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平 王瑜
摘 要:伴隨著工業行業持續前進,國內許多城市最近幾年發現了飲用水品質不符合標準的情況。生活用水,是民眾能夠生活的基礎,其品質和民眾的身體健康有著直接關系。這就需要提升生活用水的處置措施,提升生活用水的安全等級,符合廣大民眾的生活需要。生活用水的檢測是國內水品質監管借助的一項關鍵措施,怎樣能夠提升水處置措施,怎樣提高水品質檢測水平,已是現在水品質監督機構以及檢測組織繼續解決的關鍵責任。文章在解析了生活用水品質檢測工程以及規范的根本上,提出國內生活用水提升檢測技術的新需求。
關鍵詞:飲用水;檢驗項目;檢驗工藝
1 我國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及水質檢驗項目
國內現在執行的生活用水品質標準是一九八五年下發的,這項標準中強行制定了飲用水必須達到的清潔需求、水源水品質需求、循環供水衛生需求和水品質檢測以及水品質查看的方式等。使用法律樣式擬定這種規范就是能夠保證城鄉每種全部式以及分散樣式供水的生活水品質安全。對生活用水品質安全的檢測關鍵包含下面幾個部分:
1.1 感觀性狀和一般化學指標
色度在十五之下,同時不能有別的顏色存在;渾濁在三度以下,特別狀況也要在五度以下;不能有別的氣味臭味;不能存在使用肉眼就可以看見的東西;酸堿值要在六點五到八點五;總硬度每升四百五十毫克一下;銅、錳、鋅、銅每升要在一點零毫克一下;以苯酚計每升量要在零點零零二毫克之下;陰離子構成的洗滌劑每升不超過零點三毫克;氯化物以及硫酸鹽要每升不到二百五十毫克;溶解性固體每升要在一千毫克以下。
1.2 毒理學指標
氟化物要在1.0mg/l以下;汞要在0.001mg/l以下;氰化物、砷、鉻(6價)、鉛、銀都要在0.05mg/l以下;硝酸鹽(以氮計)要在20mg/l以下;氯仿要在60mg/l以下;四氯化碳要在3mg/l以下;硒、鎘、苯并(a)芘要在0.01mg/l以下;滴滴涕要在1mg/l以下;六六六要在5mg/l以下。
1.3 細菌學指標
細胞總數小于100個/升;總大腸桿菌小于3個/升;游離余氯在與水接觸30分鐘后應不低于0.3毫克/升。集中式給水除出廠水必須符合上述要求外,還應該符合集中式給水衛生規范中的規定。
1.4 放射性指標
總α放射性小于0.1貝可/升;總β放射性小于1貝可/升。
2 飲用水水質安全評價方法
國內現在執行的生活用水規范因為頒布的時間很早,對生活用水水品質的檢查工程只有三十五條,檢查工程符合之后的評估方式也有很多缺點不足,不能夠處置水品質安全的評估情況。之前的水源和現代的相對比,工業行業污染低、對喝的水進行處置大多是除去水中的細菌雜質。通過幾十年的前進,有機物能夠人工制造,因此水源中水品質的關鍵影響物也出現了改變,慢慢的被有機物、潤滑性質的汽油、抗生素等一些微生物以及有機污染物破壞掉。
對于水質安全性的評價,首先是確定影響水質安全性的污染物的目標濃度限值。第一類需要制定標準限制的污染物是致死率較高或對人體健康有顯著影響的劇毒性和高毒性污染物以及可引發致死率較高流行病或引發大面積流行病的微生物及與之相關的消毒劑等。這一類的污染物可以由人體直接感知,并有足夠的科學研究資料證明它對人體具有極大的危害性,所以第一類污染物在飲用水中不得超標。如:砷、鉻(六價)、汞、氰化物等。
飲用水中還存在一些低濃度污染物,并不能經常檢出,無法對其進行限值。第二類的低濃度污染物對人體健康有潛在影響,當污染物含量達到一定水平,有造成危害的可能性。如:氟化物、四氯化碳、樂果、毒死蜱等。如果在檢驗中發現低濃度污染物,就要嚴格的對飲用水質進行監測,直至恢復正常值。可以在飲用水中經常檢出,含有一定濃度的化學物質,只有濃度和性質發生質變時,才需要對其進行限值。第三類的低毒性或微毒性污染物有可能影響身體健康,在飲用水中允許微超標或者限幅超標,但不能超過飲用水中已存在的化學物質濃度范圍。如:硝酸鹽、溴酸鹽、鐵、鋅等化學物質。
