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森林,孫延明
(1.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廣州 510640;2.中國南方電網公司市場營銷部,廣州 510623)
輸電定價模式的制定與本區域內的電網結構、電網功能、潮流流向以及電力交易情況等有較大關系。南方電網跨省(區)電網的情況比較復雜,且“十二五”期間南方電網跨省(區)網架結構和西電東送計劃格局沒有實質性的變化,具體情況如下。
1)整個主網架由交、直流輸電線路混聯而成,交流通道分別自云南、貴州經廣西至廣東,而直流線路經天生橋、貴州直接到廣東。交流通道和直流線路同時為廣東電網提供輸電服務。
2)南方各省(區)的負荷和發電資源分布不均衡,負荷中心集中在廣東和廣西,而發電資源集中在云南和貴州。電網中潮流的流向比較單一,客戶對電網的利用程度存在差別,從成本分攤公平性的角度考慮,應按照《輸配電價管理暫行辦法》(發改價格[2005]514號)劃分共用網絡和專項服務工程,并分別制定輸電價格。
3)從“十二五”南方電網跨省(區)電力交易情況來看,云南、貴州仍然是主要的電力供應方,廣東、廣西仍然是主要的電力購買方。龍灘水電站投運后,廣西也向廣東輸送一部分電能[1-4]。
南方電網現行的跨省(區)輸電價格是采用經營期定價方法,在平衡各方利益后,形成網(點)對網的輸電價格。由于電力系統是一個完全的混合電網,電能上網后,難以確定出各受電省(區)的電能實際來自于哪個送電省(區)和電源點。由于以前各省(區)電網聯絡線路少,輸送路徑比較明確,以長期固定交易為主且交易數目少,因此針對交易的基于合同路徑的網(點)對網輸電價格簡單適用。“十一五”以來,各省(區)電網連接日趨緊密,交易不斷增加,現行網(點)對網輸電價格機制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首先,對于連接緊密的跨省(區)共用輸電網,以合同路徑為基礎的網(點)對網輸電價格,不能較好地反映電力交易對電網的物理使用程度;其次,在輸電費用結算過程中確定交易電量時,不可避免存在任意性。因此,從理論上和國外互聯電網輸電定價的先進經驗來看,應當逐步過渡到基于節點的輸電定價方式。
但是,我國要從現行網(點)對網輸電價格體系向基于節點的輸電價格體系轉變,改革力度過大,特別是涉及到各方利益的調整和協調,需要理論上和操作性的詳細研究論證。考慮到“十二五”期間,南方電網跨省(區)主網架結構和西電東送計劃格局沒有實質性的變化,這些問題尚不突出。因此建議“十二五”初期仍然沿用現有的輸電定價體系,但可以考慮根據電網功能的轉變,調整輸電投資的分攤方式。這種分攤方式,最易于被相關各方所接受,且可操作性強、監管成本低。兩部制輸電電價機制作為能反映輸電功能和聯網備用特點的定價模式,符合國家電力體制改革的方向,是過渡期中較好的電價模式。
兩部制輸電定價機制把輸電服務總成本中的一部分分攤到預計通過輸電網的每單位電量中,形成電量電價,可以回收全部可變成本和小部分固定成本;而另一部分則按照輸電工程各用戶預計對工程使用情況進行分攤,形成容量電價,一般與實際使用量無關,主要用來回收大部分固定成本。兩部制輸電電價定價方法可以使輸電公司完全收回投資,同時提供一定的經濟信號。如何能夠合理地確定固定費用,這種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資源最優化配置。
根據《輸配電價管理暫行辦法》(發改價格[2005]514號),輸電價格的制定應符合“合理成本、合理盈利和公平負擔”的原則,有利于引導電網投資,促進電網發展。單一制電量電價在西電東送輸電價格建立和規范管理的初期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隨著輸電形式的不斷變化以及電價改革的深化,現行網(點)對網輸電價格體系應逐步向兩部制輸電價格過渡[5-6],原因如下。
