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2008—2013年重慶市梁平縣相繼實施了農業部水稻、小麥和油菜高產創建項目,該項目按照規劃穩步實施,持續、健康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推動了梁平縣縣域經濟發展。其主要措施是“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強化培訓,抓點示范;先進技術,組裝配套;綜合防治病蟲草害”。成功經驗是“領導重視是前提,行政推動是關鍵;科學規劃是基礎,均衡增產是目標;宣傳培訓要先行,栽培水平是關鍵;整合資源是手段,集中財力是保障;考核評價是監督,行動積極最有效”。針對問題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議。
關鍵詞 糧油;高產創建;成效;經驗;建議;重慶市梁平縣
中圖分類號:F326.1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19-043-03
知網出版網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40819.1913.013.html 網絡出版時間:2014/8/19 19:13:46
梁平縣在20世紀80年代就被列入全國的商品糧基地縣之一,曾被譽為“川東糧倉”,目前梁平縣仍是重慶市10個國家級糧油生產大縣之一,也是重慶22個糧油高產創建區縣之一,歷年播種面積、單產及總產均居重慶前列,糧油生產具有很大潛力??h轄 33個鄉鎮(街道),315個行政村,幅員面積1892.13 km2,凈耕地面積6.54萬hm2,其中水田4.26萬hm2,旱地2.28萬hm2,分別占耕地面積的65.14%和34.86%,總人口91.76萬人,農業人員80.28萬人。梁平縣自然條件優越,全縣平均海拔在450 m左右,3—10月的活動積溫在5000℃以上,作物播種期溫度均高于12℃?!盁o農不穩、無糧則亂”,糧油生產安全始終是事關梁平縣經濟發展、社會穩定、農民增收的大事。近年來通過糧油高產創建示范項目的實施,建立了科技人員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的長效機制,基本解決了農技推廣“最后一公里”、技術轉化“最后一道坎”的問題,促進了農業增效、糧油增產、農民增收及加快新農村建設的步伐。
1主要成效
自實施高產創建以來,梁平縣在梁山、安勝、屏錦、回龍、蔭平、和林、仁賢、明達、聚奎、蟠龍、龍門、柏家、紫照、曲水、福祿等鄉(鎮)相繼實施了水稻、小麥、油菜高產創建示范片。經統計表明,6年來累計實施面積2.71萬hm2,涉及農戶11.69萬戶。2008—2013年水稻高產創建萬畝片、千畝片、百畝片667 m2平均產量分別為656.58 kg、670.88 kg、691.01 kg,比對照分別增產150.84 kg、165.14 kg、185.27 kg,分別增長29.83%、32.65%、36.63%。小麥高產創建萬畝片、千畝片、百畝片667 m2平均產量分別為267.59 kg、284.31 kg、305.04 kg,較對照分別增產70.24 kg、86.96 kg、107.69 kg,分別增長35.59%、44.06%、54.57%。油菜高產創建萬畝片、千畝片、百畝片667 m2平均產量分別為151.50 kg、164.33 kg、189.22 kg,較對照分別增產33.92 kg、46.75 kg、71.64 kg,分別增長28.85%、39.76%、60.93%。通過實施糧油高產創建項目,輻射帶動力強,增產增效顯著(見圖1)。
2主要措施
在中央強農惠農政策的支持和上級農業部門的指導下,梁平縣農業緊緊圍繞農民增收這一核心,堅持“穩定糧油、突出果菜、強抓畜牧、做大勞務”的思路,緊扣“效益、特色、規模、品牌”4個環節,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大力發展特色效益農業,深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基本形成了農業增效,糧油增產,農民增收的良好格局。在農業部高產創建項目的帶動下,糧油生產得到進一步加強,按照“穩定面積、依靠科技、提高單產、增加總量、重視質量”的要求,積極發展糧油生產。
2.1加強領導,精心組織
縣委、縣政府制定了《梁平縣糧油高產創建活動工作方案》和《梁平縣糧油高產創建活動考核獎勵辦法》,成立了糧油高產創建活動工作領導小組和技術指導小組,由縣委常委、副縣長向業順任組長,重慶市農技總站水稻科及旱糧科郭鳳、冉國清任副組長,縣農委副主任張照權、縣農技站站長胡曉及技術骨干劉君紅、唐世江、劉行權為成員,全面負責全縣糧油高產創建活動的組織領導和技術指導工作。同時,各鄉(鎮)也相應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和技術指導小組,建立了層層分解任務、落實責任、目標考核的管理制度。
2.2強化培訓,抓點示范
各級農業部門在糧油高產創建的關鍵時段,派出精干技術力量,深入各示范片區,采用多種形式,廣泛深入地開展技術培訓,6年來全縣累計共抽派農技人員1400余人次,開展各種形式的培訓活動1100余次,印發技術資料10萬份,使農業科技得到了廣泛傳播。同時,鄉、鎮(街道)農技部門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狠抓基地示范,全縣建立三大作物的萬畝片、千畝片、百畝攻關片,以點帶面,輻射帶動全縣,促進大面積推廣。
