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輝榮
摘 要 本文從學生閱讀興趣低下的現狀入手,從“急功近利”等五方面分析了形成學生閱讀興趣低下的原因,又針對產生的原因提出了“打造課堂語言的趣味性”“營造課堂教學的情境性和趣味感”和“注意課堂作業設計的趣味性”三種嘗試做法,現實針對性強,也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關鍵詞 學生閱讀興趣;低下原因;提升嘗試
新的“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長期以來,由于各方面情況的制約,這一極富科學性和責任感的目標和任務,被擠兌成了一種“形而上”的提法,游離在教育教學的實際之外。冷靜思考,這于學生個體的培養,于教育的發展,于國家于民族的未來,都會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冷靜而客觀地分析其間的原因,大體如下:
(1)急功近利的教育教學心態使然。應試教育,似乎已成為中國教育最大的詬病之一,嚴重地束縛了教育思想和教學行為:考什么就教什么,考什么就練什么,一切以考試為中心,師生都陷入試卷的汪洋大海中。從家庭的角度來看,應試教育也使得家長只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而一般不會積極地去為學生創造閱讀的條件。于是,教與學成為一種以犧牲學生學習興趣為代價的瘋狂的填充和重復式的考試訓練。
(2)電視、電腦等媒體和游戲的沖擊。以電視、電腦為主的現代信息媒體和各色游戲,以其傳播信息的形象、生動、快捷、互動和豐富,成為當今人們獲取信息、獲取愉樂的主要途徑,這使得人們用于閱讀的時間大大減少,對心智尚不健全的小學生,吸引力尤其大,擠占了許多閱讀的時間,影響了興趣的培養和提升。
(3)難以找到到適合閱讀基礎和心理的優秀讀物。受應試教育和功利主義思想的影響,成人提供給學生的讀物多以各種作文選及各種練習冊為主,而適合學生心理和特色同時富于特色又深受學生喜愛的各種優秀的兒童讀物匱乏,存在的部分也很難走進學生的生活世界。
(4)純功利化的閱讀觀挫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居于以上原因,一些教師把學生的閱讀目的功利地指向好詞好句的積累,指向寫作學習,在布置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時候,總是與詞語的摘抄與讀后感的寫作聯系在一起,沒有了閱讀的涵泳和怡情,給學生帶給極大的心理壓力,嚴重挫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5)沒有形成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有效而完整體系。雖然教師和學校中有部分頭腦清晰的先行者,也意識到閱讀對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性,但由于大環境不成熟,缺乏深入細致的研究,無論是對課外閱讀的指導還是對課外閱讀的評價,無論是對課外讀物的選擇,還是對實施課內外閱讀的互動研究等,都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體系。沒有系統的理論作指導,使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的形成效率大打折扣。
無論是從提高民族的文化素養來說,還是從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來說,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都應引起我們高度的重視。新頒布的“語文課程標準”,都特別關注課外閱讀,關注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并明確規定了小學階段的課外閱讀量不少于150萬字的任務。
要使孩子們保持對課外閱讀的興趣并逐漸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如何培養小學低段學生積極閱讀的習慣,筆者有以下具體是做法和嘗試:
首先,打造課堂語言的趣味性,促進學生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
低年級教學重點是漢字的認讀和書寫。為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的目標,可在識字、寫字教學中,恰當運用趣味語言,以活躍課堂氣氛,融洽師生關系,還可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讓每位學生都喜歡學習漢字。筆順規則是低年級識、寫教學中的一大難點。教學中,可抓住低年級學生直觀形象的思維特征,恰當發揮趣味語言這一潤滑劑的作用,力爭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回”字時,許多同學老是喜歡先封口后寫里面的部分。課上,可按照同學們錯誤的筆順把這些字寫在黑板上,并風趣地說:“你們也太不禮貌了。明明見爸爸回來了,還先把門關上,叫爸爸怎么不生氣?”學生聽了,個個心領神會。
其次,營造課堂教學的情境性和趣味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低年級的課文短小精悍,在閱讀教學中,著重培養語感,學生在朗讀的同時也在接受美的熏陶,讓說話訓練與朗讀訓練緊密相連。比如,在教《小小的船》時,可作如下設計:
配樂,師描述并貼“夜空圖”;生閉上眼睛根據描述做動作,想象)讓我們一起飛向藍天,坐到月亮上???,藍藍的天上有許許多多星星一閃一閃,在向我們眨眼。彎彎的月亮多像一只小船,讓我們飛吧,飛吧!飛上藍天,坐到月亮上。(貼上小女孩)師問:小姑娘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你坐在月亮上還看到了什么?說話訓練:我坐在月亮上,看見( )。學生爭相回答后,指導朗讀課文第二句。在富有童趣的情境中讀讀練練;誦讀感受語言美,學生讀得美美的,并很快悟出其中之意;說話時想象意境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展開說話:東方明珠、長城、流星、外星人等一一閃現在他們眼前。扎實培養了學生的語感,學生學習興趣盎然。
再次,注意課堂作業設計的趣味性,從根本上喚起學生的學習欲望。
作業的設計可寫、可讀、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讓每項活動充滿情趣,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讓聽、說、讀、寫與演、唱、畫、做等多種形式相結合,讓他們多官齊動,適應學生好奇、愛動和富于形象思維的特點,把語文技能的培養與活動貫穿,讓學生對作業充滿興趣。故作業設計盡量靈活新穎,富有情趣。這樣的作業喚起了學生的學習欲望,更樂意學習語文。
做研究型教師,在思考中提升自己,并一步提升學生,是作為教師的職業品質和理想的一個重要體現。作為教師,也就這樣幸福著!
參考文獻:
[1]劉強.《“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解讀》.北京教育出版社,2013.4
[2]袁弘,李瓊.《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研究》.《中小學教材研究》,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