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吳 喆
樹新意 聚人力 接地氣
———上海保險公眾宣傳日亮點頻現
本刊記者 吳 喆
今年7月8日,上海保險業在全市舉辦規模盛大的保險公益宣傳活動。本次活動由上海保監局聯合上海市保險同業公會、市保險學會和全市各保險機構共同舉辦,在全市各處,以生動活潑的戶外宣傳形式,宣傳保險知識,傳播保險理念,樹立保險業服務社會、服務民生的行業形象。
上海保監局黨委書記、局長裴光表示,7月8日的保險公眾宣傳,絕不是為宣傳日而宣傳。“愛無疆,責任在行”體現保險業參與社會管理的責任擔當,將始終貫穿于保險行業的經營過程中。上海保險宣傳,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更需要與這個城市的時尚脈動一致,要“樹新意、聚人力、接地氣”。
s(speed)意味著“速度”,h(height)代表著“高度”,i(insurance)是保險的英文首字母,a(associate)則表達了要做廣大受眾交流好伙伴的心聲。把這四個字母連在一起,“shia”(上海保險)就是上海保險業甫新推出的行業微信公眾號。
“shia”(上海保險)也是上海市保險同業公會的英文簡稱,此次更被賦予了全新的內涵。上海市保險學會會長高志纓表示,上海保險業運用微信傳播這一時尚、新穎、有效、到達率高的信息發布和交流方式,把保險政策、保險知識、行業動態及時推送給保險從業者和廣大市民,讓保險走進百姓的日常生活。上海市保險同業公會會長張家慶指出,“對保險機構和從業者而言,這里是上海保險政策發布、行業自律、數據分享的信息集散地;對監管和行協而言,這里是上情下達、下情上傳的交流窗口;對廣大保戶而言,這里是申城保險動態、保障政策、消費維權的可靠渠道;對上海市民而言,這里是學習保險常識、合理保障規劃、科學家庭理財、有效防范金融風險和打擊非法集資行為的權威平臺”。
作為一項創新嘗試,市保險同業公會、市保險學會還啟動了“上海保險杯”微電影有獎征集。
上海市保險同業公會、市保險學會秘書長趙雷介紹說,“上海保險杯”微電影有獎征集活動是由上海市保險同業公會、市保險學會聯合上海保險業舉辦的一次創新嘗試,主題為“保險,讓上海更美好”。上海市民以及各團體、企事業單位都可以報名參加,尤其期待草根作品。
據介紹,本次活動要求微電影作品必須是作者原創,片長不超過10分鐘。入圍作品將在今年年底公開展示,并由專家委員會評審。優秀作品將作為上海保險業形象宣傳片。本次活動最高獎金10萬元。具體細則近期將在“shia”(上海保險)微信平臺上予以公布。
為進一步加強保險公益宣傳,不斷提高全社會保險意識,共同實現“保險,讓生活更美好”的目標,上海保監局與上海市志愿者協會攜手建立上海保險公益宣傳志愿者隊伍。來自上海市志愿者協會的志愿者代表向全市志愿者和所有保險從業人員發出保險公益宣傳倡議,動員上海百萬社會志愿者成為向廣大市民宣講保險理念和保險知識的“代言人”,號召更多的保險從業人員積極參與社會公益志愿活動。
在這份洋溢著愛與責任的倡議書里,志愿者們提出:做保險公益宣傳的倡導者,讓市民們全面認識保險的意義與功用,積極發揮保險參與社會管理的重要作用;做保險公益宣傳的傳播者,引導正確的保險認知和理財管理理念,防范金融誤導、非法集資和金融欺詐,有效規避各類風險;做保險公益宣傳的踐行者,建立保險公益宣傳流動的服務窗口,為廣大市民提供周到細致的保險服務,積極維護保險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踐行志愿者精神。
上海市精神文明辦副主任、上海市志愿者協會常務副會長姜鳴指出,上海市志愿者協會是上海全市性志愿者組織,管理、協調全市志愿者的公益活動。截至目前,上海市共有注冊志愿者144萬余人。他希望,每個保險公益宣傳志愿者都能發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如蒲公英一般,帶著保險這把保護傘,飛入尋常百姓家,讓正確的保險理念廣為傳播,落地生根。