1)兩部制輸電電價不僅有利于保證電網企業合理收入,限制電網企業超額利潤,而且能夠有效激勵輸電網合理投資,促進電網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1)單一制電量電價輸電收入取決于輸電價格和輸送電量的乘積。然而,南方跨省(區)電網的主要功能是西電東送,潮流流向基本為單向,區別于一般的省間聯網,輸電量的大小與西部地區的電源富余容量大小以及廣東省的受電能力有直接關系。各省(區)的電力供需形勢會對西電東送的電力電量產生很大的影響,而影響西電東送電量的客觀因素很多,且各因素的影響程度也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例如,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對電力需求的影響、水電來水對發電的影響、電煤供應形勢對發電的影響、電源建設投產和機組檢修的變更等。輸電量預測難以確定,將導致實際輸電收入與電價核定時期望的輸電收入存在差異。
(2)在合理的核價利用小時數下,單一制電量電價可以防止電網企業過度投資,單一制容量電價可以防止電網企業輸電投資不足。兩部制輸電電價,兼有電量電價和容量電價的優點,適當的容量電費比重可以有效地激勵輸電網的合理投資。
2)跨省(區)電網不僅提供了電能輸送服務,還為客戶提供了供電安全可靠性服務,按照“公平負擔”的原則應當執行兩部制輸電電價。
3)兩部制輸電電價使得跨省(區)電力交易的短期邊際成本較低,有利于促進電力系統節能減排、充分利用電網資源,以提高運行效率。
4)輸電價格實行兩部制結構與上網電價和銷售電價的改革方向一致。
國外電力市場的輸電費用一般通過固定費用和變動費用兩部分來回收成本。固定費用主要通過容量電費回收。因為電網除了輸送電力以外,還承擔了安全、備用等功能,跨區聯絡線則主要以聯網、備用功能為主,這部分投資不能從電量電費中回收,一般采取容量電費的形式回收。變動費用主要是電量電費,根據輸電量的大小收取,體現電網的輸電功能。
從國外電力市場的輸電價格形成機制可以看出,電網在定價時比較全面地對電網功能進行衡量與劃分,清晰地體現了固定費用的經濟學意義。
國外電力市場普遍執行兩部制輸電價格,電量電費比重通常占固定成本的20%以下,而有些國外電力市場電量電費只收取輸送損耗部分,容量電費主要用于保證電網企業合理輸電投資成本的回收。
目前,我國如果按照國外結構比例定價將難于實行。一方面,我國目前執行單一制電量電價,如果80%以上的固定成本通過容量電費回收,在當前的市場形勢下不易得到相關省份政府的認可;另一方面,我國目前采用經營期電價核定辦法,80%以上的固定成本通過容量電費回收,不利于激勵電網企業有效控制運行維護成本及提高效率。因此,考慮到與現行輸電價格機制的銜接和促進電網企業有效控制運行維護費用,可以將固定成本中部分或者全部運行維護費用通過電量電費回收,輸送損耗仍單獨按規定的輸電準許損耗率回收[7]。
為了與現行經營期電價制定方法和水平銜接,可以直接將南方跨省(區)輸電網的核價費用的一部分作為容量電費回收,其余部分通過電量電費回收,即:

式中:K%=20%、30%、40%、50%。
容量電費的分攤涉及分攤方和分攤比例兩個方面的問題。按照南方電網現行西電東送跨省(區)輸電價格機制,輸電費用由購電方支付,基于合同路徑的輸電工程投資分攤方法確定輸電費用的分攤比例。根據國外經驗,輸電費用一般由送、受電雙方分攤,而送、受電方的直接經濟效益與交易電量密切相關。這與送、受電雙方各省(區)的電力供需平衡形勢有關,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和經濟風險[8-9]。
