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玉蓮
論影視作品應尊重歷史
譚玉蓮
影視作品是記錄和傳播黨史、國史知識的更生動、更形象的工具。影視作品應尊重歷史,以使觀眾在娛樂中受到正確的教育。本文以太原成成中學革命斗爭史為依據,指出表現該校歷史的系列電影《成成烽火之青春行動》中的一些失實之處 ,以習近平總書記“堅決反對任何歪曲和丑化黨的歷史的錯誤傾向”為指針,提出杜絕影視作品虛無歷史的一些措施。
影視作品 成成中學 尊重歷史
最近幾年,我國影視作品獲得了很大的發展,從產量上看,2012年我國各類電影作品共生產了893部,電視劇突破了1.7萬集,更是創下了世界第一;從質量上看,確實涌現出了一批優秀的作品,如電影《大決戰》《建國大業》《建黨大業》,電視劇《長征》《井岡山》《八路軍》等,他們的共同特點都是真實地藝術地再現了中國革命的歷史,在政治標準和藝術標準上達到了比較完美的統一,使廣大觀眾在享受豐富的文化生活之時,更受到深刻的教育。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一些影視作品質量較低,不是其主題不好,也不是演員演技問題,而是作品在一些重要情節上沒有真實地反映歷史。
比如,系列電影《成成烽火》是用電影藝術的手段表現太原成成中學和成中師生游擊隊革命斗爭史,并在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周年的時候隆重推出的獻禮片。但在其第一集《成成烽火之青春行動》中就有多處與史料嚴重不符:
第一,武新宇、劉墉如、焦國鼐、杜心源為代表的共產黨人不是如影片字幕中所說于1936年牢固地掌握了成成中學領導權的。
太原成成中學是由北平師范大學畢業的崇尚教育救國的晉籍同學于1924年夏天,以“明德明理、成己成人”為宗旨,創立的一所私立完全中學,校董事會董事長是張崇儒,首任校長是蕭靜庵。1930年夏中共地下黨員、北師大校友劉墉如應聘到成成中學任數學教員,第二年夏中共外圍組織進步分子、北師大校友焦國鼐亦到成成中學任數學教員兼訓育員。1931年“9·18”后不久,中共地下黨員、北師大校友武新宇應邀到成成中學任教務主任兼英語教師。他們在學生中揭露國民黨對內實行反共政策對外不抵抗,拱手將東北讓給日本的罪惡,并和成成中學廣大學生一道參加了1931年12月省學聯領導的攻打國民黨省黨部的一系列斗爭,贏得了廣大師生的信任與擁戴。1932年初,蕭靜庵校長調任進山中學校長時,武新宇經校董事會選舉并報教育廳認可,擔任成成中學第二任校長。武新宇上任即聘來校友、中共地下黨員劉丹東任教務主任,劉墉如任訓育主任,他們一方面實施教育改革,推行“愛國自由、讀書自由、擇師自由、學生自治”的辦學方針,一方面根據當時的形勢和黨的策略,在學校建立了黨的外圍組織“教聯”(即教職員聯合會)、“社聯”(社會科學聯合會)、“左聯”(左翼作家聯盟)、“山西反帝抗日大同盟”等,并成立了“文總”(山西文化總民盟)。武新宇是太原市教聯的黨團書記,劉丹東是“文總”的黨團書記,劉墉如、焦國鼐、狄景襄等教師們都參加了“教聯”,學校部分進步學生加入了“社聯”“左聯”“反帝抗日大同盟”等組織。1933年1月,“山西反帝抗日大同盟”被敵查封,抓捕了孫光祖(教育學院)、王慶生(成成中學)、張連奎(國民師范)等進步學生,查獲了檔案,暴露了武新宇、劉丹東的政治身份。武、劉二人緊急轉移,山西省教育廳直接將曾任成成中學化學教師的閻錫山反共社團青年救國團骨干段麗卿派任成成中學校長,中共地下黨在成成中學這塊陣地丟掉了。
段麗卿一上任,就聲明是“帶著寶劍而來”,他立即辭退了狄景襄等進步教師,帶來了一些不能勝任教學的親信,廢止了武新宇進行的教育改革,給學生訂了數十條戒律,不準參加抗日救亡活動。這激起了廣大進步師生的怨憤。中共山西特委決定并直接領導了驅段和重奪成成中學領導權的斗爭。首先由學校“社聯”“共青團”負責人嚴秀峰、郝庭珖、康永福、郭梁程等同學深入全校各班串聯發動,列舉了段麗卿的罪行,獲得了大家的支持。1933年5月初,康永福同學以學生自治會的名義突然召集全校學生聚會,聲討段麗卿拉幫結派、壓制學生、教學無方等罪行,一致決定罷課驅逐段麗卿。