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寒梅
新課程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主體性。由于教育知識發展飛速,學生學會現有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關鍵是讓學生學會怎樣去學,這樣才能跟上時代的發展步伐,真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素養礎。“是給學生一頭獵物,還是給學生一桿槍?”每位有遠見的教師都會選擇后一種答案。因為獵物總有被吃完的時候,而學生一旦有了“一桿槍”,他就可以靠自己不斷地去捕獵繼續生存下去。因此小學數學的教學應立足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特別是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只有這樣,才能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使學生愿意學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興趣的水平對學習效果能產生很大影響。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情緒高漲,他就會深入地、興致勃勃地學習相關方面的知識,并且廣泛地涉獵與之有關的知識,遇到困難時表現出頑強的鉆研精神。否則,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學的知識,遇到困難時往往會喪失信心,不能堅持學習。要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就必須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創設情境就能夠很好地激發興趣,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濃的情導入新課,形成問題,擊中思維的燃點,把全體學生的認知系統迅速喚醒,從而提高單位時間里的學習效率。學生因情景的巧妙刺激,學習熱情被激發起來,萌發學習興趣,認知系統開始運轉。例如,教學分數大小的比較時,我采用講故事激發學生提問題:孫悟空分西瓜。悟空說:“我分給八戒1/3個西瓜,分給沙師弟2/6個西瓜……“孫悟空的話還未說完,八戒就大叫起來:“猴哥這樣分不公平!”聽完這個故事后,請同學們來評評理:“孫悟空分得公平嗎?”故事激起了學生心中的疑團:“八戒分得份數少,是否分得少呢?”“兩個分數誰大誰少該怎么比較呢?”這樣,在老師創設的情境下,學生心里想提的問題就多了。這樣,學生就能主動地探索新知識,學習的積極性自然就高了。 二、授之以漁,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給學生學的方法,猶如交給學生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學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學習的主動權,真正屬于學習主體位置。學生的創新意識,只有在自主探索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才能得到培養。因此,教學時應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出發,留給學生足夠的探索空間,讓學生通過預習、質疑等具體活動提高創新能力。
(1)指導預習。自主學習的預習,貴在獨立性,是學生獨立獲取基本知識的重要一環。指導預習按“扶——放”原則,起先可設置“導學提綱”以設計一系列問題的形式,在“學什么”“怎樣學”兩方面加以引導。如教學“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我設計以下導學提綱:①“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與“整數除法”有什么異同點②“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商的小數怎樣確定③除到被除數末尾仍有余數怎么辦這樣堅持訓練并將預習要求,讀書方法適時滲透,當學生對如何預習有一定的實踐后,提綱逐步精簡,最終讓學生丟掉“導學提綱”的拐杖,走上自學的道路。
(2)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復習習慣。復習是學習活動的重要環節,它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承上,是對已學過的知識進一步整理消化,;啟下,是為了下一階段的學習打好基礎。學習了新的內容后,如果學生能自覺地復習,從記憶規律方面來說,能增強記憶效果,訓練記憶能力;從知識鞏固來說,學生及時地復習能使知識在頭腦中得以強化吸收,利于學生對其他新知識的掌握。“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是古人強調復習的重要性。
(3)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勇于質疑問難。有的學生由于受知識年齡等限制;有的膽小不敢質疑問難;有的滿足于一知半解,不愿質疑問難,所以我們要創設條件,努力營造氛圍激發學生質疑問難,教師要善于靈活地向學生提出探索性問題。
三、動手操作,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把課堂還給學生,就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在教學過程中,放手讓學生通過自己操作、實驗、想象,可以讓學生在主動的探索過程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此,我們要從只注重動口的傳統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結合他們已有的知識經驗及教學內容,設計富有情趣的數學活動,給學生更充分的活動空間,讓學生動口又動手,把動手操作活動與大腦的思維活動結合起來,在“做”數學的實踐活動中獲得新知,獲得發展,提高課堂效率。例如,教學“幾何初步知識”,通過作圖、測量使學生形成表象,讓學生感知圖形的結構,進而分析內部特點和規律。這樣設計緊密聯系生話實際,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通過填寫發票,讓學生感知數學來源于生活,滲透了數學的應用意識。這樣做,學生把學到的知識融入社會實踐,服務于生話,真正體現了學習數學知識的價值。
總之,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才能在教學活動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