因此,秉承“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原則,輸電費用應當由送電方和受電方共同分擔。考慮到輸電價格改革的平穩性,基于現行輸電價格機制設計了兩套方案:方案一,保持當前輸電費用由受電方單方承擔的方式,電量電費和容量電費均由受電方單方支付;方案二,電量電費保持由購電方單方支付,而容量電費由送、受電雙方共同分攤,近期送電方承擔容量電費的比例宜取較低值。遠期,容量電費可以由送、受電雙方共同支付,并逐步擴大送電方的分攤比例至50%。送(或受)電方容量電費在各省(區)的分攤比例,按照計算年預期的最大送(或受)入功率或跨省(區)交易電量或接網容量比例確定。
針對兩套方案送(或受)電方容量電費在各輸電省(區)之間的分攤,設計不同的子方案:子方案一,基于合同路徑的輸電工程投資分攤方法確定容量電費的分攤比例;子方案二,基于電網實際使用功能的輸電工程投資分攤方法,確定容量電費的分攤比例。
1)子方案一:基于合同路徑的輸電工程投資分攤方法確定容量電費的分攤比例 根據廣東、廣西分攤的西電東送跨省(區)輸變電工程投資(采用現行單一制輸電價格核定時的投資分攤方法)比例確定兩者年容量電費。共用網絡、云貴接網工程、廣東專項輸電工程具體劃分如下:
(1)共用網絡 500 k V天廣一、二、三回交流線路至廣西境內的交流線路。
(2)云、貴、龍灘接網工程 云南電網送出的交流接網工程主要是云南羅平至天生橋的魯天線和羅天線電網接入工程、滇南送出交流線路(文山至南寧);貴州電網送出的交流接網工程主要是500 k V青河I、II回,施黎甲、乙線和龍天I、II回以及天金線、金換線等;龍灘送出工程。
(3)廣東專項輸電工程 天廣直流和貴廣直流輸電工程、云廣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天廣第四回500 k V交流線路、4回500 k V貴廣交流線路;天廣第一、二、三回500 k V交流線路,從廣西境內的玉林、梧州變電站至廣東這部分輸電線路也屬于廣東專用輸電工程。
2)子方案二:基于電網實際使用功能的輸電工程投資分攤方法確定容量電費的分攤比例 根據電網實際使用功能,調整共用網絡和專項工程的劃分,確定跨省(區)輸變電工程投資分配比例,并據此計算廣東、廣西應分攤的年容量電費。目前南方電網輸電價格是在一線一價歷史條件下形成的網(點)對網價格體系,而近年已形成了八交四直的共用輸電網[10]。因此,現行輸電價不再能完全反映各客戶對輸電網的使用程度。根據“誰使用,誰承擔”的原則,應按電網實際使用功能,重新界定共用網絡和專項工程。跨省(區)輸變電工程投資分攤額的確定以及年容量電費的計算同子方案一。南方電網跨省(區)輸電線路劃分為共用網絡、云貴接網工程、廣東專項輸電工程,具體如下:
(1)共用網絡 遵循潮流分布的物理規律,4回500 k V天廣交流線路、4回500 k V貴廣交流線路經過廣西境內將電能送達廣東和廣西,因此在廣西境內的這部分交流線路屬于共用網絡。
(2)云、貴、龍灘接網工程 云南至天生橋的魯天線和羅天線電網接入工程、滇南送出交流線路(文山至南寧)、貴州青巖至廣西河池的青河一、二回送出工程、貴州施秉至桂林送出工程、貴州至天生橋二級電站的龍天I、II回以及金州變至天生橋二級電站和興仁換流站的天金、天換線、龍灘送出工程、。
(3)廣東專項輸電工程 天廣、貴廣、云廣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專用于向廣東輸送電能,屬于專用輸電工程。天廣交流和貴廣交流經過廣西向廣東送電,從廣西境內的玉林、梧州變電站至廣東的交流輸電線路是專用向廣東送電的,屬于廣東專用輸電工程。將天廣交流和貴廣交流納入共用網絡,相應地在云貴接網專項工程投資應當由廣東和廣西按輸送容量分攤。
國外電力市場容量電費一般由送受電雙方均攤,鑒于送受電雙方均攤對當前各方經濟利益影響較大,考慮輸電價格機制的平穩過渡,送受電雙方容量電費分攤比例分別以5%∶95%;10%∶90%;20%∶80%進行測算。該方案中送(或受)電方容量電費在各省、自治區之間分攤比例的確定方法同方案一。
1)子方案一 基于合同路徑的輸電工程投資分攤方法確定容量電費的分攤比例(同方案一的子方案一)。
2)子方案二 基于電網實際使用功能的輸電工程投資分攤方法確定容量電費的分攤比例(同方案一的子方案二)。
