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迎光
摘 要:伴隨著保護環境思想的發展,完善土地的觀念越來越強,使用人工的方式建造林業是國內園林業的需要。種植樹木緊密程度對樹木的成活率以及生長情況、樹木品質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合理的安排種植密度是林業能否成功的關鍵。文章主要講述了樹木種植密度對林業發展的影響,為林業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密度;林木生長;影響
1 造林密度的概念
在樹木生長過程中,陽光、土壤水分是林木生長的必要條件,而造林的密度與林木的生長都有一定的關系,造林密度是指在一定的面積上加大林木種植的數量,但是對于林木的生長、發育、產量、質量等也有著不利的影響,并不是種植的密度越大,生長的速度越快,要按照林木的生長規律進行種植,要因地制宜,種植密度不能過于密集也不能過于稀疏,根據林地的地域,土質、氣候、水分等不同因素,讓造林的密度也不同,要從林地地及造林的樹種實際情況出發,這樣才能促使林木生長,對于未來林地的發展空間也加大了,經濟效益也在增加,使我國的發展更加強大。
2 造林密度對林木生長的影響
林木的生長跟造林的密度有直接的關系,不是密度越大樹木生長的越快,產量越高,要遵循能適應郁閉和幼木生長良好為標準,根據立地條件調節密度的多少,如果不按照規律栽種林木的話,讓林木的密度栽植大,使生長在土壤里的苗木不能很好的吸收土壤的肥力,林木的成活數量就會降低,優品質的林木減少,質量下降,林木的數量相對減少,產量上不去影響經濟效益。
2.1 造林密度對林木高度的影響
造林的密度對于樹高的影響也是有的,研究人員在研究的過程中對于這樣的影響得出不同的結論。綜合實驗結果得出了結論,主要有幾個方面:第一,各地區地理條件的不同,使生長在當地的樹木對于吸收土壤的水分程度也不一,所以對于林木的密度反應也不一樣。第二,針對樹木都非常喜歡陽光的特性,分枝以及頂端優勢等生物學特性的不同,對于密度的大小反應也不一,只有耐陰的樹種和頂端枝葉粗壯的才能再一定的密度范圍內,有促進生長的作用。第三,無論在樹木樣的條件下,密度對林木高度生長的作用,比生長的指標要弱很多,在中等密度范圍內,密度對林木的高生長不起作用。
2.2 造林密度對林木直徑大小的影響
造林密度對林木直徑大小的影響在數據的調查中也有發現,具體分析如下:樹木在生長的過程中有競爭的作用,所以密度越大,直徑生長越小,在這方面的作用的程度是很顯著的。同時密度對直徑的生長有著特殊的意義,它是對于林木產量的一個基礎也是林木在生長成才時的一個重要因素。另一方面,直徑生長還表現在直徑的分布上,它的分布是對研究林木的生長和結構的重要因素,對于產量和生長質量的測定過程中發揮著重要意義。所以在這些重要的因素中,林木的密度是直徑對經濟效益的體現。
2.3 密度對單個植株材積生長的影響
林木的密度對單個植株材積生長的影響是林木本身的因素決定的,在生長得時候,樹高、胸高斷面積和樹干形數對密度起到一定作用,一般情況下,林木的形數跟隨者密度的改變而改變,但是差數不怎么改變。密度對于單個植株的生長作用規律和林木直徑生長是一樣的。林分密度越大,每個單株的平均材積就越小,這樣就造成較平均胸徑降低的幅度就越多。
2.4 密度對樹種的影響
在一樣的生長環境下,不一樣的品種對于栽植密度的標準也是不一樣的,例如以追求生產量作為炭材或者砍伐時間短作為紙漿的樹木,大多都是越密越好。種植的樹木是作為干材的,栽植密度一定要適當,不能太密。種植的果木以生產果實為主的,為了防止樹冠和樹冠之間相互影響,確保足夠的通風以及陽光,大多比較稀。一樣都是用材林業,如果以生產樹干比較小的栽植密度要密,以生產樹干比較粗壯的栽植密度要比較稀。
2.5 密度對林木產量的影響
