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重慶市秀山縣地處武陵山腹地,土壤肥沃,地勢平坦,無大風冰雹等災害性天氣,特別是酉水河、清水江、梅江河流域沿河兩岸海拔260~400 m河谷地帶,冬季少降雪、不結冰,是優質柑橘發展的適宜區域。但由于多數是20世紀七八十年代無規劃發展的,分布較零散、品種結構不合理、技術服務體系不建全、管理技術原始粗放等原因影響,導致近年來檢疫性病蟲害發生猖獗,種植效益嚴重下降,果農的生產管理積極性顯著下降,柑橘產業發展面臨嚴重威脅。分析秀山縣柑橘產業發展現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加強領導,拓展資金投入力度;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增加資金向柑橘產業傾斜力度;培育貯藏加工龍頭企業;強化技術支撐,加快科技轉化”等對策建議。
關鍵詞 柑橘;發展現狀;提質增效;對策建議;重慶市秀山縣
中圖分類號:S666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19-046-02
知網出版網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40819.1914.014.html 網絡出版時間:2014/8/19 19:14:07
秀山縣地處武陵山腹地,跨北緯28°9′~28°53′,東經108°43′~109°18′。境內土壤肥沃,地勢平坦,最高海拔1663 m,最低海拔245.7 m,多數地方海拔在500~800 m,以低山地貌為主。年日照時數為1213.7 h,占可照時數的28%,屬全國日照低值區。年降雨量為1341.1 mm,80%的年份日照時數少于1300 h。主要有山地黃壤、紅黃壤、紫色土3個土類,土壤的pH值在4.5~6.5,有機質含量在1%以上,有效磷多低于5 mg/kg,土層厚度30~80 cm。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類型,溫和濕潤,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7℃以上,最冷月平均氣溫5.1℃,最熱月平均氣溫27.6℃,≥10℃的有效積溫5500℃,無霜期310 d以上,冬季少降雪、不結冰,是發展優質柑橘的適宜區域。
1發展現狀
秀山縣現有柑橘種植面積近6667 hm2,投產約5333 hm2,年產量4.8萬t,主要分布在酉水河、清水江、梅江河流域的石堤、保安、海洋、大溪、里仁、宋農、龍池、官莊、洪安、峨溶、雅江等鄉鎮的沿河兩岸河谷地帶,主栽品種為椪柑和紐荷爾臍橙、冰糖橙、溫州蜜柑、本地香櫞等,其中椪柑栽培面積5333 hm2,多數已投產,是全縣除金銀花、蔬菜、土雞之外,發展規模最大的特色效益農業項目。
2存在的問題
2.1《柑橘發展規劃》實施不嚴格,分布較零散
秀山縣柑橘產業發展以前制訂了《發展規劃》,并進行了幾次修訂。但在20世紀80年代及以前,主要是以農戶自主發展為主,品種以蜜橘為主,搭配部分甜橙,以滿足本縣居民需求。20世紀90年代,基本沒有按《發展規劃》實施,處于無序狀態,品種以椪柑為主,搭配部分柚類,如文旦柚等。進入21世紀,鄉鎮把柑橘作為主要經濟林木進行發展,也沒有按照《發展規劃》實施,這期間發展面積最大,范圍更廣,主要品種為椪柑、臍橙,由于管理不到位,投產比例較小。特別是在本次大發展過程中,由于對苗木檢疫把關不嚴,導致了柑橘潰瘍病等檢疫性病蟲害的傳入,為我縣柑橘產業的后續發展埋下了嚴重隱患。目前,全縣各鄉鎮都有柑橘種植,成片種植的有石堤、保安、海洋、大溪等17個鄉鎮。
2.2品種結構不合理,價格低、效益差,賣難現象突出
