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試驗主要探討測土配方施肥對水稻產量及化肥利用率的影響。在不同類型土壤上,選擇當地主推水稻品種為供試品種,通過設置測土配方施肥與農民習慣施肥對比試驗,研究測土配方施肥對水稻產量、肥料利用率的影響。結果表明:測土配方施肥水稻產量均明顯高于習慣施肥處理,測土配方施肥處理較農民習慣施肥水稻增產4.4~30.5 kg/667 m2,氮肥利用率提高了4.9%~9.6%,磷肥利用率提高了2.1%~9.3%,鉀肥利用率提高了2.6%~8.8%。說明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肥料用量及配比基本合理,能達到水稻增產、節本、增效的目的。
關鍵詞 測土配方施肥;水稻;產量;化肥利用率
中圖分類號:S511.5;S147.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19-025-03
知網出版網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40820.1025.002.html 網絡出版時間:2014/8/20 10:25:00
水稻是重慶市潼南縣主要農作物之一,種植面積已達24766.7 hm2,總產量達20.4萬t。水稻生產在全縣農業生產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近年來,由于盲目大量施用化肥,不僅利用率逐年降低、增產不增收,而且嚴重地破壞了土壤養分平衡與土壤生態環境,給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帶來威脅。筆者通過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根據土壤養分狀況、肥料使用情況、土壤類型等提出氮、磷、鉀等肥料的施用量和施用方法,2011年在全縣不同類型土壤上設置了對比試驗,旨在為水稻高產優質施肥提供科學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供試作物品種
供試水稻品種為本縣主推良種,龍形池壩村1~3號試驗種植Q優18號水稻,塘壩石花村1~3號試驗種植渝優1號水稻。
1.2供試肥料
肥料品種為:N—尿素(N46%),P—過磷酸鈣(P2O512%),K—氯化鉀(K2O 60%)。各處理小區化肥施用量見表1。
1.3試驗設計
每個試驗設9個處理,處理隨機排列,3次重復。每個小區長6 m,寬5 m,面積30 m2,栽植行距30 cm、窩距20 cm,每小區栽植500株。各小區間用50 cm高的玻纖瓦做埂,各重復間保留1.5 m間距,沒有動用小區耕作層土壤,保持了小區耕作層的原狀。小區間設60 cm保護行,稻田小區之間嚴禁串灌。
處理1為配方施肥,處理2配方施肥無氮,處理3配方施肥無磷,處理4配方施肥無鉀,處理5常規施肥,處理6常規施肥無氮,處理7常規施肥無磷,處理8常規施肥無鉀,處理9空白區CK(不施肥)。
1.4田間管理
1.4.1 選地
試驗區選在潼南縣龍形池壩村、塘壩石花村,共設水稻測土配方施肥肥料利用率田間試驗6個,分別記為龍形池壩村1號試驗、龍形池壩村2號試驗、龍形池壩村3號試驗、塘壩石花村1號試驗、塘壩石花村2號試驗、塘壩石花村3號試驗,供試土壤是當地具有代表性的淺紫泥田石骨子夾泥田、淺紫泥田銅梁大泥田。供試土壤基本情況見表2。
1.4.2 育苗
水稻育苗期為2011年3月5—10日,采用塑料秧盤育苗。
1.4.3 移栽
水稻移栽期為4月20—25日。
1.4.4 施肥
試驗中,氮肥60%作基肥,40%作追肥,磷、鉀肥全部作基肥,各處理、各重復間的其他農藝措施保持一致。60%氮肥和全部磷、鉀肥在移栽前一天全部作底肥施入各處理小區,余下的40%氮肥在移栽后一周追施其20%,在6月上旬追施第二次追肥。
1.4.5 除草
試驗采用人工方式除草。
1.4.6 病蟲防治
在水稻生長中重點防治的常見病蟲害有,苗期注意防治稻薊馬、稻象甲、稻飛虱,中后期主要防治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稻縱卷葉螟、紋枯病、稻瘟病等,選用高效、廣譜、低毒、低殘留新型農藥,適時防治。這些病害每年給水稻生產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失,特別是稻瘟病在個別年份造成嚴重減產,直接影響著水稻生產者的經濟效益。
1.5田間調查
(1)在插秧前1~2 d進行成秧率調查。調查前,先檢查各廂秧苗生長是否一致,若比較一致,就進行
(2)定點觀察生育時期、分蘗動態。采用中間定點的方法,從第5行第5窩開始數共20窩,將定點葉齡觀察的10個單株,插入觀察分蘗動態的樣區內與分蘗觀察同時進行葉齡觀察,幼穗分化第三期前后即進行幼穗分化進度調查。
(3)定人、定點、定期觀察記載,對樣株消除邊際效應。
(4)各項觀察內容和記載標準嚴格按照規定進行。
(5)觀察區(點)發生特異情況(如凍害蟲傷等)要及時記載,包括發生的時期、程度、面積及其變化情況等,供資料整理分析時參考。
(6)觀察區(點)的主要栽培管理措施,要按計劃執行,輔助試驗中同一重復內每一道工序必須在同一天內完成。
1.6收獲
8月23—29日收獲。
1.7測試分析和計算方法
所有處理在成熟期采集每個重復中有代表性的植株樣品,分析籽粒與秸稈全氮、全磷、全鉀含量,計算養分利用率。
肥料利用率(%)=(施肥區作物吸收量-非施肥區作物吸收量)/施肥總含量×100
2結果與分析
本試驗各試驗區處理的水稻產量、肥料利用率情況見表3。
由表3可以看出,測土配方施肥處理水稻產量較無肥(CK)處理的增產幅度為157.8~169.5 kg/667 m2,較農民習慣施肥處理增產水稻4.4~30.5 kg/667 m2,增長了0.9%~6.4%。從肥料利用率來看,測土配方施肥處理氮肥利用率為26.94%~37.12%,磷肥利用率為25.84%~32.97%,鉀肥利用率為45.9%~56.85%;農民習慣施肥處理氮肥利用率為24.74%~35.38%,磷肥利用率為23.86%~32.29%,鉀肥利用率為42.18%~54.28%。測土配方施肥處理較農民習慣施肥處理氮肥利用率提高了4.9%~9.6%,磷肥利用率提高了2.1%~9.3%,鉀肥利用率提高了2.6%~8.8%。說明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肥料用量及配比基本合理。
3小結
試驗結果表明:測土配方施肥水稻產量均明顯高于習慣施肥處理,測土配方施肥處理較農民習慣施肥處理增產水稻 4.4~30.5 kg/667 m2,化肥利用率提高2.1%~29.1%,說明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肥料用量及配比基本合理,能達到水稻增產、節本、增效的目的。
(責任編輯: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