林分單位面積的干材總產量有兩種計算方式.在未間伐的林分為枯損量和現存量即蓄積量的總和.在經過間伐的林分為間伐量和現存量的總和。林分的蓄積量等于其平均單株材積乘以株數密度。這兩個因子互相制約.其乘積值取決于哪個因素居于支配地位。在較稀的密度范圍內.林分密度越大。干材產量越大。當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時,株數的增加和材積的下降抵消達到平衡.林分的干材產量不受密度影響。
2.6 密度對木材質量的影響
栽植密度是適當的情況下,樹干會筆直、粗壯、側枝較少,樹木品質好,密度太大的話,樹木之間相互排擠為了獲得更多的養分,樹木生長速度變快,但是樹干比較細,樹質量不好,達不到用材標準。栽植密度不是用數字以及觀念就能夠表達的,要確保造林達到高效率、高生產、質量優的宗旨。在造林時一定要給予更多的關注。要按照當地的實際狀況,因地制宜,不僅要種好林,還要符合其目標,選擇適合的栽植密度,以便能夠獲得更多的經濟利潤。
2.7 造林密度對根系生長的影響
根系的生長跟密度也有聯系,一般條件下,密度越大,林木的根系就越大,這就對土壤中的水分,營養成分都吸收很多,造成林木品質層次不齊,密度越小的話,林木根在土壤中充分伸展,大量的吸收水和營養,提高林木生長率。
2.8 造林密度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栽植密度和植物種類的多樣性差不多成正比,栽植密度太低,植物種類也不多,伴隨著密度的增大,植物的多樣性慢慢增多,到了一定的效果后,再增加密度反而會起到反作用。
3 確定合適的造林密度
造林密度確定除考慮生長外,要考慮其他因素:
3.1 根據經營目的、造林樹種的生物特性
在林業生產中,不同的經營目的要求的造林密度也不同,防護林的密度應大些。一般可采用較小的株行距。如1m×1.5m或1m×1m的密度即可,加快郁閉成林,增加防護作用:在培育大直徑級的用材林中,密度應小些,根據經驗.一般可采用株行距2m×2m或1.5m×2m的造林密度:培育小直徑級的用材如鐵楸的把桿、拖把把桿、紙材及薪材或經營樹苗,可用株行距1m×1m或1m×2m的造林密度,若要以收獲果實為主的林木.則需要保持較大的株行距,以便利于通風、透光,保證樹體的生長及果實成熟,可用3m×4m或2m×5m的造林密度。此外,用材林生產的材種不同,造林密度也不同,喜光速生樹種應稀植,耐蔭慢生樹種宜密植。樹干直挺的宜稀植,干形不好的宜密植。樹冠寬闊的宜稀植。
3.2 根據立地條件確定
栽植地區土質狀況對樹木成長速度產生的作用。從生物學方面開獎,栽植地區土質好的栽植密度可以相應的大一點,栽植地區土質差的栽植密度最好小一點;尤其在雨水比較不充足的地方,造林不是為了樹冠遮掩地面,栽植密度最好稀一些。栽植地區土質好的地方栽植密度最好大一點,這樣能夠提升其覆蓋率。從經濟利益方面來講,栽植地區土質好的地方最好栽植樹干直徑比較大的樹木,這種情況下栽植密度要密一些。
3.3 根據栽培技術確定
在人工林建造過程中,若造林技術人員經驗豐富。技術好,種植的林木成活率高、應稀植。培育技術集約程度高的應稀植。
4 結束語
目前,我國林木的密度的大小對于林業產量的整體發生著質的變化,林木的經濟是我國的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所以對于產量的關注度也就越來越高,林木栽種的密度是對產量有著直接影響,因此現在我國根據各地的立地條件對林地密度的栽種也在發生改變,使其各個方面都適合密度的生長條件下,產生優質的樹種和高效的產量,提高林業在產品開發的使用量。
參考文獻
[1]杜明廣,孫楠,李亞洲.造林密度對大青楊生長影響的初步分析唧[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0(1).
[2]紀楠,周文成.造林密度與林分生長關系的探討[J]林業勘查設計,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