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以四川省千佛鎮為例,扼要分析了當前農作物配方施肥的現狀、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分析,為進一步推廣農作物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提供參考。
關鍵詞 農作物;測土配方施肥;成效;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S147.2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19-033-02
知網出版網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40819.1910.009.html 網絡出版時間:2014/8/19 19:10:10
位于四川省樂山市東部的千佛鎮,是一個農業大鎮。長期以來,農業生產中盲目施肥、單一施肥、過量施肥現象十分嚴重,造成農業生產成本增加、農田質量下降、生產環境污染等諸多問題,這嚴重地威脅著農產品質量安全,并直接影響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測土配方施肥是以養分歸還(補償)學說、最小養分律、肥料效應報酬遞減律、因子綜合作用律等為理論依據,以確定不同養分的施肥總量和配比為主要內容。在生產中遵循有機與無機相結合,大量、中量、微量元素配合,用地與養地相結合三條原則,從而實現最佳的施肥效果調節和解決作物需肥與土壤供肥之間的矛盾,不僅是現階段促進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措施,也是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有效途徑,還是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迫切要求。
1千佛鎮農作物測土配方施肥現狀
千佛鎮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鎮,地處淺丘山區。全鎮幅員面積41.9 km2,9個村,現有耕地0.17萬hm2,農業人口20057人,占總人口86.8%。農作物常年種植面積0.51萬hm2,化肥施用總量100萬kg,總產可達 4500萬kg。農業生產結構以種植業為主,糧食比重較大,常年種植水稻0.09萬hm2,玉米0.07萬hm2,紅薯0.08萬hm2,油菜0.05萬hm2,柑橘0.05萬hm2 (其中臺柚0.03萬hm2)以及各類蔬菜0.04萬hm2。
千佛鎮農作物生產直接物質成本中化肥支出比例高達60%以上,比全縣高出約4%,直接影響了農業生產比較效益和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據測算,千佛鎮水稻平均每667 m2產量約450 kg,農民習慣施肥一般每667 m2施用氮素(折純)為20~22 kg,有的高達25 kg以上。據有關部門統計,在保證現有產量水平下,測土配方施肥只需純氮16~18 kg,高地力土壤僅需14 kg左右,每667 m2平均可節約純氮4~5 kg,按現行價格計算,每667 m2至少可降低成本約20元。
目前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已經覆蓋千佛鎮多數村組。據近年試驗示范統計,實行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5%~10%,各種作物產量增產幅度一般在8%~15%,高的達20%以上,平均每667 m2增產糧食25~50 kg,花生、油菜籽15~30 kg,瓜果蔬菜等增產效果更為明顯。可見,實行測土配方施肥不但能提高肥料利用率,獲得穩產高產,還能改善農產品品質,是一項增產節肥、節支增收的可行性技術措施。
2千佛鎮農作物測土配方施肥示范效果
經過多年實踐,水稻種植方面,以水稻土為例,重施底肥(667 m2用農家肥1000 kg、碳酸氫銨20~25 kg、磷酸二銨10 kg、40%氯化鉀4 kg),狠施追肥(667 m2用尿素10 kg、40%氯化鉀4 kg)。硫酸鋅每2~3年每667 m2施用2 kg作底肥。玉米種植方面,以中等土為例,重施底肥(667 m2用農家肥1200 kg、碳酸氫銨12 kg、磷酸二銨9 kg、45%硫酸鉀7 kg),適施提苗肥(667 m2用農家肥500 kg、尿素5 kg),狠施攻苞肥(667 m2用農家肥1000 kg、40%硫酸鉀20 kg)。通過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在農作物不同生育期,平衡了土壤肥力,植株不僅健壯抗倒伏,還提高了抵御病蟲害的能力,667 m2增產達10%~20%。
在井研縣農業局的大力支持下,千佛鎮于2011年秋收后免費發放秸稈腐熟劑4000 kg,腐熟66.67 hm2玉米秸稈、66.67 hm2水稻秸稈。通過秸稈腐熟還田免耕沃土技術,改善了土壤通透性,大大提高了土壤中有機質含量,培肥了地力,在來年(2012年)大春生產中獲得了很好的比較效益。每667 m2少施用氮素肥及配方復合肥各5 kg,也減少化學農藥的施用次數與使用量,每667 m2還增產50~100 kg,累計每667 m2節支增收近200元。
據有關土壤肥力監測結果表明,施用配方化肥對農作物產量的貢獻率平均為57.8%。在井研縣農業局的大力支持下,2013年在現代農業示范片(瓦子壩村)免費發放水稻配方肥3.1萬kg,施用于80 hm2稻田,獲得了很好的比較效益:與往年傳統單一、過量施用氮素肥料相比,稻株徒長率下降20%,營養、生殖生長平衡,每667 m2增產50~100 kg。
3千佛鎮農作物測土配方施肥中存在的問題
受傳統耕作觀念的影響,千佛鎮相當數量的農民在農業生產中施肥不當,弱化了對氮、磷、鉀配方復合肥的施用。由于氮素肥的提苗效果立竿見影,因此過量、撒施或表施氮素肥現象隨處可見,氮肥利用率平均不足45%,每年千佛鎮僅氮素肥損失就上百萬元。
受千佛鎮真正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年齡普遍偏大、科學文化素質普遍偏低的桎梏,導致在生產中施肥不科學,實行“一道清”。即在農作物播種時就重施、狠施底肥,造成爛種、燒苗,農作物生長中后期養分供應嚴重不足,嚴重影響農作物的正常產量。
千佛鎮重化肥輕有機肥的現象十分突出,傳統有機肥的施用呈現萎縮趨勢,有機肥與化肥的投入比例僅為3∶7,部分農戶除少量秸稈還田外,基本上不施用有機肥料,而過量施用化肥不僅造成農業面源污染,而且導致大量養分被揮發、滲入地下或者流入溪河,加劇水體富集營養化,生態環境日趨惡化。
4千佛鎮農作物測土配方施肥的對策分析
縣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土肥站)要組織鄉鎮農技部門,定期進行土壤肥力抽樣檢測,制定出不同區域、不同作物、不同地塊的土壤測土配方施肥建議卡,作為平衡施肥的指導依據。
鄉鎮農技部門要搞好田間試驗,掌握各個施肥單元不同作物優化施肥量,基、追肥分配比例,施肥時期和施肥方法。通過樣板示范,現場參觀,比較效應,輻射帶動廣大種植戶。
鄉鎮農技部門要采取形式多樣的培訓,或組織召開培訓大會,或發放相關技術資料,或走村入戶田間實地指導,逐步更新種糧農民的觀念,逐步提升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水平。
(責任編輯:敬廷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