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以‘紫云一號’馬鈴薯脫毒苗為試驗材料,采用L9(34)正交試驗設計,研究生根素組分濃度配比及浸泡時間對脫毒馬鈴薯扦插苗生產的紫色微型薯花青素含量的影響,以期為扦插生產紫色脫毒馬鈴薯種薯提供理論依據。結果表明,在本試驗條件下,最有利于紫色微型薯獲得花青素含量的濃度配比為萘乙酸(NAA) 50 mg/kg+吲哚丁酸(IBA) 25 mg/kg,浸泡時間為10 min。
關鍵詞 馬鈴薯;扦插苗;生根素;浸泡時間;花青素含量
中圖分類號:S5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34-38-02
知網出版網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41224.1042.032.html 網絡出版時間:2014/12/24 10:23:00
紫色馬鈴薯屬稀少名貴新品種,不僅具備普通馬鈴薯的所有營養價值,還富含具有營養保健作用的天然色素(花青素)及其他重要營養物質,具有抗癌、抗衰老等功效。紫色馬鈴薯色素的提取,不但能提高馬鈴薯附加值,也能為食品加工及其他行業提供天然色素[1-2]。
馬鈴薯采用營養繁殖,在生產過程中極易感病、退化,從而導致產量和品質下降。脫毒馬鈴薯苗扦插快繁技術是待脫毒試管苗成活后,連續剪取2~3個枝條,用生根激素浸泡后進行扦插。用脫毒扦插苗生產微型薯,具有擴繁速度快和有效降低生產成本的優點[3]。外源植物生長物質,可以有效調節作物新陳代謝、控制作物長勢,并可增強作物抗逆性,在脫毒馬鈴薯種薯快繁上得到廣泛應用。目前外源植物生長物質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噴施和試管薯誘導對馬鈴薯生長及產量的影響方面,而生根素濃度配比對紫色脫毒馬鈴薯扦插苗生產的紫色微型薯花青素含量的影響卻鮮見報道。
本試驗采取馬鈴薯脫毒苗扦插生產技術,以正交試驗設計,探討生根素組分濃度配比及浸泡時間對馬鈴薯扦插苗生產的紫色微型薯花青素含量的影響,以期為扦插生產紫色脫毒馬鈴薯種薯提供理論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
供試紫色馬鈴薯材料為‘紫云一號’脫毒苗。
1.2試驗地點
重慶市永川區雙竹園區脫毒馬鈴薯日光溫室大棚。
1.3試驗設計
采用L9(34)正交試驗設計,試驗因素與用量范圍見表1。試驗小區采用完全隨機排列,重復3次,栽培密度為5 cm×8 cm。栽培基質為蛭石。
1.4花青素含量的測定
薯塊切成1 cm×1 cm×1 cm的小粒,40℃干燥72 h后,將紫色馬鈴薯顆粒樣品用磨粉機磨碎,用90目篩網過濾得紫色的馬鈴薯粉,稱取樣品0.5~1.0 g(精確至0.001 g),移入100 mL容量瓶并用pH3.0的檸檬酸-磷酸氫二鈉緩沖液定容,靜置30 min,取適量離心(4000 r/min,5 min),取上清液在分光光度計上于530 nm處比色。
1.5花青素含量計算方式
C=1/958×V/100×1/m×ABS×100000
其中,C為花青素含量,單位為mg/100g(鮮薯);958為ABS轉換為質量體積比的經驗系數;V為定容體積(mL);m為樣品質量(g);ABS為光度計上讀出的吸光度值;100000為單位轉換系數。
2結果與分析
根據正交試驗設計計算原理,Ki表示任一列上水平號為i(本試驗中i=1,2或3)時所對應的試驗結果之和。如在A因素中,第1,2,3號試驗中A取A1水平,所以K1為第1,2,3號試驗結果之和,K1=10.56+10.68+10.84=32.08;同理可以計算出其他列中的Ki。
R為極差,任一列上R={K1,K2,K3}max-{K1,K2,K3}min。極差最大的列表示該因素對試驗結果的影響最大,即最主要的因素。由表2所示RA>RB,因此各試驗因素對試驗結果從主到次的影響順序為:A(NAA),B(IBA),C(時間)。各因素內不同水平對試驗結果的影響大小依次為:A因素列K2>K3>K1;B因素列K1>K2>K3;C因素列K2>K3>K1。綜合上述試驗結果,本試驗的最優方案為A2B1C2,即NAA濃度為50 mg/kg、IBA濃度為25 mg/kg,浸泡10 min時馬鈴薯微型薯花青素含量最高。
3討論
本試驗以‘紫云一號’馬鈴薯脫毒苗為試驗材料,在日光溫室中扦插栽培,探討了生根素組分濃度配比及浸泡時間對脫毒馬鈴薯扦插生產的紫色微型薯花青素含量的影響,以期為扦插生產紫色脫毒馬鈴薯種薯提供理論依據。
研究表明,浸泡時間對花青素含量影響最小,NAA濃度對其影響最大,其次是IBA濃度。經過篩選得出最佳的生根素濃度配比為NAA 50 mg/kg,IBA 25 mg/kg,最佳浸泡時間為10 min。本試驗只選用了2種植物生長物質的組合和‘紫云一號’1個品種進行研究,不同品種對不同生根素組合濃度配比的反應還需做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桑林,謝慶華,李月秀,等.特色馬鈴薯有色物質的提取及相關性能的研究[J].西南農業學報,2005,18(3):334-336.
[2]王衛強,鐘巍然,鞠遠金,等.不同栽培條件對馬鈴薯紫云1號花青素含量影響的研究[J].西南農業學報,2010,23(5):1439-1442.
[3]常玉霞.植物生長調節劑的研究現狀及其在馬鈴薯田的應用進展[J].北京農業,2011,(18):17.
(責任編輯:敬廷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