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樹科
摘 要 傳統教學方法的理論出發點是以“教師為中心”,以知識為中心,把具有獨立意識的學生作為學習的客體。這樣學習的控制權由教師一手掌握,學生主體性受到了忽視,從而導致學生成為被單向灌輸的對象,其最終結果是影響了學生智能的開發,學生能力的發展受到了嚴重的遏制。文章從信息技術的角度,討論了如何在課堂上實施個性化教學,從而促進學生健康個性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 個性化教育;個性化有效課堂教學;個性差異
個性化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在全面發展基礎上的尊重個性、發展個性、培養健全個性的教育。學生是我們教育活動的中心,既是教育的出發點,又是教育的歸宿。他們每一個人由于受家庭、性格、環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學生各自的興趣愛好存在著明顯的個體差異。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優化課堂教學,因材施教,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發展成為有其獨特個性的個體,參與學習過程的始終,使信息技術的學習成為一種動態的充滿靈氣、表現個性的創作活動。使學生好學、樂學,自主發展,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求知,變“學會”為“會學”,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本人認為在實施個性化有效課堂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尊重學生個性差異,關愛每個孩子,為個性化有效課堂教學作鋪墊
學生是具有個性差異的,不同的生活環境,造成了信息技術理解、運用程度的不同。面對有差異的學生,實施有差異的個性教育,實現有差異的個性發展,因材施教,為不同的學生提供相同的學習發展機會,激發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發展學生個體的學習能動性、創造性、自主性和獨特性。在課堂教學中,給每個學生充分展示個性的機會。
二、尊重學生個性差異,教學設計個性化,切實實施個性化有效課堂教學
教學和教育的技巧和藝術就在于,要使每一個孩子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使他享受到成功的樂趣。也就是說,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教材內容特點,靈活采用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自主式、參與實踐式等教學結構模式,使學生更為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進一步優化個性化課堂教學程序,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提不同的要求、提不同的問題,設計不同層級的練習。使學生在課堂中張馳有度,學練結合,有收獲樂展現,有疑惑勇質疑,每一個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張揚個性,完成學習任務。
三、尊重學生學習成果,個性化評價賞識激勵,作個性化有效課堂教學的持久動力
在課堂中老師的教學評價,不僅是對學生的評估,更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時時刻刻看到自己的不足,明了自己前進的方向。更是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自信心及合作精神,提高了知識的能力,并激發強化了學生的興趣,引導他們逐漸將興趣轉化為學習動機。恰當的評價語言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習動機。
在教學時,我采用了多種評價手段,對后進生采用表揚評價,尋找其閃光點,及時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對中等生采用激勵性評價,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們積極向上;對優生采用競爭性評價,堅持高標準,嚴要求,促使他們更加嚴謹、謙虛,不斷超越自己。一個手勢,一個微笑的表情,一句鼓勵學生的話。這種帶感情色彩的微型評語能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愛,從而對學習逐漸產生濃厚的興趣,信息技術課堂才會活起來。
四、尊重學生個性色彩,布置個性作業,為個性化有效課堂教學作延伸
作業是師生交流互動的一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每節課對學生都有明確具體的實踐內容,并且都必須在下課后以郵件方式提交實踐結果(作業),我再對學生的實踐結果進行評價(批作業),并把評價結果及時反饋給學生。我深切體會到,這是學生重視我的信息技術課,對我的課感興趣的一個重要原因。
如我在教學《制作動畫片》時把作業設計成一個“自助餐”,讓學生有一個較為寬松的作業氛圍,使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都能較好地參與作業,培養信息技術能力。A組作業:制作四張具有背景色、文本,制作簡單的動畫效果;B組作業:制作五張具有背景個性化設置、文本字體藝術化處理,每個幻燈片元素添加動畫效果;C組作業:制作六張具有背景個性化設置且風格統一、文本字體藝術化處理且圖文貼切;具有獨特審美效果,每個幻燈片元素添加動畫效果且順序得當,插入優美和諧的音樂背景。
學生任選一組完成作業,這樣不同層次的作業分層布置,既能調動學有余力那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能兼顧到中下等生,體現了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學有余力的學生既鞏固了課堂上所涉及到的知識點,又提高和拓展了他的思維能力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各層次的學生都能在作業過程中梳理、完善自己的思路,發展、開拓自己的思維。既保證“面向全體”,又兼顧“提優”和“輔差”,有利于全面提高作業質量。
總之,教學中我們要積極探索利于學生發展個性的方法,注意學生的個別差異和他們的個性特點,提出不同的要求;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尊重學生的個性思維,因材施教;采用學生喜歡的學習方法,實施個性化有效課堂教學,努力為具有不同潛能的學生創造一個發展的空間,提供一個開發潛能的機會,為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搭建平臺,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參考文獻:
[1]吳文虎.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研究[M].河北大學出版社,2001.
[2]王吉慶.信息技術課程與教學論.浙江教育出版社
[3]史愛榮,孫宏碧.教育個性化和教學策略.山東教育出版社
[4]鄧志偉.《個性化教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