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迪生
(新疆發改委經濟研究院 新疆烏魯木齊830002)
新一輪對口援疆工作實施兩年多來,各對口援疆省市圍繞民生建設,以解決受援地各族群眾生產生活中最直接、最現實、最急迫的問題為切入點,科學組織實施了2370個援疆項目、投入援助資金240億元。培訓新疆各類干部人才6.1萬人,赴內地培訓2.3萬名未就業大學畢業生,通過招商引資、項目引才、工作培養等引才方式,吸引2300名各類人才來疆工作,通過援疆,促進了新疆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1.缺乏自治區政府層面高規格的對口援疆組織協調機構。新一輪援疆是全方位的援疆,是一項長期性的戰略任務,時間跨度大,工作難度高,涉及部門多,涵蓋經濟社會的各個方面,但目前自治區組織協調對口援疆工作的機構設在發改委僅有一個援疆處,難以對整個援疆工作進行宏觀統籌、全面協調,對涉及到援疆工作一些重大問題無法決策和制定相關政策,特別是在一些受援地援疆項目建設和產業發展與當地協調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導致對口援疆工作難以高效有序開展。
2.缺乏依托援疆與提升自我發展能力整體戰略。目前自治區在圍繞援疆工作與提升自我發展能力方面還缺乏整體戰略,對口援疆工作與各領域的戰略相互配套,協調銜接不夠,難以形成一個完整的戰略體系,從國家層面看,還缺乏支撐新疆發展的各方面戰略的統籌。
3.缺乏差異化區域援助政策目標與法律保障。
新一輪對口援疆按照中央統一布署,現階段各援助省市支持各受援縣市的重點任務和目標無差別,忽略了新疆不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差異性,采取“一刀切”的援助政策及目標,與不同區域發展戰略不相一致。同時,新一輪對口援疆還缺乏一系列的法律法規保障。
4.與“硬件”建設相比“軟件”建設滯后。新一輪對口援疆工作開展以來,援助項目涉及的“硬件”建設成效顯著,但“軟件”建設相對滯后,尤其是干部人才隊伍建設滯后,人才總體缺乏,特別是基層干部人才匱乏,干部人才流失嚴重,干部人才培養過度依賴援助省市,自我培養發展能力依然偏弱。
其次,受援地農牧民生活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得到明顯改善,鄉鎮衛生院、學校、幼兒園等硬件設施完備,環境優良。但與此同時,“軟件”建設嚴重滯后,醫療衛生人員及雙語教師素質與“硬件”不相適應,影響自我發展能力的提升。隨著大量援疆企業和項目落戶南疆地區,企業招工難的問題日益突出,缺乏勞動產業大軍,特別是缺乏專項技能人才。
5.產業發展缺乏宏觀統籌及整體布局。由于新一輪援疆采取結對關系進行援助,各對口援疆省市在項目建設和產業發展方面與自治區產業發展總體規劃銜接不夠,受對口援疆關系的限制,自治區難以整合各對口援疆省市的力量形成合力,對一些重點區域和優勢產業進行重點投入。從自治區層面看,一些重大項目建設存在布局不合理、重復建設,產業同構,資源浪費等問題。
6.現代思想文化宣傳教育推進力度不夠。目前新疆意識形態領域反分裂斗爭形勢嚴峻,特別是對青少年的爭奪異常激烈,推進中華思想文化宣傳教育,占領意識形態陣地,增強各族群眾“四個認同”有待進一步強化。依托援疆加強思想文化陣地建設工作,目前基本停留在縣市級,面向農村基層推進力度還不夠。另外思想文化宣傳教育方式還有待改進創新。
1.建議成立“援疆委員會”,負責統籌協調援疆工作。對口援疆省市是推進新疆實現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的一支重要力量,必須將對口援疆作為一個整體統籌考慮,建立一個強有力的政府高層次專業管理部門,改變目前多部門、多頭分散與援疆省市聯系甚至安排任務的狀況,由“援疆委員會”統一協調各援助省市的援疆工作包括自治區黨、政及一些職能部門的涉援工作,以保證援疆工作順利進行。
2.國家和自治區應對新疆發展和穩定實施戰略統籌。建議國家從長遠戰略利益出發,結合新疆實際,統籌制定和實施內外結合,相互銜接的經濟社會、民族宗教、教育文化等重大戰略,以保障新疆實現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
建議自治區進一步論證、積極爭取將對口援疆上升為國家戰略,這樣可以使對口援疆工作不受時間的限制,建立橫向轉移支付的制度,使對口援疆由政治任務逐步演變為一種制度化的經常性財政行為。
自治區應以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為總體戰略,以對口援疆為引領,與向西開放戰略、新疆國際能源大通道戰略等,形成一套完整配套、相互協調的戰略體系,推進新疆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3.制定援疆區域差異化的政策目標與法律保障。建議對不同區域采取差別化援助方式,實施差別化的援助政策目標,根據受援區域的實際情況,可劃分為四種類型,對不同類型區域采取不同的援助方式和政策目標。
建議根據受援區域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研究制定相關法律法規,采取一些特殊政策,以法的形式固定下來。保障對口援疆穩定有序進行。
建議國家應采取靈活多樣的援疆政策。加大中央財政對新疆轉移支付力度,設立援助基金直接進行公共投資,制定經濟激勵政策(補貼、稅收優惠等)、簡化行政程序等,形成援疆政策工具組合,進一步加大對援疆的支持力度。
4.強化受援地“軟件”建設。建議從新疆實際出發,對專業人才的培養,以照顧和提供優惠為主逐步轉變為實施激勵機制與照顧相結合的政策。特別是對受援地基層一線工作的醫療衛生、教育等領域的專業人員要采取獎懲并重的激勵機制,鼓勵他們努力學習業務知識,增強競爭意識。
建議在全疆范圍內實施大培訓戰略。借助對口援疆省市職業教育資源,緊密結合企業用工需求,重點強化對農牧民職業技能培訓,建立大培訓的長效機制,逐步形成勞動產業大軍,為新疆實現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提供人力資源保障。
5.統籌產業整體發展與合理布局。建議自治區統籌國家、對口援疆省市及自治區各方面的資金、人力等資源,按照自治區十二五產業總體發展戰略和布局的要求,打破各部門、各地區、各對口援疆結對關系的限制,在自治區層面,對一些重點區域的優勢產業,給予強有力的支持,快速實現突破,盡快形成優勢產業的規模化和競爭力,加速提升產業自我發展能力。建議盡快制定全區產業援疆總體規劃,并與自治區產業發展規劃相銜接。建議進一步完善產業援疆的配套政策,在資金、稅收、金融、土地等政策方面給予支持,推進產業轉移,促進產業對接,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提高行政效率,不斷優化產業發展的軟硬環境。
6.加快實施現代思想文化推進戰略。一是依托援疆力量在全疆范圍實施“農村中華文化扎根”工程,把自治區及受援地在農村教育文化方面的投入集中統籌使用,重點在南疆農村把廣泛開展思想教育、現代文化宣傳作為一項重大戰略加速推進。二是實施“中華文化與新疆民族文化融合”工程,把優秀文藝作品通過譯制、轉換,使之變成各族人民易于接受、易于理解的文化產品,重點解決新疆原創能力有限和教育文化結構的問題。
[1]張春賢.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進新疆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J].今日新疆,2011(03).
[2]曾培炎.西部開發決策回顧[M].北京:新華出版社,中共黨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