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萍, 張 強,樊 超(長安區氣象局,陜西長安 710100)
改進氣象行政執法取證工作的思考
沈 萍, 張 強,樊 超
(長安區氣象局,陜西長安 710100)
對于氣象執法來說,怎樣實現取證的合法、客觀、全面、及時,是確保氣象行政執法合法、有效的基礎性工作。立足于氣象執法實際,對當前氣象行政執法取證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進行剖析,提出氣象行政執法取證工作規范化、制度化和可操作的對策性建議。
氣象;行政執法;取證;思考
氣象行政執法是法律賦予氣象主管機構的權力和義務。在氣象執法過程中,調查取證的規范性、合法性對于正確、高效辦理氣象違法案件甚為關鍵,同時對維護行政相對人合法權益和氣象執法的公信力也有著積極意義。
所謂氣象行政執法,即氣象主管機構按照國家有關法律規定,采取的直接影響行政相對人權力義務的具體行政行為。氣象部門并非傳統的執法部門,氣象執法要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在實際的執法取證過程中,相對人由于不了解氣象法規條例內容,從而抵制取證工作,干擾執法程序正常進行,甚至出現暴力抗法、圍攻執法人員的情況。
法律知識全面、執法經驗豐富的專業執法人員相對缺乏,雖然經過一定的執法能力培訓,由于法律基礎薄弱,理解和執行相關法律條文不到位,往往導致部分執法人員在執法程序上不合乎規范,證據的收集和采信工作存在漏洞。
氣象行政執法中證據的收集和使用必須具有三性原則:即客觀真實性原則、與事實的關聯性原則、以及合法性原則。證據收集過程、證據內容、證據形式都要符合國家法律規范。氣象行政執法中的證據主要有以下幾類:①書證;②物證;③音頻、視頻資料;④證人證詞;⑤當事人陳述;⑥鑒定結果;⑦勘驗和詢問筆錄。
根據實際工作,分析當前氣象行政執法取證中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2.1 規范氣象行政執法取證工作的法律欠缺
現階段,只有《行政處罰法》規定了證據類型,其它法律條款中很少涉及證據標準、取證操作規范等方面的內容,即使有也多是籠統的原則性條款。相關氣象行政法律規范對氣象執法取證也缺乏明確的規定,這使得氣象行政執法取證缺乏足夠的法律依據。
2.2 執法人員證據收集能力不足
盡管氣象行政執法人員都經過業務培訓,對氣象行政法律規范比較熟悉,但在執法實踐中還是不能準確把握案件調查取證、判定、處罰的合規性。隨著人們法律意識的逐漸增強,對氣象執法人員收集證據、行政處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執法人員怕處罰不當而承擔責任,存在逃避心理,導致很多違法行為沒有受到相應的處罰。
2.3 執法人員證據收集過程不規范、不完整
在氣象執法過程中,執法人員往往只是根據調查筆錄來決定是否進行處罰,很少聽取當事人陳述事實和收集案件中證人提供的證詞,勘驗筆錄、現場筆錄等其他證據。如果完全將調查筆錄作為處罰依據,處罰的科學合理性值得商榷。
3.1 證據收集工作必須符合法定程序
氣象主管機構在實施行政處罰時收集證據的程序在《行政處罰法》第三十六條、第三十七條、第四十一條和第五十四條都有原則性規定。《氣象行政處罰辦法》和其他氣象部門規章也有類似的規定。在取證過程中一定要嚴格遵守,特別是對限制性條件的規定不得隨意突破。
對于秘密制作的視聽資料的證明效力問題,如果執法人員基于執法需要,對相對人實施偷拍、偷錄等手段獲取證據,且沒有侵害相對人的隱私、秘密等合法權益,所獲得的視聽資料證據應當具有證明效力。氣象主管機構應當建立采用偷拍、偷錄、竊聽等手段的審批程序,從程序上把關,防止侵害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在取證時法律未賦予的權力和手段絕對不能使用,例如法律并未賦予氣象主管機構搜查權,搜查取得的證據在訴訟中將不予認可,同時執法人員的行為侵犯當事人權益,構成非法入侵,將會給氣象主管機構帶來不良影響。
在案件調查過程中,氣象主管機構應當派出2名執法人員,并主動向當事人出示執法證件。如果執法人員和當事人存在利益關系,執法人員必須要回避。根據《氣象行政處罰辦法》的規定,氣象執法人員必須出示證件以后才能進行執法調查,認真記錄調查詢問內容并應當為當事人保守秘密。如果執法人員不出示有效證件,當事人可以拒絕接受調查。
證據收集要全面、準確、客觀、公正,不管證據對當事人是否有利,都要認真收集,以維護法律的公平性。氣象執法人員另一種取證就是把自己出示證件、向當事人說明內容、證據內容、案件辦理過程等各環節都詳細記錄,一旦當事人提起訴訟,就可以很好應對,用以證明自己的合法執法程序。
3.2 收集證據材料要完備