3 我國飲用水檢驗的發展方向
3.1 加強微生物學指標,加大兩蟲防治力度
微生物主要含有病毒、細菌、真菌等,必須要借助顯微鏡才可以觀察到,同時也是生活用水散播疾病的關鍵緣由。國內水品質檢查規范提升的重要宗旨是增強微生物學目標,進而操縱經過生活用水散播微生物,其中必須要增強對隱孢子蟲、賈第鞭毛蟲這種微生物的探索強度。
3.2 調整有毒有害物質的檢驗指標
生活用水中有毒害雜質的量超出規范是很常見的情況,例如工業研發排出的廢水中含有砷,太多的汽車、工業以及廢舊電池排出的鉛含量越來越多。在生活用水中存在的有毒害雜質長久的對人類身體健康產生威脅,按照國內的真實狀況要對生活用水中含有的有毒害雜質開展調解。特別要對清理水使用的氯氣以及游離氯劑中所形成的副作用開展嚴厲的操縱,增強消除消毒劑產生副作用的科學研究。
3.3 制訂不同地區的水質目標
中國地域廣闊,每個省市的經濟發展情況不一樣,所含水源的多少也不一樣,對水的需要也不一樣。在國內七大水源中,長江、珠江水品質不錯,集中樣式生活用水其水質能夠符合標準的百分之七十二點三。因此將我國的水品質劃分成五種,按照各個省市自己的實際狀況擬定水品質規范,按照自己狀況提升生活用水水品質。
4 水質要求的提高對檢驗工藝的新要求
4.1 嚴格規范檢驗工藝程序
目前,國內飲用水檢驗機構普遍在執行的、并由政府主管部門認可的水檢驗工藝程序是:(1)按規定采集和保存水樣,在水樣采集地點直接進行消毒劑指標游離余氯、PH、渾濁度等的即時檢驗。(2)將樣品送到實驗室逐一編號,根據檢驗項目的不同分別送至其他分析室,各分析室按照自身的檢驗任務進行操作。(3)各分析室將檢驗完畢的樣品儲存在樣品管理室,統一匯總各項檢驗結果。這種檢驗程序操作人員、環節過多,檢驗結果受人為因素影響的可能性太大。因此需嚴格規范檢驗工藝程序,在水檢驗中大量運用水質自動分析儀器將實驗室內人工操作的應用模式,轉化為計算機一體化、自動化的結構,使每一個環節處于受控狀態,這樣才能保證結果的準確性、真實性,才能客觀的反映飲用水樣本的實際情況。
4.2 注重檢驗工藝的創新與發展
一,推動生活用水檢查方式的改革。例如:水品質檢查中最常見的、根本行的一種檢查就是檢查生活用水中所含有的元素、擴物質、雜質的占比。之前,檢查方式是經過離子互換、電滲析對生活用水內含有的雜質開展淡化、離析以及提取,不過因為這類型的檢查方式不能把水內的礦物質離析出來,檢查成果中所顯示的各種雜質的含量都不太精準。最近幾年,我國生活用水檢查范疇中使用無機化學解析方式,完成了把生活用水中各種元素雜質解析、提取,同時可以準確的測量出各種含量。二,提升檢查效率以及準確性。伴隨著頒發的新水品質規范在二零一二年開始實施,水品質檢測的規范也會越來越嚴格,標準日益提升,這對使用之前的檢查方式得到成果的準確性是種挑釁。水品質檢查規范的更深入更嚴謹會推動水品質檢查設備的研發以及使用,水檢查設備會朝著統一化、集成化、小規模化方向持續前進。
4.3 提升檢驗工藝水平
將要頒發的水品質規范針對生活用水達標的保障率要求越來越高。怎樣確保生活用水的達標,是對檢測水平的一個關鍵檢測方式,必須持續提升檢測的效率,改革性的進行作業,提升檢測作業的全部水準,強化檢測工作者的技術,確保民眾生活用水的安全達標。
參考文獻
[1]馬春香,邊喜龍.實用水質檢驗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