段麗卿以事成之后即退還學生的入學保證金為誘餌,讓極少數落后同鄉和閻記青年救國團員打出標語歡迎段麗卿還校,并搶占了學校的大門,企圖保駕在學校附近觀望的段麗卿重返學校。康永福立即組織同學驅散了保段勢力,控制了校門,挫敗了段的陰謀。為防止校內兩種勢力發生爭斗,不給政府干涉的借口,劉墉如向教育廳告急,申請到數十名軍警到校維持秩序。段麗卿無計可施,只好在劉墉如、焦國鼐看望他時,將校務委托劉墉如代管。與此同時,中共山西特委利用閻錫山內部派別的矛盾,安排在“建設救國社”任秘書的中共地下黨員李子植做該社副社長、省政府秘書長王尊光的工作,向教育廳長冀貢泉推薦劉墉如出任校長,經閻錫山認可,教育廳公布了這一決定。在經歷了兩個多月的激烈斗爭后,共產黨員終于重新奪回了成成中學的領導權。
劉墉如上任后,即聘師大校友、中共地下黨員杜心源任學校教務主任兼教國文課,聘教聯成員焦國鼐和狄景襄分別任訓育主任和事務主任,辭退了段麗卿帶來的不稱職教師。不久,又聘來中共地下黨員張衡宇任史地教師,張擔任太原市教聯黨團書記,學校恢復了武新宇提出的教改方針,進步各社團重新開始活動,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1933年底,學校董事會追認了劉墉如的校長身份,完善了任命程序。
1934年1月,中共山西特委秘書處被敵破獲,秘書長王光甫被捕叛變,張衡宇等數十人被捕,杜心源、焦國乃外出躲避,成成中學又一次處于危險境地,所幸張衡宇雖經嚴刑逼供但堅貞不屈,保守了黨的秘密,北平教聯及時地派來中共地下黨員滕凈東代起了張衡宇的史地課,中共河北省委負責人林楓也化名轉移至成成中學接上了杜心源的國文課,學校終于按時開學,度過了又一次險關。
林楓具有豐富的白區工作經驗,他和成成中學沒有直接的組織關系,但幫助劉墉如總結了以往的經驗教訓,確定了“隱蔽精干、杜絕盲干、利用合法、積蓄力量、培養學生、穩中求進”的斗爭方針。這是成成中學革命斗爭歷程中最為重要的一步。不久,杜心源、焦國鼐返回學校,他們按照這個方針,調整了斗爭策略,堅決杜絕了進步學生在校外搞的各種“飛行集會”和每逢紀念節日都去貼傳單等行為;在北平中華中學、山西平遙中學和五臺縣大建安村兩級小學等地建起了進步師生的轉移陣地,以應危急;經上級批準,他們分別參加了閻錫山組建的“青年救國團”和“建設救國社”,利用其組織內部“理論研究會”購置的世界各種思潮的讀物,指導進步學生們合法地在各種理論的比較中,學習和研討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加強了與政府上層人士的聯系,劉墉如還當上了省政府機要部門負責人吳紹之的家庭教師,建立了各種信息渠道;狠抓教學,特別要求進步學生必須做到品學兼優,在學生中建立威信。這些措施有效地鞏固了成成中學這塊共產黨在太原的重要陣地。從1935年起,中共地下黨員李一清、郝德青、李曙森、趙守封、裴麗生、劉岱峰、宋劭文等先后來校任教,為山西抗日高潮到來準備了大批干部。
以上史實說明,影片中所記述的1936年杜奮偉校長無奈辭職,警察局派來肖振瀛接任校長,驅肖后劉延忠擔任校長等情節都是無中生有的主觀臆造。
共產黨員長時間地掌握學校領導權,這在國民黨統治區是一個奇跡。這是太原成成中學歷史中最輝煌、最精彩、最根本的一章。正因有了這個基礎,才有了成成中學的三大貢獻。一是建校13年中,他培養的學生中有近三分之一(600多名)毅然走上抗日道路;在血與火的洗禮中,有數以百計的師生成為了黨、政、軍各方面的高級干部;在長期的戰爭中,有近百名師生為民族的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二是1937年夏,中共中央北方局、山西工委、八路軍駐晉辦處進駐成成中學,周恩來、朱德、彭德懷、劉少奇等中共與八路軍高級將領在此協調友軍加強統一戰線,組織領導了平型關戰役和火燒陽明堡機場等對日戰斗,推動八路軍三大主力師,在山西創建以山區為依托的抗日根據地。成成中學成了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戰爭的前線指揮部。三是整校組成一支抗日師生游擊隊,轉戰晉西北,挺進綏遠,參加了開辟和創建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的偉大斗爭。所以,反復爭奪領導權這段歷史決不應該失真!
