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菊
涂鴉是一項誘導寶寶開展想像力之旅的游戲。
涂鴉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它能促進寶寶思維、情感和身體等諸方面的共同發展。不過,看著寶寶不分地點地亂涂亂畫,你肯定會又生氣又尷尬。對待寶寶的涂鴉行為,正確的做法是教育、引導、鼓勵,而不是制止或斥責。
賞識的眼光,肯定的評價
在天真童趣的世界里,一團亂七八糟的線條可能都在講述某個有趣的故事;一些看來不合邏輯、不符常理的畫法,可能正是寶寶的創意所在。對寶寶的涂鴉大作,你千萬不能用 “像”或“不像”來評判,只要他對自己的畫給出了解釋,哪怕你覺得十分可笑。寶寶需要的只是:你贊許的微笑和鼓勵的話語。
請珍視寶寶的創作過程,欣賞寶寶的作品,肯定再肯定,給他一個盡情盡興的心理空間,鼓勵他不斷涂鴉。不斷的贊揚會帶給寶寶自信,這樣的涂鴉是個良好的開端。
細心觀察,巧妙啟發
經常帶寶寶到野外玩,擴大他的視野,感受自然界多姿多彩的變化,甚至生活中的吃飯、洗澡、刷牙、睡覺等點點滴滴,都是豐富寶寶涂鴉的最佳來源。寶寶只有通過自身的體驗,才能描繪出生動真摯、充滿感情的作品。
每個寶寶都喜歡涂鴉,但并非將來就一定成為畫家。因此,你不要功利地看待涂鴉這件事,而是在寶寶涂鴉的過程中隨時引導他,挖掘涂鴉外的收獲。比如,寶寶畫了一個圓圈,你可以這樣描述:“你看,太陽出來了,好暖和啊!”寶寶畫了一條歪歪扭扭的線,你可以說:“喲,小蟲子出來曬太陽了。”這樣,涂鴉就成了一項誘導寶寶發展想象力的游戲。
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你可以在他涂鴉的時候鼓勵他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他的圖畫,或者他想象中的故事。即便寶寶將來不可能成為畫家,至少,他也會成為一個有著豐富想象力與創造力的開拓者。
借助多種媒介引導寶寶
富有童趣的兒歌、故事、童話、音樂和情景化的語言,都能喚起寶寶的記憶表象,激發寶寶的想象及繪畫愿望。
比如,在引導寶寶畫泡泡之前,先講一個故事:“媽媽用高壓鍋煮飯,高壓鍋開始吹泡泡啦,嗤嗤嗤嗤……泡泡越來越多。”再引導寶寶對此展開聯想,寶寶可能會從泡泡充滿整個廚房想到充滿整個屋子,還想到泡泡飄到窗外,跑到隔壁家,等等。最后,寶寶會饒有興趣地在整張紙上畫滿泡泡,嘴里還“嗤嗤嗤”地念個不停。在想象和涂鴉中,寶寶的情感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寶寶喜歡看動畫片或圖畫書,對動畫片或書中的主人公記憶猶新,你也可以借助作品中的主人公引導寶寶展開聯想,豐富涂鴉的內容。
比如,寶寶愛看海綿寶寶的動畫片,你就這樣引導他:海綿寶寶是什么樣子的?它是一塊海綿,可為什么會講話?它和我們人相比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有哪些地方是不一樣的?那你能把馬路邊的樹也畫成會講話的會走路的樹寶寶嗎?
欣賞他人作品,激發寶寶創作
受生理和心理發育的限制,寶寶的精力很難長時間集中,所以必須給予寶寶新鮮的刺激,使寶寶能夠產生興趣。欣賞優秀的美術作品是一條不錯的途徑。優秀的美術作品能提高寶寶的觀察力、審美能力,激發寶寶表現美、創造美的意愿,也能成為他模仿的對象。
多帶寶寶參觀一些畫展,寫實類、抽象派的都可以;親子閱讀中多欣賞繪本的畫面,引導寶寶觀察畫面的造型、色彩,發現繪畫作品中的事物與現實之間的聯系。這些都可能在寶寶的涂鴉中有所體現。
用涂鴉表達感受
一張涂得漆黑的白紙,你可能不知道寶寶畫的究竟是什么,但他會給你意想不到的解釋:“在一片大樹林里,有好多好多小動物。它們聚在一起做游戲,天黑了,它們就呼呼地睡覺了。” 在“漆黑一片”的作品中,竟然包含著那么精彩的故事!寶寶的想象力是那樣的新奇、豐富,而且表現手法還相當獨特,富有創造性!
由此可見,涂鴉,對寶寶來說是一種很重要的表達方式,對寶寶的身心發展有著重要意義。涂鴉是寶寶練習和發展大肌肉整合運動及精細動作控制的過程,并能發展寶寶的想象力、創造力,是一種綜合能力的表現。在行為、語言未成熟前,寶寶表現自己最常見的形式是拿筆在紙上涂鴉,借助這種方式與人溝通,讓別人了解自己。
創設獨立的畫畫空間
為寶寶創設一個安全專屬的創作空間。例如,提供一張桌子,供寶寶隨時涂鴉;提供一面涂鴉墻,墻上貼滿大紙;買一個立式繪畫板,也是不錯的涂鴉“陣地”。
給寶寶準備豐富多彩的涂鴉工具:各種彩繪筆——蠟筆、水溶性蠟筆、油畫棒、水彩顏料、廣告顏料、壓克力顏料,甚至手指、手掌、滾筒、水果蔬菜印章、印泥等,都是寶寶涂鴉的工具。提供的紙可用掛歷紙背面,或是大一些的材質不同的紙。
請記住,寶寶在心理上常依賴父母,喜歡自己信任的人和自己一起活動。所以,爸爸媽媽要盡可能和寶寶一起涂涂畫畫,寶寶會非常高興的,這將大大增加寶寶涂鴉的興趣,在其樂融融的氛圍中快樂涂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