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麗娜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已引起廣大數學教師的高度重視,如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找到培養和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數學教學中愈來愈顯得重要。
一、數學教師的創新意識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首要條件
(1)教師應首先更新教學觀念。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創新的過程,教師必須具有創新精神和不斷進取精神,改變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教學思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目標,從教學思想到教學方式上,大膽突破,從傳統的應試教育的圈子跳出來,具備明晰而深刻的創新教學理念。傳統的教育觀的基本特點是以知識的傳授為中心,過分強調了老師的作用,而新的教育要在教學過程中要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線為主線,思維為核心”的教學思想,尊重學生的人格及創造精神,把教學的重心和立足點轉移到引導學生主動積極的“學”上來,引導學生想學、會學、善學。
(2)教師應該改進教學方法。傳統教育中“填鴨式”的教學方法顯然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只有通過發現式、啟發式、討論式等先進的教學方法,才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自覺性,激發積極的思維,采取啟發、引導、積極參與等方法,指導學生獨立思考,尋找問題的可能性答案;培養學生敢于批判、勇于創新的精神;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勇氣和能力。應從實際情況出發,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目標,不同設備條件,不同水平的學生,選擇一種或幾種最優的教學方法,綜合加以運用,這就要求我們既要有改革創新精神,又要著眼于實際效果。
(3)教師應為學生提供有利于創造的學習環境。教學環境應當為每個學生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間,讓學生大膽的想象甚至可以異想天開。學生能否具有一定的對學習內容自主選擇的自由,也是在課堂教學中實現創新教育的關鍵。教師要為學生創設一個愉悅、和諧、民主、寬松的人際環境,教師應該努力以自己對學生的良好情感去引發學生積極的情感反應,創設師生情感交融的氛圍。使學生在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中產生探究新知興趣、積極主動地去追求人類的最高財富——知識和技能,從而使學生敢創造,同時迸發出創造思想的火花。老師應多為學生創造表現機會,使學生在自我表現的過程中增強自信,提高創新能力。
二、學生的創新興趣是培養和發展創新能力的關鍵
興趣是學習的重要動力,興趣也是創新的重要動力。創新的過程需要興趣來維持。
(1)利用“學生渴求他們未知的、力所能及的問題”的心理,培養學生的創新興趣。興趣產生于思維,而思維又需要一定的知識基礎。在教學中出示恰如其分的出示問題,讓學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問題高低適度,問題是學生想知道的,這樣問題會吸引學生,可以激發學生的認知矛盾,引起認知沖突,引發強烈的興趣和求知欲,學生因興趣而學,而思維,并提出新質疑,自覺的去解決,去創新。
(2)合理滿足學生好勝的心理,培養創新的興趣。學生都有強烈的好勝心理,如果在學習中屢屢失敗,會對從事的學習失去信心,教師創造合適的機會使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對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針對不同的群體開展幾何圖形設計大賽、數學故事比賽等等,展開想象的翅膀,發揮它們不同的特長,在活動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與數學的結合點,感受自己勝利的心理,體會數學給他們帶來的成功機會和快樂,培養創新的興趣。
(3)利用數學中圖形的美,培養學生的興趣。生活中大量的圖形有的是幾何圖形本身,有的是依據數學中的重要理論產生的,也有的是幾何圖形組合,它們具有很強的審美價值,在教學中宜充分利用圖形的線條美、色彩美,給學生最大的感知,充分體會數學圖形給生活帶來的美。在教學中盡量把生活實際中美的圖形聯系到課堂教學中,再把圖形運用到美術創作、生活空間的設計中,產生共鳴,使他們產生創造圖形美的欲望,驅使他們創新,維持長久的創新興趣。
(4)利用數學中的歷史人物、典故、數學家的童年趣事、某個結論的產生等等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學生一般喜歡聽趣人趣事,教學中結合學習內容講述數學發展的歷史和歷史上數學家的故事,象數學理論所經歷的滄桑,數學家成長的事跡,數學家在科技進步中的貢獻,數學中某些結論的來歷,既可以了解數學的歷史,豐富知識,又可以增加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學習其中的創新精神。
三、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建立
