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英, 于國瑛, 郝淑紅, 邊興艷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引起的精神癥狀、睡眠障礙和骨骼畸形等是困擾兒童健康的嚴重問題。在嬰幼兒期預防性服用維生素D制劑是目前較為通用的干預手段。但年長兒使用預防性維生素D制劑的減少和停止,導致出現病癥并不鮮見。本文旨在通過各年齡組血維生素D水平對比,了解較大年齡兒童體內維生素D的營養狀況。
1.1 臨床資料 2012-08/2013-04大連兒童醫院兒童保健科收治佝僂病患兒和似佝僂病癥狀的兒童共215例,其中男132例,女83例;年齡2個月至14歲。按年齡分為3組,0~3歲組76例,~6歲組74例,6歲以上組65例。6歲以上組中有30例同時檢測血骨堿性磷酸酶,按照其指標分為兩組,≤200 U/L為一組,共17例,>200 U/L為另一組,共13例。
1.2 診斷標準 按照2008年全國佝僂病防治科研協作組制定的《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防治建議》為標準[1]。
1.3 納入標準 (1)符合佝僂病的診斷標準及有佝僂病表現者;(2)年齡0~14歲;(3)患兒家屬知情同意。
1.4 排除標準 (1)風濕、肌炎、外科疾病等引起的腿痛或肌痛者;(2)呼吸性疾病、精神因素、貧血等其他疾病引起的睡眠障礙、多汗和情緒障礙者。
1.5 檢測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均清晨采集靜脈血3 mL,離心分離血清。血清維生素D檢測采用美國AB公司的液相色譜串聯質譜儀(API 4000)測定。為保障檢測質量,采用美國SIGMA公司的標準品和內標品,德國RECIPE公司的質控品。血清骨堿性磷酸酶檢測采用北京中生金域診斷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試劑盒,為5-溴-4-氯-3-吲哚磷酸鹽法、碘硝基四氮唑紫法。

2.1 血清25-羥維生素D測定結果 見表1。

表1 不同性別血清25-羥維生素D比較
表1結果表明,全部患兒25-羥維生素D水平均低于本地正常范圍,不同性別之間維生素D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17,P=0.24>0.05);男女維生素D不足和缺乏的比例比較,差異也無統計學意義(χ2=0.51,P=0.47>0.05)。
2.2 不同年齡組血清25-羥維生素D比較 見表2。

表2 各年齡組間血清25-羥維生素D的比較
表2結果表明,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25-羥維生素D水平逐漸下降,呈現遞減趨勢,6歲以上組尤甚。各組間均值和維生素D不足及缺乏的比例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6歲以上組按骨堿性磷酸酶分組比較結果 ≤200 U/L組維生素D水平為(20.18±7.80)μg/L,>200 U/L組維生素D水平為(20.72±9.70)μg/L,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17,P=0.84)。維生素D水平與骨堿性磷酸酶指標值之間未見明顯相關關聯(r=-0.04,P=0.84)。
維生素D是脂溶性類固醇衍生物,主要通過受體發揮作用。在其主要的代謝產物中,以25-羥維生素D在血液中濃度最高最穩定,因而也能準確地反應體內維生素D的營養狀況[2]。25-羥維生素D<4 μg/L時可引起體內鈣磷代謝的紊亂,可發生佝僂病和骨質軟化[3]。同時,目前很多研究認為,維生素D的缺乏還與人體免疫功能異常、心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腫瘤等密切相關[1,4]。目前,多數專家的意見傾向是:25-羥維生素D≤15 μg/L為維生素D缺乏,<20 μg/L為維生素D不足。全球近10億人存在維生素D缺乏和不足[5]。國內兒童維生素D的缺乏狀況較為嚴重,各地報道健康兒童維生素D缺乏比例分別達到61.8%、68.5%、77.6%等[6,7]。本文研究選擇的對象是按照診斷標準可以確診佝僂病和無法確診但有多汗、易驚、睡眠障礙、肌痛等相關癥狀的兒童。按本地正常標準,215例兒童的維生素D水平普遍低于正常范圍。隨著年齡的增長,25-羥維生素D的水平下降明顯,6歲以上組兒童維生素D的營養狀況最為惡劣,是3組兒童中最高的。但不同性別間維生素D水無平差異。這與國內有關的報道相一致[8,9]。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多數研究者認為嬰幼兒期奶粉中含有一定量的維生素D,社會及家庭對小兒日照的重視和預防量的維生素D的投入是有利于3歲以下小兒維生素D營養的因素。而年長兒童隨著青春期的到來,生長進入第二個快速期。同時學習壓力增大,戶外活動和日照時間減少,對維生素D營養認識的不足可能都是造成年長兒維生素D缺乏的原因[6]。在對年長兒測定25-羥維生素D的同時,部分病例同時檢測了骨堿性磷酸酶。結果發現后者的變化與25-羥維生素D水平之間不存在相關性(P>0.05),骨堿性磷酸酶指標高與低的兩組維生素D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可能說明至少在年長兒骨堿性磷酸酶不能很好地反映體內維生素D的營養水平,這一結果與國內外的研究基本一致[10]。
本文研究對象是佝僂病患兒和可能存在維生素D亞健康問題的兒童,因而考慮這可能是研究中各組維生素D的水平都普遍低于正常范圍的原因。但各組之間顯示出的維生素D的營養狀況和明顯差異應當能夠引起對各年齡段兒童尤其年長兒童補充維生素D的重視。目前國內尚無全國范圍的兒童維生素D營養調查,但各地報道的相關數據都反映出切實落實好對各階段兒童、少年維生素D的預防性補充的必要和急迫。
[1] Blum M,Dallal GE,Dawson-Hughes B.Body size and serum 25 hydroxy vitamin D response to oral supplements in healthy older adults[J].J Am Coll Nutr,2008,27(2):274-279.
[2] Haddow JE.Vitamin D and rickets:much has been accomplished,but there is room for improvement[J].J Med Screen,2011,18(2):58-59.
[3] 向偉.維生素D缺乏和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防治進展[J].中華兒科雜志,2008,46(3):195-197.
[4] 《中華兒科雜志》編輯委員會,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兒童保健學組,全國佝僂病防治科研協作組等.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防治建議[J].中華兒科雜志,2008,46(3):190-191.
[5] Rosen CJ.Clinical practice.Vitamin D insufficiency[J].N Engl J Med,2011,364(3):248-254.
[6] 蔣玉艷,唐振柱,蘇冰,等.512名6~13歲兒童維生素D營養狀況與體質指數的關系[J].應用預防醫學,2013,19(3):135-137.
[7] 張倩,趙靜,張環美,等.北京市郊區兒童維生素D營養狀況與骨量的關系[J].中國預防醫學雜志,2010,11(8):773-777.
[8] 林濤,陳煥輝,陳翊,等.2012年廣州地區25295名兒童維生素D營養狀況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3,21(8):836-839.
[9] 張霞娟,鮑莉芳,鮑舟君,等.兒童血清25-羥維生素D及鈣磷水平調查[J].浙江預防醫學,2012,24(6):5-7.
[10] 都萍,肖玉聯,王靜,等.骨堿性磷酸酶對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臨床診斷價值探討[J].中國婦幼保健,2011,26(16):2476-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