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怡
隨著時間進入12月后,天氣大幅度轉涼,不僅地面上的露珠變成了霜,而且也使天空中的雨變成了雪花,下雪后,使大地披上潔白的素裝。“大雪”時值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大雪”,顧名思義,雪量大。到了這個時段,雪往往下得大,范圍廣。大雪更是干支歷亥月的結束及子月的起始。本期健康金手指講的是如何在冬日養身保健,讓大家為舒適過冬做準備。
大雪過后,天氣極冷,感冒也進入多發季節,專家建議,要及時添衣注意保暖。
衣服不能太緊
很多人認為,衣服裹得越緊越暖和,其實不然。衣服太緊太厚,不但會限制身體活動,還會影響血液循環。所以冬季穿衣感覺溫暖就可以了。一般來說,老人衣著應以質輕暖和為宜,年輕人穿衣不可過厚,嬰幼兒體溫調節能力低,應以保暖為主,但切忌捂得過厚、出汗。
頭戴帽,不易寒
頭部由于裸露在外面,很容易受風寒。頭部一旦受寒,容易引起感冒。要想保暖頭部,戴帽子很重要,并且最好能捂住耳朵。另外,頭上有很多重要穴位,經常按摩頭皮,加快血液循環,也能保持頭部暖和。
大雪期間氣溫繼續走低,直接表現就是大部分地區的氣溫逐步達到0℃以下,同時長江中下游許多地區陸續進入深冬。
從這個節氣開始,東北風刮得多了,由于氣候極冷,所以帽子、圍巾開始陸續登場。“頭為諸陽之會”,即頭部是所有陽經匯聚的地方,最不能受風寒,大家一定要戴帽子,一定要注意防寒、保護陽氣。
這個節氣里,室內暖氣都開始供暖,外面寒冷,人們穿得嚴實,體內的熱氣散發不出去,就容易生“內火”,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容易上火。經常聽說周圍的人出現口腔潰瘍,甚至臉上的疙瘩也比平日里多了,這些就是內火的表現,雖然寒冷的日子里,人們喜歡吃熱乎乎的食物,但是,過于麻辣的食物最好不要吃,這會更助長體內的“內火”。另外,寒冷干燥的室內,大多數人感到口鼻干燥,好像要冒火了,建議大家可以多喝點熱湯,比如白菜豆腐湯、菠菜豆腐湯、羊肉白蘿卜湯等,既暖和又能滋補津液。這個季節的白菜、蘿卜都是當季食物,富含維生素及多種微量元素,而且,白蘿卜能清火降氣、消食,非常適合這個節氣里食用。
大雪節氣中,天氣時常是陰冷晦暗,此時人們的心情也會受其影響,特別容易引發抑郁癥。
近年的醫學研究發現,抑郁癥是人類最常見的心理疾患。現代醫學研究發現,季節變化對抑郁癥患者有直接影響,因為與抑郁癥相關的神經遞質中,腦內5-羥色胺系統與季節變化密切相關。春夏季,5-羥色胺系統功能最強,秋冬季節最弱,當日照時間減少,引起了抑郁癥患者腦內5-羥色胺的缺少,隨之出現失眠、煩躁、悲觀、厭世等一系列癥狀。
為避免冬季給抑郁癥朋友帶來的不利因素,所以在此節氣中要注意精神的調養。清代醫學家吳尚說:“七情之病,看花解悶,聽曲消愁,有勝于服藥者也。”。
我國傳統的醫學理論十分重視陽光對人體健康的作用,認為常曬太陽能助發人體的陽氣,特別是在冬季,由于大自然處于“陰盛陽衰”狀態,而人應乎自然也不例外,故抑郁癥患者冬天常曬太陽,更能起到壯人陽氣、溫通經脈的作用。另外,起居要做好御寒保暖,防止感冒的發生。
如果在寒冷的冬天我們能夠掌握一些養生小技巧,用自己辛勤的雙手,給身體注入一些能量,秉著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強身健體就指日可待了。
