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重型機械有限公司(江蘇 221004) 李 云
近年來,螺紋銑削技術大量應用于我公司起重機及消防車產品中,提高了加工效率和產品質量,起到了降本增效的作用。由于可以加工相同螺距的任意直徑的螺紋,這樣就免去了采用大量不同類型絲錐的必要性。經過不斷總結,并通過現場試驗得出了一些應用技巧。
公司某大噸位全地面起重機轉臺座圈面有68個均布的M48螺紋孔,加工難度大,據工人介紹此處攻螺紋時機床功率不足,后來經改進,采用一把瓦格斯TM4SC40W42-120-3U螺紋銑刀 (見圖1),刀具直徑為42mm,加工出的螺紋質量很高,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圖1
數控系統為大隈OKUMA數控系統,數控機床為動梁定龍門式五面體加工中心。
銑螺紋前,先將底孔加工到φ42.587mm(M48螺紋孔的底孔是φ42.587mm)。再用螺紋銑刀加工螺紋。加工的難點在于程序的編制,這里用宏程序編程,設置了三個變量解決這一問題。三個變量中VC1是起始點的位置,VC2是孔的角度,VC3是螺距。由于 M48螺紋孔的螺距為 5mm,所以設置VC3=VC3-5,即每次往下銑一個螺距,采用三軸聯動的方式銑削螺紋。兩個IF循環的宏程序保證銑完一個螺紋孔后緊接著就能銑下一個孔的螺紋。如圖2所示,D是內螺紋的基本大徑,D1是內螺紋的基本小徑,D2是內螺紋的基本中徑,P是螺距,H=。查標準GB/T196—2003可知,M48的螺紋孔D1的值為42.587mm,從圖中可以看出,螺紋最深處的直徑D3=D1+2× (6H/8),由于刀具直徑D4為42mm,可以計算得出螺紋銑刀在機床XY平面內圓弧插補的半徑為R=(D3-D4)/2,經計算得出R=3.5mm。實際現場加工的時候,可以先加工出兩扣螺紋,用M48的螺紋塞規檢查,檢查合格之后,再進行下一步的加工。如果不合格,則需要對該R值進行修正,避免出現工件報廢的情況。轉臺底板簡圖如圖3所示。

圖2

圖3
螺紋銑削的程序:(OKUMA系統)

FANUC數控系統與OKUMA數控系統大部分的功能是一樣的,只是部分功能有區別,所以這里不再贅述。上述OKUMA系統的程序用G92指令設置螺紋孔圓心為工件坐標系零點。如果是FANUC系統,可以用G52指令建立局部坐標系,將零點偏移到要加工的孔的圓心,完成均布螺紋孔的銑削加工 (SIEMENS系統用TRANS偏移工作坐標系零點)。
目前西門子公司最新的SINUMERIK840DSL數控系統,沒有提供銑削內螺紋方面的固定循環,因此需要用戶手工編程。可以運用TRANS指令將工件坐標系零點偏移到要加工的孔的圓心,完成均布螺紋孔的銑削加工。
螺紋銑削的程序:(SIEMENS840D系統)

加工大直徑螺紋孔的時候,用螺紋銑刀具有較大的優勢,相對于攻螺紋這種傳統的螺紋加工方法,螺紋銑刀功能更強大,能有效地解決排屑困難、功率不足等方面的問題。當遇到硬度較高的特殊金屬時,銑削螺紋也能很好地完成加工。本文對比了OKUMA、FANUC和SIEMENS三種數控系統上銑螺紋技術的應用,體現了不同的系統編程時在指令、變量、跳轉方式等方面的差異,有助于讀者理解、掌握相關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