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宏偉
“語感”是主體對語言所產生的敏銳的直接感受和對語言形式、語言意義進行再加工再創造的心理行為能力,其主要作用是判斷言語的可接受性、依據語境理解各種言語與按照交際需要創造性地進行語言表達。這個語感的定義揭示了語感的性質,使我們準確地把握了語感的本質特征,可以有效地實施語感教學,培養學生的語感。
一、在語言訓練中培養語感
語感訓練是語文學科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所在,新時代的語文教學應該強化語感訓練。通過聽讀抄背講寫的實踐,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
朗讀是直覺感受語言、訓練語感的基本方式。瑯瑯成韻的誦讀,是眼、手、口、耳、腦等多種感官協調活動的過程,與閱覽相比,更是直覺體悟語言的一個基本方式。吟詠誦讀可以感悟文章真諦,在不經意之間對語言那抑揚頓挫的語音、錯落有致的節奏與奇特嚴謹的結構擁有深切的體驗,進入這樣一個美妙的境界。培養語感,有的要從聲音上去吟味。在具體的語境中,讓學生反復朗讀吟誦,不同的語調、節奏朗讀中思考,吟誦中品味,會其義自現,入情明理的。語言訓練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具備語言運用的能力,因此,要重視學生對語言直覺感受的豐富性與多元性,設計出科學合理、能發展學生思維個性的練習,使其成為在教師正確啟發引導之下以直覺思維活動為媒介、以培養語感為目的的語言訓練。
二、創設教學情境,觸發語感
通過創設教學情境,初步感知課文意境,心通其情,意會其理,便能觸發語感。并使學生的審美情感由然而生,有關的心理活動隨之活躍。
在教學《臺灣的蝴蝶谷》時,和著悠揚的音樂大屏幕展示蝴蝶一路飛行去山谷聚會的場面,一下子吸引住學生的目光。老師緩緩地敘說:“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斕的蝴蝶飛過花叢,穿過樹林,越過小溪,趕到山谷里來聚會。人們就把這些山谷叫做蝴蝶谷。看到了成千上萬只蝴蝶在這里聚會的場面,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映像呢?”生:“這兒的蝴蝶真漂亮!”“臺灣的蝴蝶谷太美了……”又有一位學生迫不及待發言:“我從來沒見過這么多只蝴蝶在一起翩翩起舞的情景,真是太奇特了,我真希望能親眼看看!” 孩子的情緒是最易感染的,一股高興勁兒凝聚在課堂上空,感情醞釀的時機到了,教室里到處洋溢著歡樂的氣氛,充盈著高昂的情趣。海德爾格有一句話說得好:語言就是人的生命活動。是的,此時的學生已融入課文描繪的意境中,他們甚至能挑出老師的刺兒來,可見通過情境的創設,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觸發語感,將課文的情感滲透于學生心靈,體味生命的律動。
語感是通過學生反復不斷的感覺實踐而產生的.作為教師,必須創造學生語言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充分地讀書,感受,在此基礎上,再給予有針對性的指導,幫助學生形成語感能力。
在教學中創設出濃郁的語感情景,能使學生不由自主地調動多種感官,積極地進行相應的課堂活動,為進行語感訓練創設最佳條件。如:《草原》一課的教學,教師在課始用大屏幕出示草原的美麗景色,再配上音樂,簡述課文內容,為學生創設了濃厚的情感氛圍,使學生很快進入了情景,奠定了課堂的基調。
三、在語言積累中培養語感
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廣泛閱讀是積累語言經驗、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閱讀同時涵蓋了無聲默讀與出聲朗讀兩個方面,提倡閱覽與誦讀并重。閱覽是手、眼、腦等感官協調活動的過程,是直覺體悟語言的基本方式之一。在抓好精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速讀廣覽,這是訓練直覺思維的有效途徑。有了速讀作基礎,廣覽也就好辦了。廣泛瀏覽,能拓展閱讀范圍,增加其詞匯、句式的儲備,厚積薄發,促進其語言經驗、知識向語言能力轉化,從而形成語言直覺。
四、激活生活體驗,領悟語感
生活有多么寬廣,語文就有多么寬廣。語感的培養,離不開豐富的生活體驗,每個人必須通過自己的生命活動獲得某種對生活的體驗,才能去掌握言語所標示的東西及其背后潛藏的思想與情感。作為語文教師就是要善于在學生對言語的感悟中,進行多方引導、點撥。將其隱藏于內心深處的各種體驗調入前臺。這樣學生對言語的理解就會變得更加容易,感悟就會更加深刻。
我在教學《雨點》一課時,運用了想象的方法來激活體驗,培養語感。
在體會“雨點落進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覺”這句話時。學生結合圖畫,憑借已有的生活體驗答道:因為池塘很小,里面的水沒有江河的水流得那么快,所以它不怕被水沖走,靜靜地睡在上面,而且睡得很香;水藍藍的,仿佛是一條藍色的床單,感覺就像我們睡在軟軟的床上那么舒服;一陣微風吹過,就像小時侯睡在搖籃里,媽媽的手輕輕搖啊搖,小寶寶睡得很舒服。
在自主學習“雨點落進池塘里,在池塘里散步”這句話時。由圖畫小雨點它的雙手背在身后,慢慢地走著,想到老爺爺吃過晚飯在悠閑地散步……
學生的描述不是憑空虛構的,而是融入了自己對雨點的切身體會。教師在這里巧妙的以想象為橋梁,將語言文字與生活體驗連接在一起,使學生融入進詩所描畫的意境,迸發出對雨點的喜愛之情。使學生想讀、愿讀、體驗得更真切、更到位,而且生動。放手讓學生讀讀、想想、說說、趣味盎然,使課堂成為富有生命力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