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35年來,在改革開放引領下,我們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同時,我們也面臨著很多挑戰。當前,我國的改革開放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觸及到多方面的既得利益,必須以更大的決心推進改革開放。
關鍵詞 改革開放;考驗;決心
改革開放考驗是黨領導人民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進程中不可回避的問題。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領導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
一、改革開放引導我們取得了偉大成就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是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制定的一系列方針政策,概括起來就是改革開放。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是一場新的偉大革命。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實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發展與進步,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展現出蓬勃的生機與活力。
改革開放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使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截止到2012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51.9萬億元,躍升到世界第二位;重要領域改革取得新進展,開放型經濟達到新水平;創新型國家建設取得新成就,載人航天、探月工程、載人深潛、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超級計算機、高速鐵路等實現重大突破,第一艘航母“遼寧艦”入列;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和上海世博會;奪取抗擊汶川特大地震、玉樹強烈地震等嚴重自然災害和災后恢復重建重大勝利。30多年來改革開放的成就雄辯地證明: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一場新的偉大革命,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
二、改革開放帶來的現實考驗
我國過去30多年的快速發展靠的是改革開放,我國未來發展也必須堅定不移依靠改革開放。改革開放給我們帶來巨大“紅利”的同時也給黨的建設帶來巨大挑戰。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黨所處的環境和條件與過去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經濟、社會生活出現了許多未曾遇到的新情況,黨員隊伍也發生了重大變化。社會經濟成分多樣化沖擊著黨的執政基礎;社會組織形式的多樣化,使人們選擇多樣;就業方式多樣化、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多樣化,促進人們自主意識、競爭意識、效率意識、民主意識和權利意識覺醒,導致人們思想活動獨立性增強;物質利益和分配方式的多樣化,使得群眾自主性增強,對黨依賴減弱。具體言之,
(1)社會經濟成分多樣化。隨著經濟體制的深刻變革,社會結構已由過去的比較單一向多元復雜轉變。在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中出現了新的社會階層,越來越多的“單位人”變成了“社會人”。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動,一方面有力地推動了經濟社會的發展,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主要表現為:貧富差距成為社會問題的焦點,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地方社會治安不容樂觀,中等收入陷阱亟待規避,社會不良心理和傾向令人擔憂……這些矛盾和問題都對黨的執政能力提出嚴峻的挑戰。
(2)社會利益主體多元化。隨著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利益格局出現了深刻的調整。人們的社會心理由改革開放初期的社會預期較低向對改革發展的社會預期普遍提高、對分享改革發展成果的要求明顯增強轉變,就業、教育等問題成為各社會階層和利益群體關注的焦點,統籌協調各方面利益關系難度加大。如何在利益格局的調整過程中,統籌協調好各種利益關系,妥善處理好各種利益矛盾,不僅直接關系到社會的穩定和諧,而且直接關系到黨執政基礎的穩固。
(3)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隨著社會利益主體的多元化發展,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差異性和多變性日趨增強。不同的社會階層和利益群體必然會產生不同的價值觀念和利益訴求。同時,人們受各種思想觀念影響的渠道明顯增多、程度明顯加深。在一定時期內,反映改革開放的新觀念、新思想和與此不相適應的各種思想觀念并存;一些“非主流”的思想意識阻礙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前進的步伐;西方國家鼓吹的“民主化”、“自由化”仍有市場。因此,如何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成為解決問題的難點和焦點。
三、堅定改革開放的信心和決心
進入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但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存在,改革攻堅面臨著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當前,我國的改革開放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觸及到多方面的既得利益,必須以更大的決心推進改革開放。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要始終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治國理政各個環節,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不斷推進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黨的十八大結束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就來到廣東,接連視察了深圳、珠海、廣州等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重溫改革開放之路,習總書記強調,改革開放是我們黨的歷史上的一次偉大覺醒,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100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永無止境,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這宣示了我們黨進一步加大改革開放的信心和決心。
參考文獻:
[1]十八大報告文件起草組:《十八大報告輔導讀本》,人民出版社,2012.
[2]顧亞奇:《偉大的歷程:中國改革開放30年》,中信出版社,2008.
作者簡介:郝東升(1982-),男,漢族,河北平山人,碩士,講師,主要從事軍人違反職責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