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堯 侯雨樂
全球化視角下的宗教地理學研究變革和轉向
胡 堯 侯雨樂
近幾年來國內外宗教地理學研究發現,在全球化視角下的宗教地理學研究變革和轉向過程中存在的幾個方向的問題。首先是針對宗教活動遺址、感官地理、人口構成和宗教地理研究尺度等方向的主要的研究進程不夠跟進。其次,后世俗主義宗教地理學研究的巨大變化。最后在全球化視角下存在的全球性的具體問題,例如人口老齡化、城市化進程加快以及環境惡化和人口流動過快等問題都在宗教地理學研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宗教地理學 全球化視角 后世俗化
當前,隨著宗教地理學的研究不斷深入發展,該學科的學習和研究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許多權威性的雜志書刊也將宗教地理學的研究性成果列入了相應的期刊重點上,體現出了當今宗教地理學科的勃勃生機。但宗教地理學的研究內容較為廣泛,所以在進行相關的學習研究時應具備一定的針對性和重點性。宗教地理學經過數年來的發展和進步,其應有的重點性也逐漸顯露出來;要根據現實社會的需要,對宗教地理學研究的環境與條件所發生的變化以及移民所導致的宗教景觀復雜化予以著重的研究和探討,以此來解決世界由宗教地理所引起的不良現狀。這兩方面都對世界的發展形勢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宗教地理研究環境和條件的巨大變化引起了一系列的恐怖襲擊事件;例如,美國的911事件、巴厘島爆炸事件以及倫敦爆炸案等,這些不良事件的發生引起了世界對宗教極端分子的關注,特別是對于伊斯蘭教原教旨主義的關注[1]。由于全球化的不斷加劇,人們在地理宗教上的聯系日益緊密,對于宗教地理學的研究有助于解決相應的矛盾,減少不良現象的產生。而復雜的宗教景觀則主要表現在,戰亂等因素的影響使得外來宗教進入了一些特定宗教信仰的國家,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宗教的融合有利于宗教的發展;但由于宗教觀念的差異,很可能導致矛盾的產生。所以,在世界的整個大背景下,做好宗教地理學的研究對于世界的和諧穩定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宗教活動地點變化研究。
隨著社會觀念的不斷發展變化,非正式宗教活動場所逐漸發展起來并為人們所接受。這類現象也引起了眾多專家和學者的關注,對相應的宗教場所的研究也進行了不斷的深入;諸如教堂、猶太教堂、清真寺以及相應的博物館等場所都被列入到了專家學者的研究范疇。研究范圍的擴大使得地理學和其他類別的宗教研究找到了共同研究的對象,進一步促進了宗教地理學的發展[2]。通常情況下,宗教活動不局限于固定的時間和地點,它可以根據人們的日常生活習慣來進行適當的調整;但是,這種方式對于原始的宗教信仰和實踐產生了新的沖擊。此外,對于正式宗教活動場所至今沒有一個明確的定論,也為相應的宗教地理學研究帶來了一定的障礙。世界上對于宗教場所政策的研究最早始于20世紀90年代,在近些年來得到了較大的進步和發展。但其中仍然存在許多矛盾和不足。
2.感官地理的研究。
地理學和社會科學對于人的身體和身份認同等方面的研究催生了許多細化的研究內容。而地理學家和人類學家對于宗教儀式的共同探討和研究也促進了宗教圣地體驗的研究。但目前地理學的研究和發展仍然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這方面的發展成果較為突出的是Holloway的研究。在其研究中明確提出,所有的信仰者共同構成了“宗教場所的氛圍”,每個個體本身又是宗教的意義所在。通過儀式性的行為可以使人體成為“宗教空間的情感凝結中心”。由于人體的感官有很大的區別,使得不同感官對于宗教的體驗性也有所不同,在這方面也仍然留有很大的研究余地[3]。
3.宗教人口的構成變化。
宗教人口的構成變化主要是指人口構成的差異化是研究過程中的重點,其中包含了人體的性別、年齡等諸多因素。這類研究的主要客體通常為青年男性和女性,移民類受眾體也是主要的研究對象之一。對于性別方面的研究,Dwyer的英國穆斯林婦女和Hopkins的蘇格蘭穆斯林男性的研究是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在這些研究中明確地分析了因為性別的因素所導致的相關差異化現象,為宗教地理學提供了一定的借鑒和指導[4]。與此同時,對于移民群體的研究主要體現在移民者將原住地的文化和地理形象帶到了移民地,從而使不同的文化之間產生了一定的交融。
4.不同宗教的研究成果。
對于宗教地理學的研究,不同宗教的研究成果往往也存有差異性。自從20世紀末以來,穆斯林地理的研究明顯增多。以地理學的角度來看的話,這種研究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分別是地方層次、國家層次和世界層次。而穆斯林青年男性則成為了研究的主要對象,這主要是由于當今世界普遍認為激進穆斯林青年對于社會所造成的影響值得人們重視。歐洲的穆斯林人口在短短的數年間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長,使得在大多數人口信奉天主教的社會中,少數信奉伊斯蘭教的問題成為了焦點性問題[5]。
5.不同地區的研究成果。
關于宗教地理學的多年研究成果,不僅不同宗教間存在差異和不同,也受到了區域的影響,不同地區對于宗教地理的研究成果也不盡相同[6]。過去的數年間,宗教地理學的研究僅限于澳大利亞、新加坡以及坦桑尼亞等個別國家,但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研究的范圍也得到了一定的擴展。但仍然有許多地區值得探索和研究。但在這些研究中可以明確地觀察到,早期的宗教地理學對于中東地區的研究比較有限,這些地區的針對性較強,相關的研究問題值得深入探討。同時,隨著宗教的政治影響不斷擴大,宗教地理學的作用也被更多地發掘出來,其對于政治地理的緊張局勢將會產生很大緩解作用。
