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競FANG Jing
(四川化工高級技工學校,成都 611130)
(Sichuan Chemical Engineering Senior Technician Training School,Chengdu 611130,China)
1.1 法制教育是培養合格人才的重要內容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法律素質已成為合格公民的必備素質。中職學校對學生進行專業理論教育和技能訓練的同時,應注重和加強學生的法制教育,通過法律基礎知識的學習,使其領會法律的價值取向和內在精神,將法律知識內化為學生的法律行為,為學生做一個合格公民,順利走向崗位、走向社會做好必要儲備。
1.2 加強法制教育是預防犯罪的有效途徑 近年來,中職學校學生違法犯罪現象頻繁發生,犯罪率呈上升趨勢,這和中職生法制教育缺失有著直接的關系。中職學校的學生年齡小,自身辯認能力差,心智不成熟,處理問題容易沖動。但基于青少年的易教化特點,我國普遍采取加強學校法制教育的政策,以此來減少違法犯罪行為的產生。從實踐效果看,加強學校的法制教育是預防青少年犯罪的有效途徑。
2.1 對法制教育重視程度不夠 中職教育以就業為目的,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中職學校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上,甚至有些學校提出讓文化基礎課為專業課讓路,忽視法律課程,壓縮課時,并且降低考核標準。學校片面追求專業技能指標,客觀上導致中職生法律知識欠缺。
在許多中職學校的教學安排中,法制教育從屬于德育教育,將法制教育認定為德育教育的補充,這樣的定位忽視了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忽視了法制教育相對于德育教育獨立且不可代替的作用,從而導致了學生的法律意識淡薄,法律修養較低等問題,客觀上造成更多的違法行為。
2.2 法制教育內容落后 目前我國法律體系正在逐步的完善,而中職學校雖然都開設了法律課程,如《法律基礎知識》、《職業道德與法律》,但教材內容滯后,過于寬泛,偏重于理論,與中職生特點相關的案例比較少,不能適應實際情況的需要。中職學校不能及時的補充和更新教學內容,很難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學生學習積極性也不高,法制教育的效果也不理想。
2.3 任課教師能力薄弱 中職學校的法制課程老師大多都是由政治課老師兼任,很少是法律專業科班出身,法制觀念陳舊,法律知識和實踐經驗貧乏,不能針對中職生群體的思想狀況和社會生活實際情況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開展法制教育,教學實效性低。
2.4 教學模式單一 法律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中職學校教師普遍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講授法律課,即以理論為主導,嚴格按照教學程序傳授系統知識,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條文。教學過程中缺乏必要的實際案件分析,導致理論與實際脫節,難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致使中職學生在遇到一些法律現象和問題時無所適從。
3.1 營造校園法制環境 學校是學生法制教育的主陣地,應營造一個學法、守法、護法的校園法制氛圍。比如:①開展普法宣傳月活動;②利用學校和校外司法專業人員的法律資源,開展“法制教育系列講座”;③組織學生旁聽各類案件的審理,切身感受什么是違法與制裁;④將法制教育融入于其他學科當中,通過在其他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對學生進行經?;?、制度化、規范化的法制教育。
3.2 整合相關法律課程 學校應結合中職學生特點整合相關法律課程,了解學生最缺乏哪些法律知識,最需要哪些法律知識,最想了解哪些法律常識,開設與中職學校學生身心發展階段相適應以及緊扣專業實際的法制教育課程,針對實際情況開展法制教學。比如,對財會專業的學生要講《經濟合同法》和金融稅收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對旅游專業應開設《旅游法》課程;《道路交通安全法》、《機動車駕駛證管理辦法》則應作為汽修類專業學生必修的課程;《教師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則作為幼教類專業學生必修的課程;面對即將畢業的中職生,要重點講《勞動法》、《公司法》以及有關人事制度、工資制度、求職擇業等方面的法律法規。
3.3 提高任課教師法律素養 加強對法制教育任課教師的培訓,提高其法律素養。一是重視任課教師對新知識的吸收,定期挑選骨干教師到高校或者基層法律機構進行專門法律學習、培訓和實踐。二是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主動走進企業,了解用人單位對員工法律品質素養的實際需求,促進法制教學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三是適當引進法律專業的畢業生充實到教師群體中,也可以聘請一些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法律工作者來學校任教。
3.4 提高法制教育教學質量
3.4.1 突出案例教學 中職法律教材是根據我國宏觀的法律法規編寫的,其理論性強、范圍廣、內容多、概念抽象,不便于中職生對法律知識的理解和運用。針對現有教材內容的局限性,教師應盡量結合中職生的實際情況,綜合運用講授、案例、討論等多種教學方法,尤其應堅持以案例為載體,突出案例教學。案例能將抽象的法律條文轉化為生動形象的現實例子,將現實生活中真實、具體、高發性的青少年違法案例引入課堂,例如尋釁滋事,打架斗毆致人傷亡、盜竊、搶劫、網絡犯罪等,從而更好地讓中職生理解法律的嚴肅和違法的后果,使學生感受到法律的實際作用,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
3.4.2 運用多種信息化教學手段 信息化是當前社會的基本特征。報刊、電視、網絡等已成為中職學生學習知識、交流思想,休閑娛樂的重要平臺,同時也使學生知識來源多樣性?,F代教師應充分利用各種信息化教學手段,積極引導學生從多方面學習法律知識。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關注報刊、電視、網絡等多種傳媒,同時可以把中央電視臺的《今日說法》、《庭審現場》、《經濟與法》等優秀的法制節目帶進課堂,以豐富的多媒體形式和貼近學生生活的鮮活案例,讓學生感受和體驗法律的嚴肅性,切實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
加強中職學校法制教育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全社會的關心與支持。中職學校更應隨時代的發展而采取相適應的措施,在充分認識法制教育重要地位的基礎上,及時更新教材內容,豐富教學內涵,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制教育方法,才能提高學生的法律素質。
[1]閻弘宇,楊海燕.論青少年法律素質的培養[J].教育縱橫,2006(12):55-56.
[2]李西海,盛兆林.現代化與未成年人犯罪[J].未成年人犯罪問題,2009.
[3]劉彩紅.中職法律基礎課中案例教學法初探[J].成才之路,2009(04).
[4]孫曉樓.法律教育[M].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