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安全工程與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 蔣誠航 黃文宏
安全生產事關改革發展大局,事關社會和諧穩定,事關人民群眾福祉,必須警鐘長鳴,常抓不懈。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強化公共安全體系和企業安全生產基礎建設,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等中央領導也多次對安全生產工作做出重要指示。這充分表明了黨和政府切實維護人民生命安全,解決安全生產突出問題的決心。2014年3月,《中共浙江省委 浙江省人民政府 關于加強安全生產促進安全發展的意見》文件要求負有行業管理職責的部門要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切實加強對本行業領域及所屬單位安全生產管理。為進一步理順部門安全生產監管責任,明確行業管理范圍內的企業安全生產基本狀況,從今年4月份開始課題組開展了浙江省工業企業安全生產現狀的相關調研工作。
“十一五”、“十二五”期間,全省各地、各部門按照國家和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緊緊圍繞省委“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總戰略和建設“平安浙江”的總體部署,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安全發展”的理念,以強化企業主體責任、鞏固基層基礎、深化隱患排查治理、提高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安全監管水平為重點,細化工作方案、創新監管手段,認真落實各項工作措施。總體來說,與“十一五”之前相比,安全生產責任體系進一步完善,安全生產法規體系進一步健全,安全生產監管手段進一步創新,企業主體責任進一步落實,安全生產長效機制進一步完善,安全生產保障能力進一步提高。
全省工業企業安全生產狀況總體穩定,趨于好轉。
一是事故起數、死亡人數指標持續穩步下降。近3年工業企業安全生產事故數據見表1。

表1 近三年工業企業安全生產事故數據統計表
事故起數、死亡人數逐年下降,與2011年相比,2013年分別下降26%、24%。事故多發行業領域如機械、輕工、紡織等也基本處于下降趨勢,其中機械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3年間更是分別下降40%、39%。
二是安全生產總體水平明顯提高。與2011年相比,2013年億元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工礦商貿就業人員十萬人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分別下降17%、12%,詳見表2。

表2 安全生產事故相對指標統計表
浙江省是勞務輸入大省,目前近2000萬的外來務工人員大部分分布在臟苦累險的行業,人員流動性大,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識缺乏,“三違”現象嚴重。在安全文化建設方面還存在以下三個不適應:一是對提高全民安全意識的認識與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不相適應;二是安全文化建設所發揮的作用與推進安全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三是安全宣教工作手段和方式與安全宣教工作的目標要求不相適應。
浙江省中小企業較多,安全生產基礎薄弱、事故隱患多的狀況還沒有根本改變。特別是近幾年來,隨著農村城市化進程的進一步加快,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單位被居民區包圍、城區加油站和地下管道設施安全等問題也日益突出,安全生產基礎薄弱的問題在部分地區和行業領域甚至有所加劇。安全專項資金投入不足是安全生產基礎薄弱現象難以徹底改變的根本原因。目前由于缺少剛性的安全投入預算和管理機制,正確的安全投資觀念尚未形成,且由于缺少必要的市場引導機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業增加安全投入的積極性。
浙江省企業的特點是規模小、數量多、條件差,隨著人民群眾對安全生產的期望和要求的提升,基層安全監管任務日趨繁重、責任日益重大,有限的基層監管力量與量大面廣的監管任務之間,存在著較大的矛盾。
近年來,浙江省經濟的快速發展主要還是依賴于要素數量的投入,為適應轉型升級的需要,大部分地區目前都普遍感受到了對“轉型期”不適應所產生的“陣痛”,如何保持經濟發展質量與發展速度的均衡發展,也給安全監管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以來,“人民幣升值”、“招工難”、“用電荒”、“物價漲”、“資本外逃”等一系列情況的出現,嚴重制約了浙江省小微企業的發展。
工業企業是浙江省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用市場經濟的新思維、新辦法去解決在安全生產上存在的問題。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強化監管措施和手段,加快工作方式方法的轉變,努力實現安全生產形勢的持續穩定發展。
負有工業企業管理職責的部門要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切實加強對本行業領域及所屬單位安全生產的管理,做好安全責任落實、隱患排查治理、安全生產培訓、先進適用安全技術推廣、安全隊伍建設等工作。負有行政許可、行政審批職能的部門,在許可和審批過程中要依法依規對涉及安全生產的事項進行嚴格審查審核。負有社會管理職能的部門,要依法依規履行本部門的安全管理職責,規范生產、經營、建設秩序。
要強化源頭管理,把好準入關,加快實現從事后查處向本質安全轉變。一是嚴把高危行業市場準入關。嚴格實行高危行業安全生產行政許可制度,對不符合條件的,不得通過審查。同時,加強對已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企業的動態管理和跟蹤監控。二是嚴格實行各類建設項目“三同時”。按國家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有關要求,新建、改建、擴建項目必須嚴格履行兩個“三同時”,達到相應的安全生產條件,并具備達到和滿足安全生產條件所必須的資金投入能力,以及一定的風險承擔能力。三是加大技術改造力度。積極落實“科技興安”戰略,監督生產經營單位注重安全技術改造,積極采用安全生產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
從近年來全國幾起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的原因分析,絕大部分事故是因為企業管理人員和各類從業人員安全意識不強、安全素質偏低、“三違”現象嚴重等造成的。為此,應重點抓好三項工作:一是加強安全生產宣傳教育;二是加強對從業人員的安全培訓;三是加強企業安全文化建設。
各級政府要把安全生產作為民生工程,加大財政投入力度,逐年增加安全生產專項資金,并將其納入年度財政預算,不斷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督促企業依法加大安全投入,完善建設項目安全設施投資預算制度,嚴格實施高危行業企業安全生產費用提取制度,實行和完善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安全生產風險抵押金制度,保障企業安全經費投入到位。
完善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多方合作機制,整合浙江省安全生產人才資源,通過全日制和成人教育等途徑,培養一批結構合理、懂安全、有技術、會管理的安全生產專業技術人才。
嚴格落實企業的隱患排查、整改、消除的主體責任,指導和督促企業建立隱患排查治理、重大隱患風險評估和監控、隱患整改資金使用和隱患報告等工作制度,定期開展隱患分析、排查和治理。建立規范、持續、有效的工作程序,推動企業由被動接受安全監管向主動開展安全管理轉變,切實提升企業安全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