第二,影片中所表現的1936年反會考的情節也是錯誤的。
反會考運動是在1934年2—3月間,由中共山西工委負責人李雪峰指導國民師范“紅軍之友社”的領導成員劉耀夫聯絡成成中學、太原女師、太原一中、進山中學等校,組成太原市中等學校應屆畢業生同學會出面組織發動的,當年許多報紙登載此事,給國民黨政府形成很大壓力。這次斗爭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的目的,絕大多數應屆畢業生都拿到了畢業證,挫敗了國民黨“以會考壓抗日活動”的陰謀。另外,歷史上太原的歷次學生愛國運動根本沒有一個學校單打獨斗的,都是通過省或市學聯統一領導行動的。
第三,影視中所表現的1936年夏閻錫山當局不準有抗日活動也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
1936年5月,紅軍東征回師陸北后,毛澤東數次致函閻錫山,表達了共同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愿望;中共華北聯絡局也請中華民族革命大同盟的領導朱蘊山數次到太原促閻與中共合作,閻錫山在多重矛盾中尋求聯共抗日的出路,逐步地作出一些積極的回應。1936年8月,日偽軍進犯綏遠,閻命傅作義部及趙承綬部徹底將其擊退,揭開綏遠抗戰的序幕。至11月24日,晉綏軍完全收復被日偽軍侵占的百靈廟和土廟等地,基本肅清了綏遠境內的日偽軍。閻錫山還以其母的名義將其父閻書堂的遺產87萬元捐給綏遠前線,以作御侮之用。在他的帶動下,晉綏軍將領紛紛解囊。太原市各學校成立學生救國會,募捐運動向各界展開,甚至在全國都開展了援綏運動,閻錫山、傅作義獲得了全國各界的贊揚。在中共地下黨員杜任之等策動下,閻錫山自任會長的“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于1936年9月18日公開成立,向全國公布了犧盟會的“綱領”“簡章”“大會告同胞書”等文件。10月間又請薄一波回到山西主持犧盟會實際工作。閻錫山還批準成立“山西青年暑期健身團”,培訓有抗日熱情的革命青年,該團除討論閻錫山的《物產證券》《按勞分配》理論外,主要是軍訓、學習各國革命史、教唱《義勇軍進行曲》等抗日歌曲,培養了一批主張抗日的軍政干部。1936年11月,經多次溝通后,紅軍駐晉秘密聯絡處在太原建立,中共中央派出紅軍將領彭雪楓長駐太原,中共與閻錫山的統一戰線形成。
此外《成成烽火》系列電影中遺漏了一個最重要的事實,這就是從建立師生抗日游擊隊起至在大青山堅持游擊戰爭,八路軍先后根據需要,派出曾參加長征的紅軍干部來這支以知識分子為主的抗日部隊中任教官、連、營、團軍事主管和政治部主任等職,對師生們進行傳幫帶。他們忠實貫徹毛澤東的建軍思路,教會成成中學師生們游擊戰爭戰術,到地方建黨、建政、籌集軍需、做統一戰線工作、建立秘密交通線、情報站,使這支部隊真正成為戰斗隊、工作隊、宣傳隊。為突出師生的作用,而不去表現這些八路軍“老師們”的作用是不應該的。
再如,電視劇《海狼計劃》展現的是打入軍統的中共特工與日本特工一次次的生死大搏斗的險情,其中編造了一段國共雙方的特工,經各自領導機關批準,護衛蔣介石到緬甸戰區視察而與日本特工斗智斗勇的故事,這純屬無中生有,胡編亂造。根據已發行的軍統檔案記載,軍統是國民黨中最龐大、最嚴密的特務組織之一,在全國各地的成員數以萬計,雖然也在日軍占領區進行刺探情報,刺殺漢奸和日本人的活動,但它從1927年成立起(當時叫軍事委員會密查組),最主要的任務就是以派遣特工刺探情報、監視、逮捕、綁架、策反、暗殺等手段進行反共活動。中共中央進入陜北后,自1936年軍統局局長戴笠就不斷地派遣特務進入延安等地,執行收集情報,刺殺毛澤東等中共領袖的任務,只是由于中共保衛部門防范嚴密,根據地人民警惕性高,這些特務們不是被捕就是逃亡,還有一些自首,使戴笠的計劃沒有得逞。1940年8月13日,代表中共參加全國戰地動員委員會工作的陳昭禮少將,在崇安吳公嶺被軍統特務暗殺。陳昭禮是中共早期黨員,百色起義的主要領導者之一。軍統對國民黨內部也派出人員進行監視,殺害了打入軍統的中共人員張露萍等。大量事實證明,軍統是極端仇視共產黨的反動組織,編出他與中共特工合作對日斗爭的劇情是多么荒謬。
