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富娟 沈國慶
小學是人生智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如果在此階段大腦受到有利條件的誘導和新型教育活動的影響而獲得益處,那么,人的創造性才能就會得到良好的發展,智力潛能就會得到更好的發掘。因此,在教育過程中,最主要的就是班級活動。我認為應當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創設氛圍,激發學生愉悅心理
良好的班級氛圍,能使學生解除了思想負擔和精神壓力,使心理保持積極進取的狀態,從而提高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使教學產生優勢反應。我們現在提倡減負,一方面要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另一方面是要減輕學生的思想負擔、心理負擔。后一種減負比前一種減負更重要,因為前一種是顯性的,后一種是隱性的,后一種不僅影響到學習,而且影響到身心發育,影響到其他教育的成果。因此,我平時也總是設計一些快樂的游戲讓學生自由的選擇,自由的玩。鼓勵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班級的自由活動中來。一松一弛之后,學生在走進課堂,心情就不一樣了。能夠精神飽滿的進入到學習狀態。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才不會壓抑,才有可能暢所欲言;在這樣的環境中,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并且使之形成一種整體效應,逐步影響并且改變個別比較內向,比較沉默,比較封閉的學生個體的性格特征。長期處在這樣的環境中,就會激發學生形成一種健康的愉悅心理,一種積極的交往心態。
二、鼓勵和引導學生自我鍛煉,激發學生的心理潛能
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心理特點的變化,他們的思維、觀念、追求也在變化,絕大部分的學生開始懂得人生的自我價值,對于各類活動,他們總是躍躍欲試,所以在班級活動中,我給每個學生的以公平的機遇和權利。在各項活動中,盡量不冷落每一個人,凡大型活動必須作到各司其職,絕無局外之人,克服只知享受,“人人為我”不愿意做出“我為人人的”的行為。當學生認識到了集體的真實存在和對自己的吸引力之后,盡量讓學生成為一切集體活動的主人,充分發揮他們的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三、開展激發性的鼓勵活動,強化心理素質
激發性的鼓勵是指班主任通過各種渠道開展激動強化學生個體獲取成功的心理因素,保持持續旺盛的情緒。激發性的鼓勵的功能,主要是調空思維活動,從而激起積極的“人生難得幾回搏“的人生觀。其方法主要有:
(1)正面教育法。學生個體欲求成功,一定要有良好的思想基礎,才會形成動力因素。正面鼓勵的主要作用,就是為學生建立良好的思想基礎,開展正面教育發,要適合學生的心理需要,寓教育于活動之中,或讓事實來說話,切忌說教,重在鼓勵。
(2)設置問題----答疑法。保持情緒的高漲,首先要激起思維的活躍,思維發源于問題。任何帶有矛盾性的問題,都是引起積極思維的材料。這種矛盾性的問題,通常表現為三種形態:(1)問題本身的矛盾(2)師生認識上的矛盾;(3)學生個體之間認識上的矛盾。我平時善于設計帶有矛盾性的問題,讓學生個體來解答。在雙邊活動中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認識,這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在群體中,我設置了如何做人的系列問題,好與壞,誠實與虛偽等等,讓學生們自由的辯論。孩子和孩子之間沒有溝壑,沒有拘束,沒有戒備,在這樣的環境中,他們的想法觀點將會暴露無疑。因此他們在思維的“跑道”上通過這種群議群論矛盾性的問題,就像拉拉隊一樣,起著不斷激勵的作用,也是學生個體不斷調節自我,繞過誤區以求達到提高認識,升華自我的目的。
(3)活動——競賽法,學生個體應有一個表現自己,展示自己才華的一片天地。我適時的設置一些娛樂性的競賽活動,為學生提供了這樣的一片天地。雖然是競賽活動,但開展活動要有寬松、愉快的思維環境,沒有壓抑感,使學生放下包袱,全身心的情感投入,人人都能表現。但還要注意既然是競賽,就要使思維處于高度的緊張的狀態,使學生產生“急中生智“的收益,產生一種強烈的競爭意識。因為它是在激烈競爭的社會之中立于不敗之地的政治素,競爭的結果既有 勝利者的喜悅,也有失敗者的懊喪,但不是競爭的全部意義所在,重要的是競爭的過程參與者有機會進行心理的體驗。
四、開展各種棋類活動,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
棋類作為一項智力競技“游戲”,與哲學、天文、數學、軍事、教育、藝術等學科存在有機聯系。它能培養和開發學生的健康情感,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對學生各方面的均衡發展能起到重要的作用。首先,棋類具有全體性,隨意性。我們班的教室里有跳棋、象棋、圍棋。下課了,學生們不用老師號召,兩個一伙,四個一幫,看的看玩的玩,積極參與,參與率很高,課間的紀律也好了。學生在游戲過程中必須全身心地投入,認真思考,學生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參與;其次,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智力表現的舞臺,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自我認識、自我控制、自我調節能力、感受和創造思維能力、抗挫承受能力及競爭意識等,對其心理素質的培養提高十分有益。全方位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心理素質,幫助學生克服了任性、怯懦、消極、沖動、獨斷等不良品性。
五、開展讀書活動,激發學生心理潛質
在班級的班風里加“營造書香校室”,大力開展多讀書,讀好書的活動。因為書讀的多了,豐富了知識,人就會變的有素養了。而好的書籍處處閃耀著人性的光輝,可以照亮許多幼稚的心靈,可以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可以激發學生內心潛在的美好品質,凈化學生的心靈,形成健康個性。促使學生形成美好心理品質。同時還要求學生寫讀書筆記,進行優秀讀書筆記評比,使文化最終積淀為人格。
六、開展對話活動,優化學生的心境
心境,是人在一個相當的時期之內持續存在的某種情緒狀態,它持續而微弱、穩定而彌散,它似乎在人的心理上形成了一種淡薄而彌漫的背景,使整個人都處在這種情緒狀態中,語言和行動都帶有它的色彩和痕跡。心境影響著人的行為和活動,也影響著學習,心境有積極和消極之分,積極的心境使人振奮快樂,朝氣蓬勃,有助于克服困難,提高效率,也有助于發揮主觀能動性和激發創造性思維。而消極的心境使人郁悶,或擔心、緊張、悲觀、厭煩,它使人的思維活力受到壓抑,使學習興趣不穩定甚至消失。因此,我們要善于發現學生的積極心境或消極心境,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優化學生的心境,保持良好的個性心理。
心境雖是一種比較微弱的情感體驗,但它具有持續性和彌散性,因此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流露出來。我們可以從學生的表情、行為、語言及處世態度等方面觀察,也可以從周記、作文、作業等方面搜尋,把握它所流露的痕跡,從而有的放矢地進行優化教育。吸引學生的注意,鼓舞學生的積極情緒,克服消極情緒。
總之,在班級活動中實施各種活動途徑是豐富的,我們要從思想上加以重視,從方法上加以注意,在實踐中加以落實,充分運用班隊會,抓住一切機會,因勢利導,經常地、及時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引導與疏通,這樣就一定能使學生的心理素質有一個整體的提高。使學生有一個良好的個性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