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勇兵|文
本文總結分析了12分制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模式這一創新管理模式產生的背景、依據、特點及其實踐過程與效果。
“安全生產標準化”是指通過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排查治理隱患和監控重大危險源,建立預防機制,規范生產行為,使各生產環節符合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的要求,人、機、物、環處于良好的生產狀態,并持續改進,不斷加強企業安全生產規范化建設的過程。在企業通過安全生產標準化審核認證后,如何延續具有自身特色的安全管理模式,實現長治久安的管理目標,是當下許多企業的現實問題。
12分制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是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認證合格后,安全生產管理工作模式的一種創新,是使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常態化,企業安全生產規范化建設和事故控制能力不斷加強,以獲得最佳生產秩序和企業效益的過程。其特點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采用了國際通用的策劃(Plan)、實施(Do)、檢查(Check)、改進(Act)動態循環的PDCA現代安全管理模式,通過企業自我檢查、自我糾正和自我完善這一動態循環的管理過程,能夠更好地促進企業安全績效的持續改進和安全生產長效機制的建立。二是針對屬下工貿企業特點,總結歸納冶金、機械、貿易等已經頒布的行業安全生產標準化的共性內容,將企業日常安全生產“四級三循環”安全隱患排查、“三態”安全管理模式和安全生產標準化等工作連接起來,是企業開展安全生產管理一個很好的載體。三是體現了集團一級對屬下企業、主體責任與外部監督相結合的思想,促進屬下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常態化。

“12分制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首先在某集團公司屬下一家大型企業中試點,取得了顯著的效果,隨后就在全集團中推廣。2010年,該大型企業成為當地市安監局試點單位,通過了安全生產標準化審核認證,但是,由于未能端正安全生產標準化審核認證后的“安全心態”,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未能做到常態化,生產現場管理時好時壞,時有安全事故的發生。該集團公司高層領導對安全工作高度重視,針對企業通過安全生產標準化審核認證后,就可以高枕無憂的錯誤思想,進行了嚴肅批判和處理,并組織了專門研究,充分認識到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認證合格后,要讓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常態化,必須創新管理模式,采取更為有效地考核管理機制。研究提出了借鑒交警對機動車駕駛員實施12分制動態考核管理,能有效地遏制由駕駛員違章所致交通事故發生的經驗和做法,由生產管理部門牽頭,制訂了《12分制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細則》,先在該大型企業中進行試點,取得良好效果后在全集團內統一開展12分制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
《12分制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細則》的內容包括安全管理類、安全技術類、消防環保類、勞動衛生類、事故管理類五大類共374條檢查項,每條檢查項按安全生產違章嚴重程度套入1~6分不等的標準分,實施對照考核。生產管理部門每月根據《12分制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細則》對各企業組織進行一次隨機抽查,抽查項得分與抽查項標準分的比值(0~1分)為該月企業安全生產得分。該分值按月按規則累加進年度計分,每月考評滿分為1分,全年滿分為12分。由12分制安全生產標準化檢查管理小組及各企業的安全管理專家組成檢查隊伍,每月對照檢查內容分必檢項目和抽查項目,對企業進行循環加隨機檢查,按照12分制安全生產標準化檢查管理評分標準進行考核,考核結果在月度生產經營例會上講評,并在公司辦公會上通報。12分制安全生產管理實行以年度正激勵為主和月度負激勵為輔的考核激勵機制,有效地提高了安全管理人員、企業員工的安全生產主觀意識。
12分制安全生產標準化檢查考核中最具特色的清零機制,更加調動了相關管理人員堅持不懈的安全管理動力。具體做法是,若檢查發現以下情況,本年度內前期積分清零:(1)連續三次檢查中發現同類安全隱患或問題;(2)當月發生職工安全生產輕傷事故(含輕傷損失5個工作日和工傷致殘被鑒定為十級傷殘的);(3)檢查發現并責令限期整改的安全隱患,在限期內未能完成又無書面說明;(4)根據公司設備管理規定,出現重大設備事故 (重大設備事故是指每次直接經濟損失在20萬元以上);(5)對隱瞞事故、弄虛作假,不向公司主管部門及時報告事故;(6)工業污染物超標排放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和重大環保投訴事故發生;(7)當月發生員工安全生產重大傷亡事故,取消全年的獎勵。
生產管理部門在加強機制和制度創新的同時,也在積極探索12分制動態檢查管理的新方法和新途徑。一是為切實提高全員安全意識,調動全員參與安全生產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采取兩種不同的動態檢查管理方式,一方面是檢查企業整體的一個安全生產管理狀況,另一方面是將檢查重點放在一線員工身上,使檢查工作做到“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在實際操作中,準備了兩套安全知識測試卷,測試內容涉及安全生產常識和崗位操作規程,要求抽查的每位員工都能掌握。二是對企業的檢查管理項目和檢查部位采取隨機抽查的方式,對檢查項目和檢查內容不事先知會受檢企業,一定程度上檢驗了企業日常工作基礎的好壞。三是檢查小組都會以照片、影像形式將安全違章、不規范操作、安全隱患等過程和結果記錄在案,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說服力,通過圖片反饋進行對照,避免了傳統反饋形式的一些弊端。四是采用復查的方式,在每一次檢查之前都對上一次檢查所發現的問題和需要整改的地方再一次復查,保證了檢查的效果和工作的延續性。五是開展了環保、安全用電、鍋爐、壓力容器、機械防護及皮帶系統防護、冶煉防爆噴、應急預案演練、重要關鍵設備、特種作業上崗持證、起重機械設備等專項檢查,將專項檢查融合到12分制動態檢查考核當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既查找出企業一些安全工作方面的不足,日常安全管理不到位的地方,又通過不斷的整改,使安全管理機制和制度不斷完善,安全基礎管理工作得到了切實提高。
12分制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運用動態循環的PDCA現代安全管理模式作為安全生產工作主線,將公司日常安全生產“四級三循環”安全隱患排查、“三態”安全管理模式和安全生產標準化等工作連接起來,加強對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外部推力,使企業通過自我檢查、自我糾正、自我完善這一動態循環的管理過程,不斷加強企業安全生產規范化建設和事故控制能力,更好地促進企業安全績效的持續改進和安全生產長效機制的建立。目前,該集團下屬工業企業全部通過安全生產標準化審核認證,全部執行12分制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近三年來,檢查組共計到企業檢查260余次,查出各企業安全隱患和違章共103項,整改103項,整改率100%,各企業自查自檢安全隱患507項,違章113起,整改507項,整改率100%,該集團連續多年實現安全生產“零”事故。
在企業中,公司領導是重視安全還是應付安全,安全管理人員是努力工作還是敷衍了事,生產者是重安全還是重生產,12分制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每月對標考核,是最好的裁判。該公司靈活運用12分制動態考核管理形式對屬下各企業單位進行具有特色的安全管理,促進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常態化,進一步加強了企業生產現場動態安全監管,強化了各級安全管理人員的檢查執法力度,促進了安全監管責任的落實,建立了安全生產長效管理機制,為實現企業安全績效持續改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創造了有利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