與此同時,上海市保險同業公會向社會發布社會責任報告。保險業作為現代金融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促進改革、保障經濟、穩定社會、造福人民”的重要作用。近年來,在上海保監局的指導下,上海保險行業開展了大量社會公益活動。為了關注上海保險業社會責任建設的進程和發展,加強對社會責任的宣傳,增進保險企業之間、保險企業與公眾之間的交流,上海市保險同業公會在上海保監局、上海市社團管理局的領導下,集行業之力,編制完成了首部《上海市保險同業公會社會責任報告(2011—201 3年)》。報告重點披露了上海保險企業在2011年至201 3年期間,緊密結合自身實際,圍繞政府關心、百姓關切的領域全力提供多層次全方位的保險服務,在科技創新、環保低碳、公益慈善、可持續發展等方面認真履行社會責任的情況。報告指出,近年來,上海保險業穩健發展,已經深入國民經濟的各個環節,在工業、農業、服務貿易,甚至老百姓的菜籃子、米袋子以及大病醫療等方面都有保險的身影,而上海保險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也在不斷增強。統計顯示,三年間,上海保險業為社會提供公益性風險保障累計200 0多億元,各項賠款和給付支出累計達8 1 8.4 5億元,保險業公益活動捐款達2300余萬元。各類優秀的保險企業社會責任案例也不斷涌現。譬如,上海市保險同業公會攜手滬上3 0家壽險公司發起了“1+1心連心”慈善公益活動,并與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合作設立“人身保險,牽手你我”慈善專項基金資助公益性項目,“一元慈善愛心接力”活動已持續進行了3年,累計募捐2 3 7萬余元;去年“菲特”臺風襲擊上海,上海保險業上下齊動,全力投入到搶險抗災和災后理賠各項工作中,保險業賠付達近8億元,有效發揮了保險補償的作用;平安人壽組織“平安有約,健康行”社區趣味運動會,健康公益講座及義診活動,10 0場電影下鄉活動,受到各社區領導和市民的一致好評;國壽上海分公司打造全新“國壽e家”電子化子品牌,給客戶帶來更為快捷、便利與高效的消費體驗;人保上海分公司為上海地區9個區的2 3個街道提供社區綜合保險,為民生護航。
上海保監局按照保監會統一部署,組織開展保險監管工作公眾體驗活動,全市各保險機構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和業務特色,紛紛推出專項服務,組織公眾參觀體驗。據統計,在保險公眾宣傳日活動期間,數千名市民參加了滬上保險機構組織的各類體驗活動。這種多層次、全方位的接觸很接地氣,直觀的感受、直接的交流,頗受市民歡迎。
在“監管體驗”方面,為了進一步推動保險公眾宣傳日活動,上海保監局黨委書記、局長裴光親自掛帥,誠邀上海的保險消費者代表親歷監管、走訪行業、切身體察。復旦大學經濟學院保險系教授陳冬梅作為滬上保險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社會監督員,在這個保險公眾宣傳日完成了一次“監管體會”。
在“局長接待日”活動中,陳冬梅教授旁聽了上海保監局局長與消費者之間的溝通。令陳冬梅教授沒想到的是,平時看似側重政策研究、稽查監管的局長,在緩解投訴者情緒時竟然也能得心應手。局長在講解那些枯燥繁瑣的保險概念、保險原理時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原本怒氣沖沖而來的消費者最終滿意而歸。在太平洋產險的五星門店和友邦保險的柜面客服中心,陳冬梅感慨于保險服務與技術的日新月異。她說,太保產壽一體化的窗口服務越來越讓消費者有了高效、便捷、以人為本的“上帝感受”,而友邦“E”化網上自助,令保險客服盡顯時代氣息。
監管體驗,不僅意味著消費者體驗保險監管,也意味著監管者走進基層、體驗行業。上海保監局副局長李峰在中國太保移動應用實驗室親身體驗了移動技術在保險銷售、服務、理賠和管理四大領域的應用和發展。在這間國內保險行業首家建成并投產的專業化移動應用實驗室里,李峰零距離穿越電子簽名區、展廳、模擬營銷職場、模擬商業咖啡吧、模擬客戶體驗店等五大典型場景,通過專業P A D和智能手機等移動設備,現場體驗移動互聯新技術帶來的各種便捷的保險服務。
上海保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從上海保監局的“監管體驗日”到保險機構的“保險體驗行”,各類深入基層的保險現場活動都是在把保險“推廣出去”的同時,將更多的消費者“邀請進來”,多層次的體驗活動增進了市民對保險行業和保險人的認知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