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一君
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濃淡,成績的好壞,除了學習環境、傳授人、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外部因素外,還應該轉變思想觀念,提高認識和改進學習方法。
作為一線教師,我經常碰到一些“無奈”的學生。他們大多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上課輕松自如,課后卻象一條擱淺的魚。上課時感覺自己在數學王國里遨游,課后卻發現自己連王國的門都找不到。事實上,在很多的情況下,這些題目并不是很難,思維也并不復雜,學生對它們只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但就是想不出怎么解決它們,無從下手。這說明學生的思維存在著障礙。因此,如何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建立科學的思維模式這個問題就擺在我們面前了。
一、中學生數學思維障礙的具體表現
由于數學思維障礙產生的原因不盡相同,作為主體的學生的思維習慣、方法也有所區別,所以數學思維障礙的表現各異。具體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思維的粗糙性
(1)由于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對一些數學概念或數學原理的發生、發展過程缺乏深刻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象的概括水平上,不能脫離具體表象而形成抽象的概念,自然也無法擺脫局部事實的片面性而把握事物的本質。
(2)缺乏足夠的抽象思維能力,學生往往會處理一些直觀的或熟悉的數學問題,而對那些抽象的、不熟悉的數學問題常常不能抓住其本質,將其轉化為已知的數學模型去分析解決。
2.思維定勢的片面性
由于高中學生已經有了自己的一套解題經驗,對數學的心理距離也拉近了,一些題型形成了一種固定的解題套路和模式,也形成了一些思維定勢,不能根據新問題的特點和要求作出靈活的反應,容易走進死胡同。
由此可見,學生數學思維障礙的形成是多方面的,它不僅不利于學生數學思維的進一步拓展,而且也不利于學生解決數學問題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平時的數學教學中注重突破學生的數學思維障礙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職高學生數學思維障礙的突破的策略
經過這么多年的一線教學,在我看來學生數學思維障礙的突破主要從兩方面下手。一方面是教師本身;另方面是學生本身。反思不僅僅是對數學教學的一般性的回顧或重復,而是深究數學活動中所涉及的知識、方法、思路、策略等,具有較強的科學研究的性質;反思的目的也不僅僅是為了回顧過去,或培養認知意識,更重要的是指向未來的教學活動,是為了更好地提高我們的教學與管理水平。
1.在理論學習中反思
一句老話講得好:學生是半桶水,我們老師就必須有一桶水。所以我們教師平時必須養成學習教學理論的習慣,積極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并且上級領導也給我們提供了學習、探討的機會和場所。只有這樣不斷的理論學習,才能提高自身的學術水平,才可以誘發教學反思,減少教學實踐的盲目性,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做到“輕負擔,高質量”。
2.對教學實踐的反思
在作業和章節測試中或學生平時的習題訓練中,我們常會發現這樣的現象:某些重點或反復講的題型,學生還是會或多或少的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出現這種情況,學生自己可能有一些原因,但我們老師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如果我們教師老是把責任往學生身上想的話,你只可能覺得學生無法教,這樣既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停止不前,影響教學的積極性,而且你也在無形中影響學生,讓學生自己感覺自己不是讀書的料,學習的積極性嚴重受到挫折。我們老師只有冷靜反思教學過程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反思該問題本身的困難所在以及學生思維的階段性與間斷性,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實現雙方共贏。
中學生的數學思維障礙不是一朝一夕就有的,有一個長期的積淀過程,并且又因人而異,我們教師要突破學生的數學思維障礙,應該要論持久戰。而數學思維障礙的突破,光靠外因也不行,還要學生自己的內因起積極的作用。我們又怎樣去調節中學生的內因,讓它為自己服務呢?我覺得在對待學生方面,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激發學習興趣,突破學習難點、重點
教師要教好學生,首先得了解學生,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我們只有充分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基礎知識狀況,嚴格遵循學生認知發展的階段性特點,照顧到學生認知水平的個性差異,強調學生的主體意識,發展學生的主動精神,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才可能教好學生。
例如,高一年級一般我們都要復習一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內容,而一次不等式中,不含有參數的學生基本上都會,但含有參數的討論求法學生普遍感到比較困難。為此我作了如下題型設計,對突破學生這一難點有很大的幫助,在整個操作過程中,學生普遍情緒興奮,思維活躍。設計如下:
例:求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①3X>2 ②aX>2 ③aX>b
上述設計層層遞進,每做完一題,適時指出解決這類問題的要點和注意的地方,大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課堂效率。
2.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探討,減小思維粗糙
所謂數學思想,是指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反映到人的意識之中,經過思維活動而產生的結果,它是對數學事實與數學理論的本質認識。數學思想的演進不僅僅是新思想的量的積累,而且在一定條件下還產生了一些根本性的變革,即質的飛躍。我們一線教師更應該注重學生數學思想方法的培養與訓練,我們高中教學,可以看作是“雙基”(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與基本數學思想方法的統一體,他們互相滲透,互相支持,互相補充,交替出現,才能構成了中學數學極其引人入勝的豐富內涵和優美的主旋律。平時教學中,我們在強調基礎知識的準確性、規范性的同時,更應該加強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如演繹思想、類比思想、分析思想、綜合思想、分解與組合思想、數形結合思想等。
當前,素質教育已經向我們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我們現在用的新教材是素質教育的延續,給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只要我們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學生的思維發展為己任,就能擺脫題海戰術,減輕學生負擔,克服思維障礙,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