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明
課堂教學是當今我國主要的教學組織形式,是學生在校期間學習文化科學知識的主陣地,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我們的課堂教學已有了很大的改進,但普遍存在著效益不高的問題。那么怎樣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益?下面我有些淺薄的認識:
一、要明確課堂教學目的、任務,突出重點、化解難點
課堂教學目標是構成課堂教學活動的首要成份,是確定教學活動的內容,選擇教學方式、方法的依據,也是課堂教學活動的預期結果。人類任何社會活動總是有意識有目的地朝著某個方向進行,同樣課堂教學活動也是有目的有意識地進行。因此,課堂教學目標的確立越來越被廣大教師重視,并形成共識和認可,但是對待課堂教學目標的確定,還存在一些模糊認識,認為課程標準已經確定了教學目的、教學要求,指出了重點難點,似乎再搞教學目標沒有必要。實際上這些認識沒有弄清教學目標與課標規定的要求的區別。我們必須端正教學思想,轉變教學觀念,樹立正確的質量觀。急學生之急,想學生之想,自覺地依據學生的認識結構和知識水平,制定貼近學生,切合實際的課堂教學目標,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布魯姆在他的《教育目標分類學》一書,將教學目標分為三大領域,即認識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數學教學目標,通常指的是這三個主要領域的學習目標,即與學生智力發展相關的知識目標。因此,在備課時首先要確定本堂課的這三個目標,然后才能圍繞這些目標選擇教學的策略、方法、媒體,進行必要的內容重組。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達到預定的目標,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同時在課堂教學中要做到突出重點、化解難點,每堂課都要有一個重點,而整堂課的教學都是圍繞著這個重點來逐步展開的。為了讓學生明確本堂課的重點、難點,教師在上課開始時,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將這些內容簡短地提出來,以便引進學生的重視。講授重點內容,是整堂課的教學高潮。教師要通過聲音、手勢、板書等的變化或應用模型、投影儀等直觀教具,刺激學生的大腦,使學生能夠興奮起來,對所學內容在大腦中刻下強烈的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
二、根據課堂教學的具體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
每一堂課都有每一堂課的教學任務,目標要求。教師能隨著教學內容的變化,教學對象的變化,教學設備的變化,靈活應用教學方法。數學教學的方法很多,對于新授課,我們往往采用講授法來向學生傳授新知識。而在立體幾何中,我們還時常穿插演示法,來向學生展示幾何模型,或者驗證幾何結論。如在教授立體幾何之前,要求學生每人用鉛絲做一個立方體的幾何模型,觀察其各條棱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各條棱與正方體對角線之間、各個側面的對角線之間所形成的角度。這樣在講授空間兩條直線之間的位置關系時,就可以通過這些幾何模型,直觀地加以說明。此外,我們還可以結合課堂內容,靈活采用談話、讀書指導、作業、練習等多種教學方法。有時,在一堂課上,要同時使用多種教學方法。俗話說:“教無定法,貴要得法”。只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利于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都是好的教學方法。各種教學的運用,都是為一定的教學任務服務的。教師運用恰當教學方未能進地教學,學生學起來就有興趣,易于接受,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在課堂教學中組織和處理好例題,多做課堂練習,騰出時間讓學生多實踐
數學課堂教學,啟發學生掌握學習規律,掌握解題方法,總結和歸納知識結構顯得尤為重要。因此,例題的選擇和教學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課堂教學中例題能承上啟下,引入新概念,又能加深對概念、公式、法則、定理的理解;還能啟迪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舉反例還能證明假命題,揭示錯誤根源。所以充分發揮教材中例題的作用,并著眼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激發求知欲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根據課堂教學內容的要求,教師要精選例題,可以按照例題的難度、結構特征、思維方法等各個角度進行全面剖析,不片面追求例題的數量,而要重視例題的質量。解答過程視具體情況,可以由教師完完整整寫出,也可部分寫出,或者請學生寫出。關鍵是講解例題的時候,要能讓學生也參與進去,而不是由教師一個人承包,對學生進行滿堂灌。
在每堂數學課堂中,教師應騰出十來分鐘時間,讓學生做做練習或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或解答學生的提問,以進一步強化本堂課的教學內容。若課堂內容相對輕松,也可以指導學生進行預習,提出適當的要求,為下一次課作準備。
四、要善于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三機一幕進入了尋常教育。對教師來說,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F代化教學手段,其顯著的特點,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課的容量;二是減輕教師板書的工作量,使教師能有精力講深講透所舉例子,提高講解效益;三是直觀性強,容易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四是有利于對整堂課所學內容進行回顧和小結。在課臨近結束時,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本堂課的內容,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同時通過投影儀,同步地將內容在瞬間躍然“幕”上,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課的內容。在課堂教學中,對于板演量大的內容,如立體幾何中的一些幾何圖形、一些簡單但數量較多的小問答題、文學量較多應用題,復習課中章節內容的總結、選擇題的訓練等等都可以借助于投影儀來完成。對于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自編電腦課件,借助電腦來生動形象地展示所教內容。如講授正弦曲線、余弦曲線的圖形、棱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都可以用電腦來演示。
五、要重視教師自身的語言修養
人所共知,教學是一門語言藝術。巧妙地運用語言,才能為建立良好的學習情境打下基礎。因此,教師應該用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把抽象的內容具體化、枯燥的內容生動化。但是,中學教學教師在使用語言方面的情況不盡如人意。為此,數學教育工作者在教學中的語言問題做了課題研究,指出我們的任務至少有以下幾條:
第一,注意數學中某詞句的規范化。比如中學數學課里的“或”、“和”、“當”等字的使用,還有一些符號的讀法。第二,要掌握帶有數學特點的詞語。有些詞語的意義和用法是有定論的,但是有些數學教師語言修養不高,用錯了詞,說錯了話,使意思正巧相反,或者引起歧義,或者文不對題,詞不達意。第三,研究中學生在數學課中產生語言障礙的表現和原因,研究幫助中學生、克服語言障礙的方法和途徑,因為規范數學語言,提高數學教師的語言水平,目的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所以,當然要研究怎樣幫助中學生提高數學語言水平的問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