中醫認為,人體的五臟肝、心、脾、肺、腎,分別對應五行木、火、土、金、水,而五行相對應的自然季節是春、夏、長夏、秋、冬。因此不同的季節所需要重點保養的臟腑也就有所不同。所以四季養生的原則是:春養肝,夏養心,長夏養脾,秋養肺,冬季則應當以保養腎臟為主。
說到“腎”,那我們該如何養呢?告訴大家一個既有效又簡捷的方法——揉按“太溪穴”。從名字不難看出“太”,就是大的意思,而“溪”就是溪流溪水。顧名思義也就說腎經水液在此形成較大的溪水。如果腎水充盈,精之充足,腎的“原陽”或者說“真水”才會發揮其作用,溫潤營養我們全身各個組織器官。
“太溪穴”是腎經上的原穴,原穴是指源頭,生命的原動力。每天只要堅持揉按刺激“太溪穴”,就能夠調動起生命的原動力,氣血才會上達于面,下行于足。
同時,因時間和空間的不同,對該養護的臟器也應不同對待。
揉按“太溪穴”最佳時間是在每晚上9點,一次按30下。在按的時候我們可以采用正坐或平放足底的姿勢。用手指按揉,按揉時一定要有酸痛的感覺,每天堅持按“太溪穴”能夠防治因冬季氣候所引起的常見病癥。

大雪季節適宜加強飲食治療,宜吃溫補性食物和益腎食品。溫補性食物有羊肉、牛肉、雞肉等;益腎食品有腰果、芡實、山藥熬粥、栗子燉肉、白果燉雞、大骨頭湯、核桃等。另外,要多吃燉食和黑色食品如黑木耳、黑芝麻、黑豆等。
大雪時節有許多食療的方法,這些方法對于身體保健非常有益。
大雪節氣的前后,天氣時常是陰冷晦暗的,此時人們的心情也會受其影響。這樣的氣溫下佐餐靚湯宜用蓮藕煲鯉魚,它有滋補氣血、滋陰補腎之功效。

秋日是蓮藕收成的季節,現代營養學認為蓮藕是含鐵量較高,且又含大量的維生素C和纖維的食物,故對糖尿病等一切體虛之人頗為適宜。秋日也是鯉魚最肥美之時,故蓮藕煲鯉魚是深秋時養生湯品之一。
材料:蓮藕500克、鯉魚1條(約400~500克)、生姜3片。
配料:整只兔子、黑芝麻、姜、蔥、花椒、鹽、味精、香油適量。
做法:兔子洗凈開水煮沸5分鐘撈出,黑芝麻炒香待用,鍋內放入清水燒開后,把姜、蔥、花椒、鹽投入,再將兔子放入同煮至六成熟撈出,汁不用,鍋內重新倒入鹵汁燒沸,下入兔子鹵熟撈出切塊放入盤中,加上味精、香油,撒上黑芝麻即可食用。
功效:適宜抑郁癥,并對病后體弱、陰虛便秘、肺熱咳嗽有食療作用。
主治:肌膚干燥,毛發不榮等。
配方:豬脊肉60克,大米90克。
做法:先取豬肉洗凈,切絲,用香油略炒后,加入清水,大米煮粥,待熟時調入食鹽、花椒,再煮沸即可服食。
功效:適用于陰虛、氣虛者。
中藥泡制的藥酒在大雪節氣后對風濕、坐骨神經痛非常有好處,下面就介紹兩種:
配方:五加皮15克,川牛膝6克,黃芪12克,玉竹6克,防風6克,佛手6克,桑枝15克,當歸12克,陳皮12克,木瓜9克,蘇木6克,松節15克,川芎9克,桂枝6克,杜仲12克,秦艽6克,白酒2500毫升。
功效:適用于風濕引起的足膝酸痛、骨節疼痛、以及跌打損傷,淤腫疼痛等癥。
做法:將上述藥一起研成粗末,入酒內浸泡、密封,7天后即可飲用。每次15~30毫升,每日早、晚各一次。
配方:當歸9克,天麻9克,何首烏9克,防風9克,獨活9克,牛膝9克,牡蠣9克,石斛9克,銀花9克,川芎9克,秦艽15克,續斷12克,千年健15克,杜仲12克,澤瀉12克,桑寄生12克,松節12節,狗脊6克,川樸6克,桂枝6克,鉆地風6克,甘草6克,白酒1500毫升。
功效:適用風濕關節痛,坐骨神經痛及陳舊性損傷。
做法:將以上藥一起研成粗末,入酒內浸泡,15天后即可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