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 " 早稻浸種催芽是水稻生產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傳統浸種催芽技術容易燒芽、發芽不整齊,不僅影響發芽率,增加成本,甚至延誤農時。探討ZSDYⅡ型種籽催芽器浸種催芽技術流程,該方法具有成本低、風險小、催芽快、規模適中、易于操作等優點。
關鍵詞 " 水稻;種籽催芽器;浸種催芽;技術流程
中圖分類號:S351.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31-045-02
知網出版網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41201.1723.018.html " 網絡出版時間:2014/12/1 17:23:40
水稻芽谷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秧苗素質,以及水稻的生長、產量和經濟效益。目前我國大部分農戶仍然使用傳統的手工方法進行水稻浸種催芽,但該法因操作不當存在受熱、翻種和萌芽不均,高溫燒芽,谷種發黏,酒精中毒和根過長等問題,難以達到理想的“快、齊、勻、壯”的農藝要求[1-4]。隨著我國土地流轉比例不斷擴大,大戶不斷產生,單個農戶催芽量增加,種子浸種催芽成為水稻育苗環節比較突出的問題[2]。
為此,湖南省安鄉縣于2011年引進了ZSDYⅡ型種籽催芽器,通過技術探索和試驗示范,取得了很好的試驗示范效果。ZSDYⅡ型種籽催芽器具有催芽速度快(60 h內可催好芽谷,比傳統催芽技術快40 h)、易于操作(微電腦控制)、催芽量適中(每個催芽器可催稻種200 kg左右)等優點。下面就ZSDYⅡ型種籽催芽器浸種催芽技術進行了相關探討。
1 技術要點
1.1 曬種
浸種前選晴天曬種1 d,以提高種子活力,注意不要將種子直接攤在水泥地上曬種,曬種時要勤翻動,以免曬傷稻種。
1.2 浸種
選擇水泥池或直接在催芽器中浸種,按每kg種子加入2 g強氯精進行浸種消毒,灌水至高出谷面2~3 cm即可,雜交早稻浸種8~10 h,可在晚上10時開始上水浸種,第2 d早晨8時即可淘洗種谷,上桶催芽。
1.3 淘洗種谷
在流水或大池塘中淘洗種子,徹底去除殘留的強氯精以及秕谷、半空癟粒、病粒,以攪動種子無浮谷和無明顯強氯精氣味即可。
1.4 上桶破胸
將淘洗干凈的約200 kg種子裝入ZSDYⅡ型種籽催芽器中,加水至與最適水位線齊平,開始催芽。催芽器催芽程序為:溫度 30~33℃,持續噴水,催芽22~24 h,即可破胸露白。催芽期間應注意觀察催芽器運行以及桶內水位變化情況,水位太高,底層種谷不易破胸發芽,水位太低,容易燒壞催芽器,催芽期間還應換水1~2次,減少微生物的數量、有毒物質的積累和泡沫的產生,提高種子的發芽率。
1.5 上堆催芽
1.5.1 場地準備
按每50 kg種子準備1 m2室內場地,在地面鋪滿約10 cm厚的干稻草或青草,并墊好紗窗網,以利于保持芽谷干爽。
1.5.2 上堆催芽
將種子撈起瀝干水后,將稻谷堆成小堆,并蓋上青草或干稻草開始上堆催芽。上堆之后,每隔2 h觀察1次谷堆溫度情況,溫度超過35℃,應及時揭去覆蓋物、翻堆或攤薄,以防溫度過高,燒壞種子,影響種子發芽率;谷堆升溫度較慢,或不升溫,可適當增加谷堆的高度或加蓋稻草,加快升溫。
1.6 常溫煉芽
當谷芽根、芽長約2 mm,呈雙山型,應把谷芽攤開進行煉芽,在常溫下煉芽3~5 h后即可播種,使谷種適應外界溫度,提高成苗率。如遇寒潮陰雨天氣,可將芽谷進一步攤薄,待天氣轉好時再播種。
2 討論
目前,我國水稻浸種催芽主要是手工催芽和機器催芽2種方式。機器催芽在大型浸種催芽工廠應用較多,而大部分農戶仍然采用純手工控制的土法為主。隨著我國農業的發展,土地流轉面積不斷擴大,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和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不斷涌現,農村勞動力普遍缺乏,傳統浸種催芽已不能滿足新型經營主體發展的需要,而專業化工廠浸種催芽所需設備投入較大、場地要求較高、技術含量較高,難以大規模發展[5-6]。
ZSDYⅡ型種籽催芽器浸種催芽技術具有催芽速度快、易于操作、催芽量適中等優點,適宜在集中育秧區域和新型經營主體中大規模推廣。但是,ZSDYⅡ型種籽催芽器功率在2.0 kW左右,多臺機器同時工作時常出現電壓過低、機器停止工作等現象,故應選擇電力設施較好的村組,進行集中催芽工作,避免耽誤催芽進程。另外,上堆催芽過程中應密切注意谷堆溫度變化,及時翻堆,避免因溫度過高燒壞芽谷。
參考文獻
[1] 韓霞,李佐同,于立河,等.水稻浸種催芽技術的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J].農機化研究,2012,(5):245-248.
[2] 曹孫紀.雜交稻種子浸種催芽時常見問題及對策[J].農村百事通,2010,(5):35.
[3] 曹玉紅.水稻浸種催芽及科學施肥技術[J].吉林農業,2013,(7):38.
[4] 肖長明.兩系雜交早稻浸種催芽技術[J].農村百事通,2013,(3):48.
[5] 牛艷凱,牟憲江,張卓,等.淺析水稻集中浸種催芽[J].現代化農業,2011,(9):6.
[6] 程守全.水稻應用智能設備浸種催芽與普通催芽對比試驗分析[J].北方水稻,2013,45(5):28-30.
(責任編輯:敬廷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