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西寧
目前的小學生學習數學,課堂教學中基本屬于教師講得多學生活動少的這樣一種狀態,教師講課學生處于被動聽課的地位,學生的主體性沒有充分地發揮出來,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普遍不好,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需要注重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培養。
一、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增強學生的主體地位
長久以來,老師說什么就是什么,學生只有照做的份,“老師說了,要這樣做”、“老師不讓這樣做”…… 這些觀念嚴重影響了學生,他們的思想遭到限制,嚴重阻礙了思維的發展。因此,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教學中,教育者都應該擺正自己的位置,尊重學生,愛護學生,允許學生闡述自己的觀點,發表自己的看法。如有一道判斷題250×4的結果至少有兩個零,有的同學認為是正確的,因為兩個因數的末尾都有一個零,根據因數末尾有零乘法的簡便計算法則,一眼就能看出有兩個零,而有的同學則認為是錯誤的,他們認為至少有三個零才對,因為除了兩個因數末尾一共有兩個零,還有25×4結果還有一個零,也能一眼看出來。兩種觀點都有他們的道理,如果老師搞一刀切,否認其中的一種說法,那將會導致學生失去信心,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斷能力,只能依賴老師或其他人,久而久之,就會嚴重阻礙思維的發展。反之,如果教師在教學中鼓勵學生進行發散思維,就能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使學生思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此外,老師還要能虛心的聽取學生提出的意見和建議,這樣,師生之間產生相互信任的氛圍,學生從而產生學習的興趣,學習成績也會逐步提高。此外,還要允許學生說錯,在課堂上要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其主動性,讓學生大膽思考,積極發言,就是說錯了也不要緊,解決了學生后顧之憂,這樣學生就會大膽想象,積極思考,敢于發表觀點,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知識。
二、明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要做到尊重學生在數學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就需要讓學生在數學課堂活動中有足夠的活動和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課堂上面既動手又動腦,對于數學課題和知識點,學生經過探索可以得出結論和結果的,教師盡量少講或者不講,學生可以通過分組討論等方式,取得對問題的正確結果的探索。在教師進行總結和歸納之后,還可以鼓勵學生繼續從多個角度去思考問題,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爭取用多種方法進行解決,大膽地想象和推理,力求找到與眾不同的解決方案。
例如我在帶領學生學習二十四時計時法之前,可以在課前提前向學生布置一些實踐活動作業:生活中,搜集自己見過的“24時計時法”的現象,在課堂上同學們進行交流、討論。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學生之間的探討和教師的指點,明白普通計時法與24時計時法之間的區別。教師還要進一步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時間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比如:媽媽早晨8點上班,下午4點下班,你能算出媽媽一天工作多長時間嗎?鼓勵學生通過多種渠道解決問題,增強學習的主動性。
三、運用多元化的教學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
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不管哪種學習方式,都離不開正確的評價,只有評價得當,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觸及學生的精神需求,提高學習的效率,做到事半功倍。因為我們教師的時間是有限的,班內學生一般又比較多,少則二三十人,多則五六十人,所以應選擇簡單、快捷、有效的方法來評價學生。
1.堂提問評價
課堂評價以小組為單位,可以用舉手指累計各組回答問題的次數。對回答問題過程可以分前后兩個階段。前一階段,學生對問題的認識可能有不少不足和偏面的地方,但只要回答合理,對問題有較深刻的認識,就讓學生舉起一個手指。學生經過回答、討論,對問題有了全面深刻的理解,為了鞏固所學知識,可再設計回答問題的第二階段,再找一些較差的學生回答,如果回答正確,加分,如果回答不正確,小組減分。下課時可以比一比哪個組是優勝組。這樣,就能形成了組內互幫互助,組間展開競爭的氛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組內合作的習慣。
2.作業評價
我們批改作業,一般只打對、錯號,很少打分,因為這樣可以節約很多時間,但這樣也往往不能調動學生認真做作業的積極性,培養不出學生認真對待作業的習慣。我們可以對學生的作業以組為單位量化,每組基礎分為100分,做完作業后,小組間互查,每錯一題最多減5分,如果組內全部成員都沒有錯題,得分就是100分,這樣就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形成組間競爭,組內互助的做作業氛圍,形成良好的作業習慣。
四、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學以致用,提高學生主體地位
在我們的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以往我們的數學教學忽略了這一點。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我們就應該盡量使問題更實際,更貼近生活,讓學生從自己的身邊找出答案。在教學過程中,時刻注意把數學與生活緊密的結合起來,讓數學在孩子的眼里,變成看得到、摸得著、用得上的學科,從而使學生從枯燥的公式中,從抽象的符號中解脫出來。如《百分數應用》的教學中,可以利用生活中打折、購物返錢、買幾贈幾的商場促銷方式,進行對比練習,不僅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感受到身邊處處有數學,而且又在應用中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取得了相得益彰的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