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 " 介紹早熟無蠟粉標記雜交油菜新品種重蓉油1號的特征特性、產量表現、突出優點和栽培技術要點。
關鍵詞 " 油菜;早熟無蠟粉標記;重蓉油1號;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565.4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31-006-02
知網出版網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41201.1722.002.html " 網絡出版時間:2014/12/1 17:22:08
重蓉油1號是由重慶市農業科學院與成都市農林科學院作物研究所聯合選育的甘藍型早熟雙低無蠟粉標記三系雜交油菜新品種。該品種以隱性無蠟粉雙低細胞質雄性不育系07A作母本,顯性蠟粉雙低恢復系01Tr47-3-2作父本雜交而成,原代號07G-7,2014年通過重慶市農作物品種審定(渝審油2014003),適宜在重慶地區種植。
1 特征特性
甘藍型,半冬性早熟型。全生育期199~236 d,平均220.9 d,比對照油研10號早7.8 d。子葉腎形,綠色。苗期長勢強,植株灰綠色,密被蠟粉,易于與因三系雜交油菜微粉問題而混入的油綠色無蠟粉不育株相區別。花瓣大而側疊、花色黃,花粉量大。勻生分枝,株型較緊湊、扇形;角果直生,中等長度,黃綠色。種植密度6000~8000株/667 m2育苗移栽時,株高199 cm,有效分枝高度44 cm,1次有效分枝10.6個,主序不實果率7.5%,單株有效角果519個,其中主序有效角果87個,每果粒數16.9粒,千粒重3.9 g,單株產量33.4 g;種植密度15000~20000株/667 m2直播時,株高208cm,有效分枝高度70 cm,1次有效分枝10.2個,主序不實果率6.4%,單株有效角果499個,其中主序有效角果79個,每果粒數18.6粒,千粒重3.3 g,單株產量29.0 g。籽粒圓形,黑褐色。植保鑒定感-中感菌核病,感-抗病毒病,抗倒伏能力強。含油量39.87%,芥酸含量0.15%,硫苷含量21.70 μmol/g(餅),達雙低油菜國家標準。
2 產量表現
2011、2012兩年重蓉油1號參加重慶市油菜區試,11個試驗點次增產,1個減產,增產點率91.7%,產量變幅121.0~207.0 kg/667 m2,平均產量173.6 kg/667 m2,比對照油研10號增產12.0%(表1)。生產試驗平均產量185.8 kg/667 m2,比對照油研10號增產6.3%(表2)。
2012—2014年度重蓉油1號在重慶市20個產油大縣進行小面積試種,普遍反映良好,特別是優良的早熟性深受種植戶歡迎。潼南縣桂林鎮高廟村示范戶張丕生2014年度在稻油輪作田種植重蓉油1號1200 m2,實收產量176.4 kg/667 m2,菜籽增產2成,并比同村其它兩季田提早整田栽秧1周,水稻實收產量564.6 kg/667 m2,稻谷增產1成;2014年潼南縣農業龍頭企業秀山美地公司在曹家壩基地示范種植重蓉油1號1.33 hm2,驗收產量達164.1 kg/667 m2,其中油蔬兩用示范0.33 hm2,油菜籽產量197 kg/667 m2,雙低菜薹產量172.6 kg/667 m2,凈利潤達763.1元/667 m2,較大面積增效2.3倍。試驗示范表明,重蓉油1號是一個早熟、高產、優質的甘藍型雙低雜交油菜新品種,適宜重慶市推廣種植。同時,重蓉油1號現蕾早,作油蔬兩用栽培時通過與中熟品種搭配,可延長采薹期,調節菜薹在單價較高的春節期間上市,有利于進一步提高種植效益。
3 突出優點
3.1 早熟性突出
重蓉油1號比對照油研10號早熟7.8 d,是重慶直轄以來審定的生育期最短的雜交油菜新品種,特別有利于稻油輪作耕制條件下水稻、油菜全年協同高產高效,滿足了重慶市冬閑田開發利用對早熟油菜品種的迫切需求,具較強的市場競爭力,生產應用前景廣闊。
3.2 無蠟粉標記
重蓉油1號是國內首個無蠟粉標記雜交油菜新品種,在油菜三系法雜種優勢利用技術基礎上,融入了隱性無蠟粉標記不育系技術,在勻苗或移栽環節通過葉片蠟粉有無(雜交種為灰綠色的有蠟粉植株,不育株為無蠟粉的油綠色或亮綠色植株,兩者在4~5葉期易于識別),能便捷高效地剔除因polima胞質不育系微粉問題而混入雜交種群體的不育株,可大大提高雜交種大田純度(理論上可達100%),有利于雜種優勢的充分發揮,并為種子企業規避純度風險提供了補救措施。
4 栽培要點
重蓉油1號作為早熟油菜,與中熟油菜相比,一般播種期推遲5~7 d,種植密度提高2000~4000株/667 m2,施肥量減少5%~10%,特別注意氮、磷、鉀和硼肥配合施用,為控制菌核病,絕不可偏施氮肥。栽培技術要點如下。
4.1 適期播種
重慶淺丘平壩地區,育苗移栽宜在9月25日前后播種,本田用種量80~100 g/667 m2,苗床與大田比例1∶(5~7),培育壯苗,苗齡25~30 d移栽;直播宜在10月上旬播種,根據土壤墑情和天氣情況,用種量200~250 g/667 m2。海拔較高地區播種期相應提早5~10 d。
4.2 防止濕害
本田要開好排水溝,做到深溝高廂,排水除濕暢通,防止全市秋雨常發對油菜造成的濕害漬害。
4.3 合理密植
在中等肥力水平條件下,育苗移栽種植密度7000~9000株/667 m2,稀植地區每窩栽雙株來保證種植密度;直播及時勻苗定苗,定苗密度12000~15000株/667 m2。
4.4 剔除無蠟粉不育株
務必在勻苗或移栽時拔除或棄用油綠色(亮綠色)的無蠟粉幼苗,保留或移栽灰綠色的有蠟粉幼苗。
4.5 科學施肥
重施底肥,每667 m2施總含量40%以上的高效復合肥30~40 kg或尿素8~10 kg,硼砂1.0~1.5 kg,注意氮、磷、鉀配方施肥,磷、鉀肥全部作底肥施用,底肥施尿素的加施過鈣30~40 kg,氯化鉀7.5~10 kg。追肥按提苗肥、開盤肥、蕾薹肥約3∶6∶1的比例施用,提苗肥在移栽成活后每667 m2施尿素4~5 kg,糞水3000~4000 kg;重施開盤肥,12月上、中旬在中耕除草后每667 m2施尿素8~10 kg,糞水3000~4000 kg。看苗施用蕾薹肥,對長勢偏差的田塊或地段撒施尿素2~3 kg/667 m2。如果底肥沒有施硼,應在蕾薹期根外噴施硼肥,每667 m2用100~150 g硼砂或30~50 g速效硼對水50~60 kg噴施。
4.6 防治病蟲草害
11月下旬、12月上旬進行中耕除草壅窩,或在油菜4~5葉期,用蓋草能、好實多等選擇性除草劑進行化學除草。苗期及時防治菜青蟲和霜霉病。初花期至盛花期務必用40%菌核凈可濕性粉劑100 g對水50~60 kg噴霧防治菌核病1~2次。
4.7 "適期收獲
當全田植株的角果8成黃、單株主軸中下部籽粒轉為棕黑色時收割油菜,堆放后熟5~7 d脫粒,曬干風凈入倉。
(責任編輯:敬廷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