(1)抓住心理特征激發創新興趣。興趣是創新的源泉、思維的動力,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引發學生創新的興趣,增強學生思維的內驅力,解決學生創新思維的動機問題。初中生,有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師應抓住學生的這些心理特征,加以適當的引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2)創設問題情景,培養思維的探索性。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只為講而講,學生容易乏味,激不起興趣,在此情景下進行教學收不到好的效果,如果先給學生創設一問題情景,引導學生進入情景之中,賦予生命力,使學生在情景激發的興奮點上,尋求思路,大膽創新。創設問題情景就其內容形勢來說,有故事法、生活事例法、實驗操作法、聯系舊知法、伴隨解決實際問題法等;就其意圖來說,有調動學習積極性引起興趣的趣味性問題,有以回顧所學知識強化練習的類比性問題,有與實際相結合的應用性問題等。(1)按課的邏輯程序設計問題,培養學生獨立思維的習慣。高質量的提問在課堂教學中不僅可以長時間的維持學生的有意注意,而且還會很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習慣。(2)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獨立思維習慣。例如,在講解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時,可以如下進行:①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入手,要求學生說出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并通過對定義作用的揭示,為研究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打下“伏筆”。②要求學生說出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并利用學生已有的研究幾何圖形的經驗得到課題,把學法指導有機地貫穿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通過交流討論得出平行四邊形的判定命題,最后得出“一組對邊平行且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方法。③在證明命題時,首先引導學生對四個命題的證明順序進行研究。盡管四個命題都可以運用定義去證明,但教材編排的證明順序仍然值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去認識和體會生活中就近上車的道理。④在輔助線引入上應把精力放在輔助線的產生過程上,使學生不僅知道添什么,更要明白為什么這樣添。這樣既可以使學生加深對知識間的聯系和作用的理解,同時還可以消除學生在添輔助線問題上的心理壓力,使學生更有信心地學好幾何。⑤定理證明研究之后應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消化理解并整理學習過的知識和研究方法,使學生把新知識和方法納入已有的知識結構和方法結構中去,接著進行應用研究、練習。最后引導學生對本課的學習和研究進行小結。盡管可能各人的收獲、體會不完全相同,但通過討論和交流總可以受到相互啟發。(3)鼓勵大膽質疑、釋疑,培養學生敢于思維的習慣。教師在教學中應不失時機地設疑提問并給學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對學生經思考回答的問題正確的應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回答不完善的不應馬上否定,而應讓學生再想一想,把問題回答的更完善或更準確,以充分保護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使學生養成敢于思維的習慣。
(3)克服思維定勢,培養學生思維靈活性。在思維和解題中有“法”可循、有“路”可行。但有些學生往往忽視知識的靈活運用,受到某些方法的局限,形成一定的思維定勢,影響了思維的靈活性,因而在教學中應設法克服學生的某些思維定勢,注重多角度思維,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全面性。
(4)尋找素材時機訓練創新思維。數學課本中大量存在著能訓練學生創新思維的素材,應該把他們挖掘出來,不失時機的訓練創新思維。①利用一題多解,訓練發散思維。教學中注重發散思維的訓練,不僅可以使學生的解題思路開闊,妙法頓生,而且對于培養學生成為勇于探索新方法、新理論的創新人才具有重要意義。在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教材內容,從新知與舊知、縱向與橫向等方面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弄清知識之間的聯系,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開拓學生的思維。例如,求一次函數y=3x-1與y=-3x+5的交點的坐標,可以利用圖象法解,也可以利用求方程組3x-y-1=0與3x+y-5=0的解得出,不同的解法既可以揭示出數與形的聯系,又溝通了幾類知識的橫向聯系。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一題多解,通過一題多解,引導學生就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觀點分析思考同一問題,從而訓練發散思維能力,使學生不滿足固有的方法,而求新法。②利用互逆因素,訓練逆向思維。逆向思維是在研究問題時從反面觀察事物,去做與習慣性思維方向完全相反的探索,順推不行時考慮逆推解決,探討可能性發生困難時考慮探討不可能性,由此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事實上,正向思維定勢經常制約了思維空間的拓展,有時,正面解題很難,不妨改變思維方向,就會柳暗花明。③抓住分析時機,訓練聯想思維。聯想能使學生進行多角度地去觀察思考問題,進行大膽聯想,尋求答案。在教學中,教師應抓住有利于訓練聯想思維的時機,強化訓練。④抓住猜想時機,訓練靈感思維。知識是思維的基礎,人們總是通過知識去揭示、探索和認識未知事物,扎實的基礎知識、清晰的基本概念、是創新思維的基礎。因此必須扎實抓好基礎知識的教學和邏輯思維的培養。
教學實踐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師的主導,也需要學生的主體,只有師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學相長。今后將不斷探索,總結經驗,力爭取得更好的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