2.3先進技術,組裝配套
各鄉、鎮(街道)按照市、縣兩級工作要求,結合本地實際,制定了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糧油高產創建工作方案。為確保該活動的順利進行,縣、鄉兩級農技人員認真分析總結近年來取得的高產典型經驗,因地制宜地對先進實用技術進行配套組裝,切實做到 “工作統一部署,良種統一供應,技術統一培訓,病蟲草害統一防治”,將各種配套技術真正落實到村組農戶,示范片區技術規范化程度和到位率顯著提高。
2.4綜合防治病蟲草害
梁平縣始終堅持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及時監測水稻、油菜、小麥病蟲害發生動態,準確預報發生趨勢,重點監測主要病蟲害發生情況和流行趨勢。根據病蟲害發生趨勢,科學制定綜合防治方案,選擇應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鄉(鎮)農業服務中心組織農機專業技術人員開展統防統治,提高病蟲害防控效果。由于措施到位,6年來水稻、油菜、小麥高產創建示范片統防統治覆蓋率達100%,將病蟲害損失率控制在5%以下。
3經驗啟示
3.1領導重視是前提,行政推動是關鍵
為確保高產創建活動的順利開展,梁平縣成立了由縣分管農業主要領導負責的高產創建領導小組,促進相關部門間的緊密配合,形成了創建合力,明確了工作職責。這為高產創建活動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增強了工作力度,確保了示范基地的規模和質量。
3.2科學規劃是基礎,均衡增產是目標
高產創建初期,梁平縣委、縣政府、縣農委按照農業部及市農委的總體要求,結合梁平縣實際,從嚴選點,科學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工作及技術方案,完善相關制度建設,嚴格執行考核評價標準,保證了高產創建工作科學合理推進,為其均衡增產提供了制度和技術保障。
3.3宣傳培訓要先行,栽培水平是關鍵
提高廣大農戶的栽培技術水平是高產創建的最終目標,為實現這一長遠目標,專業技術人員從多個層面開展了宣傳、培訓,積極推廣先進實用技術。同時,梁平縣始終堅持良種良法相配套,農技農藝相結合,使技術盡可能簡化、集成化、可操作化,并將集成技術編寫成明白卡等小型卡片,發放到農戶,確保了高產技術進村、入戶、到田,這樣使農民科學種田的水平明顯提高。
3.4整合資源是手段,集中財力是保障
縣農委將高產創建與良種補貼、農機技術、測土配方施肥、專業化統防統治等重大項目緊密結合,增強了創建實力,提高了創建效益。同時,梁平縣成立了專家指導組,優化團隊人才配置,集中農業專業人才資源,增強了高產創建科技力量,整合了種子、農技、土肥、植保、農機等農業系統內部的技術優勢,促進了技術的有效集成,所有這些都為高產創建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3.5考核評價是監督,行動積極最有效
為了調動專家技術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縣農委加強項目管理,建立了督查制度,規范項目執行程序,制定了績效考核評價辦法,規范了測產驗收方法和程序。對縣、鄉(鎮)技術人員實行量化考核,科學評價,增強和提高了他們參與高產創建的積極性及責任意識。
4政策建議
(1)建立健全糧油高產創建活動的長效工作及補貼機制,把此項活動與確保糧食安全,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緊密結合起來,長抓不懈。近年來梁平縣對水稻、油菜、小麥高產創建工作初步建立了補貼、獎勵機制,補貼重點主要是示范片良種使用、配方施肥應用、病蟲綜合防治、生產大戶獎勵、工作經費補貼等環節,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物化技術的配套和考核獎勵措施上今后還須進一步加以完善,從而提高高產創建技術的到位率。
(2)進一步開展品種試驗示范工作,引進篩選一批優質高產適應性強的品種,優化全縣糧油品種。加快推廣優質良種的簡便技術,提高培育壯秧、適時栽播、合理密植、測土配方施肥、病蟲草害綜合防治等關鍵增產技術水平及到位率。
(3)適時組織項目鄉鎮的相關人員到市內兄弟區縣和市外糧油主產省市學習高產創建的好經驗、好技術、好做法,取他之長補我之短。同時,在糧油生產的關鍵季節邀請重慶市農技推廣總站、重慶市農科院技術專家到項目縣培訓指導,強化市級專家對項目的技術支撐作用。
(4)由于當前水、旱田的增產潛力還很大,然而很多良田的基礎設施建設跟不上,仍然處于“雨養農業”的階段,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還很脆弱,因此,今后應大力發展特色效益農業、設施農業,提高農田水利設施水平,逐步提高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
(5)目前梁平縣農技部門人員年齡構成及專業知識老化,農業科技轉化率有限,科技服務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與深化。因此,上級相關部門應在每年農閑時間定期組織基層農技部門人員進行培訓學習,更新、提高農技人員的知識結構和技術水平,以便有利于糧油高產創建的持續開展。
(責任編輯: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