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曉峰,孫大波,孫 靜
(龍口市王屋水庫管理局,山東 龍口 265721)
王屋水庫始建于1958年,總庫容1.21億m3,控制流域面積320km。王屋水庫是龍口市重要的飲用水水源地,其水質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龍口市的飲用水源水質。近年來,王屋水庫管理處利用水庫工程水補充地下水、調節環境用水,改善了生態環境;2002年開工實施了建設工程,同時投入大量資金對周邊環境進行綠化美化,工程周邊植樹布綠,環境整潔,使水庫整體環境大為改觀。水生態修復與水環境治理對水質好轉起到了較大的作用。
龍口市部分城鎮的生活污水未經處理而直接排出;畜禽養殖污染治理率低,氮肥用量偏高,畜、禽、人糞等直接排入污染水質;農村農業的面源污染致使水環境污染物逐年升高,使飲用水水源地水庫“水華”現象時有發生。
雖然規定75.00m高程為王屋水庫保護范圍,并且規定不得在水庫保護范圍從事污染水源的活動。但水庫保護范圍群眾較多,且主要以農業生產為主,農業方面的污染不容忽視,包括畜禽養殖污染、農用化肥污染、農藥污染、塑料農膜污染等,對水質帶來一定的影響。
由于水庫周邊人口密度大,水庫周邊積雨區群眾較多,產生的生產生活廢水和垃圾較多,而且這些地方普遍生活條件落后,群眾缺乏水質保護意識,對一些生產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隨便亂倒亂丟,無污染處理裝置和有關措施,生產生活污水直接排出,造成水庫上游部分水質富營養化而污染水質,并隨降雨洪水流入水庫。
經調查,王屋水庫上游存在著不同規模的金礦、化學制品制造業等污染工業群,經環保部門抽樣檢查測定,目前工業結構中無重污染行業,但有關廠家的污染物大多未經處理直接排放,若不妥善保存、處置,將可能對水體和土壤造成嚴重影響。
由于庫面較大,進庫人員較多,一些進庫釣魚人員和游客源源不斷,他們往往把雜物隨便扔到水庫中,而且在水庫中漂浮,影響水環境。
水源一級保護區內橫穿道路,存在陸上交通意外引發的水污染突發事故的隱患,主要有油罐車或有毒有害化學品運輸車輛泄漏或發生交通意外,致使污染物進入水源而造成污染事故。
1)利用植物進行水生態修復。王屋水庫在工程周邊種植樹冠較大的樹木,創建庫邊植物帶,圍繞庫區荒閑地和保護地做好植樹種草文章,逐步形成林帶,為水體構建了一條污染緩沖帶,形成生物屏障,減少和減緩直接入庫的地表徑流,并使樹木發達的根系對水體污染物的吸附、降解能力更加增強,恢復了水體的正常生態功能,提高了水體的自凈能力和庫區水土保持的能力。
在上游周邊種植草坪和灌木,草坪和灌木與土壤形成的土壤生物體系,起到減少有機物對水庫沖擊和營養化程度的作用,有些灌木的根須還能夠直接伸到水體中吸收水中的營養成分;草坪和灌木與土壤的結合,改善了溫度、濕度,提供了食物。通過治理,林草覆蓋率大大提高,減少了流域自然災害的發生,改善了生態環境,維護了生態平衡,涵養了水源,改善了區域小氣候,水質好轉,庫區村民飲水安全得到保障。
2)利用濕地進行水生態修復。2013年國家林業局發出通知,同意批準建立山東王屋湖國家濕地公園。山東王屋湖國家濕地公園以王屋水庫及南北向的黃水河河道為主體,總面積1702.48hm2,其中濕地面積1215.74hm2,占濕地公園總面積的71.41%。王屋湖國家濕地公園的成功建立,將更有效地保護王屋水庫及周邊流域內的水資源安全,維護區域內濕地生態系統的完整性、穩定性,最大限度地減少人為因素對區域內濕地生態系統的破壞,從而進一步改善周邊環境。
3)利用水流多樣化進行水生態修復。水流多樣化新的治理理念,要求在基本滿足行洪需求的基礎上,宜寬則寬、宜彎則彎、宜深則深、宜淺則淺,形成水流的多樣性。水庫的多形態形成了水流的多樣性,其作用是能夠滿足不同生物在不同階段對水流的需要。
4)利用水草進行水生態修復。實踐證明,水草茂盛的水體,往往水質較好,而且清澈見底。人工種植水草,也是修復水庫水生態系統的重要一環。
5)利用人力進行水生態修復。王屋水庫派專人每天都對水面水草進行打撈,還安裝安全監控系統,實行24h動態監測管理。環保部門定時采集水源,進行監測,加強對水質的檢測力度。管理處經常對水庫周邊的環境動態情況進行巡查,及時對村民丟棄在水庫周邊的垃圾進行清理。
1)王屋水庫從源頭抓起、從流域的角度系統考慮,通過補源技術,改善水環境質量。
2)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王屋水庫進行取水口整治,沿岸不得設立有害化學物品倉庫、堆站或裝卸垃圾、糞便和有毒物品的碼頭。
3)強化監管,通過政策、法規及管理機制的完善,保證王屋水庫水環境質量的可持續改善。健全監管制度,明確責任部門的職責,采取持久有效的監管辦法,嚴厲打擊污染環境和破壞生態的違法行為,發動公眾參與監管,暢通舉報渠道,對舉報有功個人給予獎勵。
4)王屋水庫大力開展水環境宣傳工作,利用“3.22”世界水日及“中國水周”等,大力開展愛水護水宣傳。平時不定期通過各種媒體進行宣傳,提高群眾愛水護水,珍惜水環境的意識。
1)群眾的水保意識提高,愛護自然、保護自然、利用自然的思想進一步增強,構建了人水和諧的局面,促進了和諧社會發展。
2)提高了農村經濟作物種植面積,促進了農村產業化形成,為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了保障。
3)水質的好轉,為市民人身健康提供了保障。
4)減少了水庫泥沙淤積,提高了水庫的蓄水能力,延長了水庫使用壽命,提高了水庫的行洪能力,為流域內群眾提供了安全生產、安心生活的良好環境。
王屋水庫在水生態修復與水環境治理上,組織嚴謹,環環相扣,既實施了工程措施、水保治理措施、生物措施,更實施了人力管理措施。從整治污染企業,水保生態流域治理,自然生態生物修復水體,各個環節密切配合,各個措施相互運作,治理步驟安排合理、效果顯著。水生態修復與保護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工作,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需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為基本方針,加強水生態修復的技術,加大水環境治理力度,推進龍口生態市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