容量電費由送(售)、受(購)電雙方共同承擔,逐步擴大送電方分攤比例至50%。送(或受)電方容量電費在各省(區)間的分攤比例,按照計算年預測的最大送(或受)入功率或跨省(區)交易電量或接網容量確定。
考慮到跨省(區)交易的送受電各方都是跨省輸電的受益者,容量電費應該在所有受益者之間分攤,這樣更為科學、公平、合理。但這樣的分攤機制對現行電價機制調整較大,對各省(區)利益調整較大,而且還涉及到上網電價機制的同步調整問題,改革力度較大,短期內可能難以實施。
1)近期方案一 基于現行跨省(區)輸電費用分攤機制,但需定量測算對廣東和廣西跨省(區)輸電費用支出的影響程度、對超高壓電網公司輸電收入的影響程度。兩個不同子方案的區別在于對共用網絡和專項工程的界定不同,廣東、廣西分攤的西電東送跨省(區)輸變電工程投資比例不同,因此兩者分攤的容量電費存在差異。
2)近期方案二 考慮由送(售)電方承擔少部分容量電費,改變了由受(購)電單方承擔輸電費的現狀。容量電費占輸電費比例相同時,對超高壓電網公司輸電收入的影響程度同方案一,但是對送、受電各省(區)輸電費用支出的影響程度不同。
3)遠期方案 打破了現行跨省(區)輸電費用機制,重新分攤共用網絡輸電費用,輸電價格機制改革力度更大,需要作更多的論證工作。因此,方案一和方案二在近期更易于得到各方認可。
1)建議“十二五”期間南方電網仍然沿用現有的網(點)對網輸電價格體系。但可以考慮根據電網功能的轉變,調整輸電投資的分攤方式,伴隨著電力市場的發展,逐步過渡到基于節點的輸電定價方式。
2)建議執行兩部制輸電價格。電量電費仍由購電方承擔,容量電費由送受電雙方共同承擔,逐步擴大容量電費比重以及送(售)電方分攤比重。送(或受)電方容量電費在各輸電省(區)間的分攤比例,近期可采用基于合同路徑或電網使用功能的輸電工程投資分攤方法確定,遠期可按照計算年預測的最大送(或受)入功率或跨省(區)交易電量或接網容量確定。
3)為鼓勵在低谷時段和枯水期輸送西電的積極性,提高輸電通道利用效率,建議下一階段可考慮逐步引入輸電側峰谷、豐枯定價模式。
[1] 張森林,孫延明.關于南方電網西電東送交易機制的思考[J].廣東電力,2012,25(12):1-4.
[2] 張森林,孫延明,張堯,等.南方電網“十一五”西電東送交易的思考[J].華東電力,2012,40(7):1111-1115.
[3] 張森林,張堯,陳皓勇,等.雙邊交易在南方電力市場的成功實踐[J].電力自動化設備,2009,29(9):94-100.
[4] 張森林,陳皓勇,屈少青,等.南方電力市場西電東送雙邊交易模式及電價形成機制研究[J].電網技術,2010,34(5):133-140.
[5] 高磊.南方電網西電東送定價模式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09.
[6] Zhang Senlin,Zhang Yao,Chen Haoyong,et al.South China power market development and simulative operation[C]//IEEE Asia-Pacific Power and Energy Engineering Conference,Wuhan:IEEE,2009.
[7] 張森林,孫延明.關于南方電網西電東送輸電電價形成機制的思考[J].廣東電力,2014,27(4):7-12.
[8] 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南方電網“十二五”發展規劃報告[R].2011.
[9] 陳秀山.西電東送工程區域效應評價[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7.
[10]郝繼陶,周麗麗.兩部制上網電價的定價原則與模型[J].武漢汽車工業大學報,2000,22(4):9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