各類證據的基本構成要件是否完備是氣象行政執法中證據材料能否被采用的基本要求。對于書證來說,氣象執法主要搜集賬簿、記賬憑證、合同、報表等證據材料。而在執法過程中,氣象執法人員制作的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通知書、立案報告、行政處罰告知書、行政處罰決定書等都是復議或訴訟過程中的重要書面材料。按照我國最高法院要求,收集書面證據應盡量收集證據原件;如果確實難以獲得原件,可以采用照片、復印件方式,但必須注明材料和原件一致。在收集專業技術文件、文獻資料、財務賬本、報表、圖紙等書面證據時,應提供附件。如果是記錄當事人陳述、詢問談話內容,現場必須有2名以上行政執法人員。如果調查對象不能提供或者拒絕提供書面證據的,可以采用照片、復印件等,第一時間收集證據,避免當事人銷毀、隱藏、破壞證據。在做調查筆錄時,當事人應該簽字、蓋章;如果當事人拒絕簽字,執法人員要記錄備案。
有關物證方面,氣象違法行為通常是指偽造資質證明、偽造防雷檢測合格證、偽造氣象許可決定、現場施放氣球、非法檢測設備等。在收集這些物證時盡量采用原件,如果確實難以獲得原件的,可以采用照片、復印件等,但要保證材料和證據原件一致;如果證據原件數量較多,可以通過抽樣取證方式來收集證據,如果證據十分重要且損毀后很難恢復,在氣象主管機構行政負責人批準前提下,可以先登記保存。
有關視頻、音頻證據資料,按照最高法院規定,應當盡量收集原始資料。如果確實難以獲得原始資料的,可采用復制品,但要注明復件制作人、制作時間及方法等,音頻資料還要有相應文字說明。在實際工作中,執法人員在獲得視頻、音頻證據資料后,經常會隨意復制或者刪除自認為無效的資料,使得原始資料不夠完整,證據價值受到嚴重破壞,而且在收集音頻證據資料時,附上相應文字說明。執法人員在行政執法工作中應注意這些問題,保證證據資料完整有效。
重視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程序對證據的要求。行政執法行為一經做出將影響行政相對人的利益,行政相對人將利用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來維護自身的權益,對自身的權利進行救濟和保護。行政復議機關或行政訴訟受理的法院都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進行審查,因此氣象行政執法程序合規,證據完備就顯得尤為重要。
3.3 多種途徑保障取證工作順利進行
3.3.1 合理開展部門聯合執法 氣象執法部門在查處違法行為收集證據時,經常會遇到不配合,故意刁難的情況。甚至有的相對人轉移、藏匿、銷毀違法證據以逃避責任。這就需要氣象執法部門采取與安監、公安、消防等單位聯合執法行動,借助相關部門的執法能力順利收集證據,使得違法行為得以查處,推動氣象法規的落實。
3.3.2 引入公證機制 氣象執法文書屬于氣象行政執法證據鏈的一部分,有效地記錄了氣象行政執法過程。在完成現場勘驗和現場調查后,經常會出現被調查人以各種理由拒絕在法律文書上簽字的情況,這也成為執法實踐中的難點問題。為了證據的完整性,可以在這個環節引入公證機制,也就是讓當地的公證部門為現場的執法行為做出公證服務。可以在執法之前通知當地公證部門執法的時間、地點、被查處單位的地址等信息,還要將氣象執法的程序和依據給予必要的說明。通過公證部門在執法現場為氣象執法行為做出科學的公證,避免相對人在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時以各種理由詆毀執法的有效性。
3.3.3 聘請職業律師指導取證和應訴工作 律師法律知識廣泛,辦案經驗豐富,可以彌補執法人員的不足。律師的指導可以提高執法人員遵守執法程序的意識,保障氣象執法的取證工作合法有效地執行,形成完成的證據鏈,提高證據的采信度,提升取證水平,避免違法取證行的發生。氣象執法部門在遇到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的情況下,可以由執法人員和法律顧問一起研究應訴方案,確保氣象行政處罰決定得到落實,樹立氣象部門執法權威。
3.3.4 重視取證能力的提高 取證能力是執法能力的一部分,為了提高氣象行政執法人員的取證能力,有必要建立以法律知識全面的專職執法人員為主,有一定能力的兼職執法人員為輔的專職執法隊伍。注重執法人員素質培養和業務培訓工作,定期開展取證技巧、詢問筆錄技巧、法律文書制作、結案率等比武競賽活動。對于辦理成功的氣象執法典型案例可以組織執法人員學習和探討,相互借鑒成功經驗,利用集體智慧解決執法工作中的難題。制定合理的獎懲機制以提高執法人員積極性,全面提升執法人員的取證和執法能力。
證據的收集貫穿了氣象行政執法的整個過程。在氣象行政執法工作中要講求合法地收集完備的證據,合規地使用收集的證據以確保執法行為正確有效,還需要氣象執法人員具備扎實的法律基礎知識,豐富的執法經驗。在執法工作中還要注重部門之間的配合,重視氣象法律宣傳,引導全社會形成知法、守法的良好氛圍。
1006-4354(2014)02-0048-03
2014-01-03
沈萍(1974—),女,漢族,江蘇張家港人,工程師,從事大氣探測和綜合管理。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