又如這些年攝制了許多抗日題材的武打片,敵我雙方個個都是身懷絕技的武林高手,在上海、天津這些日軍布防十分嚴密的地方,如入無人之境所向披靡,搞得日軍日夜不得安寧。還有些影視片敵我雙方都使用了帶瞄準鏡的狙擊步槍,這些在抗戰史中都是不存在的。
歷史,是過去事實的真實記載。和歷史書籍相比,電影、電視作品是更藝術、更生動、更易感染人、更易普及歷史知識、更現代的記錄與傳播工具。只有真實地反映歷史,才能達到“以史以鏡、以史為鑒、資政育人”的作用。這些年,文學藝術界確有一股虛無歷史的歪風,或否定歷史,或偽造歷史,或歪曲歷史,或以偏概全,企圖誘使人們得出一種錯誤的結論,這與歷史唯物主義所強調的真實、客觀、嚴謹、準確記載歷史的基本原則相對立。這不但對文學藝術、史學的健康發展產生了不良影響,且因誤導讀者、誤導觀眾而對鞏固主流社會意識形態帶來諸多負面效應,還造成了多方面的嚴重浪費。這種狀態實在是應該糾正了。
習近平總書記說:“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一部豐富生動的教科書。用黨的歷史教育黨員、教育干部、教育群眾、尤其是教育青少年,是黨史工作服務黨和國家大局的重要內容。”“堅持實事求是研究和宣傳黨的歷史”,“堅決反對任何歪曲和丑化黨的歷史的錯讀傾向”。這為全國黨史工作者和廣大文藝工作者在研究、學習和宣傳黨史、革命史方面指明了方向。
為此,從事編劇職業的文藝工作者,都應在深刻認識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的同時,重新學習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真正弄清楚文藝的服務方向和文學創作的正確途徑,要牢固樹立“革命的文藝應根據實際生活創造出各種各樣的人物來,幫助群眾推動歷史的前進”的使命意識,在“求真、求實”上下工夫,用藝術的手段再現歷史;同時要廣泛地學習中國革命史、中共黨史、解放軍戰史、地方志及國民黨的歷史文獻,豐富自己的歷史知識,使編劇有了準確的依據。從影視作品的投資方來說,一定要樹立正確的文藝產品價值觀,要堅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共贏。一定要從我國電視劇每年有近一半賣不出去造成巨大浪費的現實中吸取教訓,一定要堅信只有真實才有永久的生命,只有真實才有較高的發行率和收視率。把資金投到真正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主旋律的藝術精品上來。
要加強對影視劇本的審查,對革命史題材的劇本初審應由當地宣傳部門組織黨史、地方志研究部門進行,把問題發現在拍攝之前。
對編劇這一職業要進行動態管理,對于不能真實反映歷史,而又不聽勸導者,應亮“黃牌”,直至注銷其編劇資格。
[1]中共內蒙古自治區黨史研究室.投筆從戎血沃青山——四支隊(成成中學師生游擊隊)史稿.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2.
[2]閻錫山統治山西史實.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1.
[3]軍統完全檔案.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
[4]習近平在全國黨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0-7-21.
[5]毛澤東選集(合訂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譚玉蓮 太原重型機械集團公司 政工師
(責編 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