利風景區”。
近年來,龍口市委、市政府對景區建設工作高度重視,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多次到實地協調調度,對景區的規劃、建設、管理提出指導性意見和建議,極大推動了景區的各項工作。成立了景區管理委員會,在王屋水庫管理局下設辦公室,同時不斷完善景區規劃,豐富景區功能。
在項目建設上,一方面積極協調調度,加快在建項目建設進度,改善景區建設滯后的局面;另一方面,從水源地保護角度,采取保護性、階段性開發,同時嚴格項目論證,絕不允許污染水源的項目開工建設。
王屋水庫在運行幾十年的時間里陸續建設了一些景觀設施,綠化、美化了工程環境。1998年王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總投資5400萬,為水庫旅游資源的開發、建設提供了良好契機。在保證工程建設的前提下,結合工程使用功能,改造了東放水洞渡水棧橋和環翠亭,建設了西放水洞水榭、壩西端漫步公園、峽湖賓館和別墅小區,高標準硬化了景區交通路面,安裝了照明設施。近年來又多方籌集資金,建設了防汛與觀賞于一體的防汛碼頭,改造、美化路面1000多平方米,配置公廁1處,垃圾箱30余個,休閑桌椅10余處,栽種各類苗木花草10萬余株,綠化面積達1萬多平方米。
水庫擁有四季分明、各具特色的山水風光,為打造特色旅游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春天,山花盛開,絢麗多彩;夏日,水邊蛙鳴蟬唱,釣魚郎展翅飛翔;深秋,山山嶺嶺層林盡染,碩果滿枝;冬季,更有那冰封玉掛、雪壓青松的庫區冬景,令人流連忘返。景區的餐飲服務別具特色,特別是淡水魚宴遠近聞名。宜人的山光水色,幽雅的吃住游環境,吸引著大量游人遠離城市喧囂,來此擁抱大自然,體驗“世外桃源”的佳境,盡享返璞歸真的樂趣。景區管理部門因勢利導、乘勢而上,陸續推出了梨花觀景、快艇巡游、孤島垂釣、魚鷹捕魚、漁家樂等旅游項目。同時不斷規范景區管理,景區入口處顯著位置設置的全景指示圖和指示標志,讓游客玩得開心、舒心、安心、放心。
旅游產業歷來以“無煙工業、朝陽產業”著稱。早在2006年,隆基集團就在庫區選址建設了集休閑、娛樂、會議、接待于一體的隆基莊園,吸引了大批游客,豐富了王屋水庫旅游路線。
2009年威龍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葡萄專業合作社,落戶王屋水庫,規劃建設高標準有機葡萄生產基地,并投資開發威龍有機葡萄莊園現代生態休閑觀光項目。該項目旨在結合庫區優美的自然風光,發展以“有機葡萄與葡萄酒”為主題的現代生態休閑觀光旅游。項目總占地面積約30km2,總投資4億元。截至目前,總面積2000多公頃的葡萄莊園已落成,該莊園是目前省內單體最大的葡萄莊園,威龍酒堡也成為全國唯一一座集觀光、休閑、會議、娛樂于一體的旅游中心。
整個項目完工后,將形成龍湖攝影棚、龍湖瀑布、風情小屋、歐式馬車停車場、有機葡萄采摘園和休息驛站等近20余處高檔旅游景點,全方位打造起“巧奪天工、移步換景、清幽休閑、宜游宜樂”的高檔次、高品位的水利風景區。
景區管委會堅持“落實責任、廣泛宣傳、加強檢測、嚴格執法和強化技防”幾大舉措一齊抓。成立水質安全工作領導小組,逐級落實責任、明確目標任務;加強水源保護宣傳,禁止一切污染水體的活動;成立治安巡邏隊,晝夜不間斷對水庫周邊及水面進行安全巡查,及時清理岸邊和水中雜物;協調配合環保、水文、自來水、疾控中心四部門,開展經常性的水質化驗,加強水質動態監測,消除一切水質安全隱患;與公安、國土、環保、水政等部門開展經常性的聯合執法活動,嚴厲打擊各類危害水質安全的行為;在水源區主要部位安裝監控設備和水質自動監測系統,對水質實現24h實時監控;在大壩主要部位加裝不銹鋼防護欄桿和不銹鋼隔離門,阻止外來人員隨意進出。通過一系列舉措,不僅使景區內水體潔凈,水質常年保持Ⅱ~Ⅲ類標準,而且為景區營造了碧水藍天的良好環境,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觀光休閑。
庫區周邊土地先前為當地農民分散種植,種植過程中施用大量化肥和農藥,會對水源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近年來改變種植結構和種植方式,采取集約化經營,規模種植,統一管理。進口有機種苗,在種植過程中僅使用少量有機肥,采用紫外線殺蟲燈技術,基本上不使用農藥,符合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的環評要求。為防止和治理水土流失現象,在種植區內大面積種植三葉草,在興利水位線100m范圍內設置緩沖隔離帶。
王屋水庫上游水土流失面積達38.6km2,占總面積的55%,是山東省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針對這一狀況,在景區開發建設過程中,始終把加強水土保持、治理水土流失放在突出位置,形成了水務牽頭、鎮村配合、群眾參與的治理氛圍,通過規劃實施黑山、郭家溝、大草屋等重點小流域治理工程,有力帶動了面上水土流失治理工程的廣泛開展,治理面積達到27.4km2,治理率達到71%,使這一區域的水土保持工作成為全市群眾基礎最好、人水和諧程度最高、水土保持成果最突出的示范區,有力支持了景區的開發建設。
加強水利風景區的建設與管理,是建設民生水利、促進生態文明的重要舉措,也是貫徹落實中央水利工作方針以及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的具體實踐。王屋水庫水利風景區建設始終貫穿“以人為本、人水和諧”的治水理念,在滿足水利工程防洪功能前提下,注重工程、環境、生態的協調統一,這也完全契合龍口市委、市政府建設“實力龍口、幸福龍口、生態龍口”的發展戰略。今后,龍口市將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提高認識、與時俱進,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和保護水利風景資源,保護水生態環境,不斷開創水利風景區建設與管理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