隨著時間的推移,后世俗化的宗教地理學被研究者進行了更加直觀的詮釋。但由于后世俗化宗教地理學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相關概念的應用應當謹慎對待。后世俗化宗教地理學主要吸取了歐陸哲學和社會批判理論的相關要點,在美國和歐洲等國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對于這一觀點的研究,城市倫理、精神以及神圣怎樣對城市功能以及空間產生影響是其研究的主要內容。其主要目的也是為了使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信仰與政策做到有機地結合。后世俗化的宗教地理學在20世紀的60至80年代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7]。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后世俗化宗教地理學在如今的利用中將被賦予新的內涵。
1.城市化進程中存在的社會公平問題。
宗教地理學的研究主要是為了解決現實社會所面臨的問題,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相應的社會問題也不斷顯現出來。城市化進程過快導致了人口向城市遷移的現象加劇,但城市中普遍存在著失業、貧窮等不公的問題;在此類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宗教地理學將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應充分發揮出宗教對于人們的道德和宗教期望等影響作用,宗教組織也應適當地舉辦一些培訓班,來幫助生活中遇到困難的人群[8]。當今社會中存在很多社會公平問題,宗教地理學要憑借其自身的特點來緩解相應的不公,促進社會的發展與穩定。
2.環境惡化對宗教地理學研究產生的具體問題。
城市化以及經濟發展帶來的另一項問題就是環境的污染和惡化,它與社會的不公具有一定的關聯性。環境的惡化不僅對于生態產生了很大的破壞,對于人類的日常生活和健康也產生了很多的不利影響,亟需得到有效的治理和解決。宗教在這方面可以利用其科學的宗教教義來強調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重要性,要教導信仰群眾采用合理的方法來進行自然的改造和利用,做好環境的保護工作。而在實踐中,宗教也可以組織起相應的環境保護活動,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
3.人口老齡化的具體現狀。
人口老齡化是當今世界的發展面臨的又一難題,對于老年人的贍養和物質、精神需求上都應該做到有效的滿足。隨著老年人數量的不斷增加,宗教地理學的研究者應該將更多的研究精力投入對老年人的關注和服務上,針對老年人展開調查研究,探究宗教、福祉同老年人之間的相互影響[9]。做好宗教與生命周期之間關系變化的分析工作,努力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
4.人口流動速度過快,加大了宗教地理學的研究難度。
最后,由于全球化的不斷加劇,人口的流動速度也不斷提升,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宗教地理學的研究難度。在這個大背景下,移民將會在新生環境中產生許多問題,并可能在宗教的信仰上與當地居民產生矛盾。此時,宗教地理學的相應研究成果將會顯現出應有的作用[10]。而且雖然人們認為往往是移民帶來了緊張,但這種緊張的程度和性質因移民人口不同而存在差別。通過宗教地理學要做到解決矛盾,豐富文化內容上的多樣性。
在過去,宗教地理學的研究成果非常顯著,許多在早期不被重視的研究領域在今天已經成為了宗教地理學的研究重點。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開始意識到,要真正意義上研究宗教地理學,就要站在全球化的視角下。在研究當今世界某個宗教和宗教場所時,不僅要重點研究那些明顯的宗教遺址還要著重研究那些不太注意的研究領域。然而,在進行宗教地理學的研究變革和轉向的過程中還要著重對全球化變化中存在的關鍵性問題加以分析和研究,例如后世俗化、人口老齡化、城市化等問題。為此,一定要予以認真地對待,并積極尋找正確的解決方法。
[1]朱竑,陳寧寧.近10年國際社會與文化地理研究的發展及啟示——基于Social and Cultural Geography論文的統計分析[J].人文地理,2011,(5):1—8.
[2]葉農.美南浸信會與廣州東山口——一個歷史宗教地理學的典型范例[J].世界宗教研究,2012,(2):13.
[3]景亞鸝,張維慎.探研歷史宗教地理學的一部力作——評西北佛教歷史文化地理研究 [J].唐都學刊, 2009,(2):127—128.
[4]薛熙明,朱竑,唐雪瓊.城市宗教景觀的空間布局及演化——以1842年以來的廣州基督教教堂為例[J].人文地理,2009,(1):48—52.
[5]宋德劍.廟宇的地理空間分布與社會功能——粵東梅州天后信仰的宗教地理學研究 [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4):127—132.
[6]王開隊.試論歷史時期藏傳佛教格魯派在康區的勢力擴展及其寺院空間分布[J].歷史地理,2011,(1):221—237.
[7]彭靜,朱竑.天主教在廣西沿北部灣地區傳播、擴散過程中的海島效應和點軸模式[J].人文地理,2007,(4): 113—118.
[8]林拓.地域社會變遷與民間信仰區域化的分異形態——以近800年來福建民間信仰為中心[J].宗教學研究,2007,(3):151—160.
[9]薛熙明,朱竑.交通對基督教空間擴散的影響研究——以廣東基督教宣教地的分布為例(1807—1920年)[J].熱帶地理,2008,(3):288—293.
[10]曹南寧.以行業需求為基礎的旅游管理碩士課程產品開發策略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1.
胡 堯 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人文社會科學系講師 碩士
侯雨樂 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人文社會科學系講師
(責編 樊 譽)
※ 本文為四川省教育廳青年基金項目“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宗教傳播途徑研究”(課題編號:10SB081);阿壩師專校級青年基金課題“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宗教區域傳播途徑研究”(課題編號:ASC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