秀山縣柑橘主栽品種自開始發展以來,都是以鮮食的中晚熟品種為主,早熟及晚熟品種基本沒有,且絕大多數都是椪柑和紐荷爾臍橙,與全國及鄰近的湖南雷同。由于全國鮮食柑橘的大發展,且絕大多數都是中晚熟品種,造成供大于求,銷售困難,價格迅速下滑,種植效益嚴重下降,果農生產管理積極性顯著下降,產業發展面臨嚴重威脅。
2.3檢疫性病蟲害發生猖獗,為害嚴重
(1)與我縣周邊臨近的酉陽、龍山、保靖、麻陽、花垣等柑橘種植大縣屬柑橘潰瘍病疫區,農戶自發引種,苗木未經檢疫導致潰瘍病疫情流行蔓延。目前,秀山縣柑橘潰瘍病發生面積近200 hm2,其中重點集中在石堤、里仁、中坪、雅江、洪安5個鄉鎮,占該區域種植面積的12.7%。
(2)重慶柑橘產業規劃帶主要集中在三峽庫區,而秀山縣柑橘產業發展不在重慶柑橘產業帶規劃范圍內,因此立項困難,缺乏國家財政資金投入力度。
(3)品種結構不合理,柑橘大實蠅發生嚴重。秀山縣柑橘主栽品種為椪柑、紐荷爾臍橙、冰糖橙、溫州蜜柑、本地香櫞等,經普查,全縣柑橘大實蠅發生面積2000 hm2,占柑橘投產面積的43.4%,產量損失500 t以上。因此,在現有品種結構條件下,必須狠抓柑橘大實蠅等病蟲害的徹底有效防治,才有可能使柑橘產業起死回生。
2.4技術服務體系不建全,種植管理技術缺乏
秀山縣由于目前沒有建全柑橘生產技術服務體系,縣農業技術服務中心作為全縣唯一的柑橘生產技術服務機構,因為市上對秀山縣發展柑橘認可度不高,鄉鎮農業服務中心沒有配置果技員崗位和人員,學果樹栽培管理的人也是鳳毛麟角,擔當6667 hm2柑橘生產技術的服務工作任重道遠。果農基本上都靠自學,少數甚至不學技術亂管理,導致部分果農亂管或只栽不管,投產時間長、產量低、品質差、效益不高。
3柑橘產業提質增效對策建議
3.1加強領導,拓展資金投入力度
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職責任務。建議成立由縣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縣級領導任副組長,農業、財政、扶貧、林業、水利、交委等相關縣級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秀山縣柑橘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在縣農委(或農技中心)增掛柑橘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組織領導、規劃、協調和監督檢查。重點鄉鎮成立相應的領導機構,落實1名實職領導和1~2名兼職工作人員抓此項工作。
3.2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增加資金向柑橘產業傾斜力度
所有涉農項目資金要在產業領導小組的領導下,統籌兼顧,每年從市上下達的特色效益農業財政扶持資金中,切塊一部分專門扶持柑橘產業發展,實行統一規劃、統一申報、統一實施、統一管理、統一標準驗收,全部實行報賬制,縣財政每年專項預算柑橘產業發展資金,并隨著財力增長逐年遞增,重點用于柑橘新品種容器育苗、技術改造、基地建設、技術培訓、品種改良、服務體系建設、品牌打造、鏈條開發等方面。
3.3培育貯藏加工龍頭企業
堅持內育、外引并舉的原則,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主動與外地客商和知名企業聯系,歡迎他們來秀山投資;鼓勵縣內企業采取各種方式,整合資源,開發柑橘產品;同時,加大對縣內如信祥等果蔬冷藏企業的技改擴能,提高其市場競爭力。2016年前成功培育1家上規模、上檔次的柑橘深加工龍頭企業;到2017年,力爭實現柑橘加工50%以上。
3.4強化技術支撐,加快科技轉化
積極引進、培養柑橘技術人才,重點基地鄉鎮配備1~2名柑橘專業技術員,村配備有2~3名兼職柑橘技術員,社有3~5名柑橘技術種植能手;定期邀請有關專家和教授,對全縣柑橘技術人員進行技術培訓,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推廣優良品種和關鍵技術,開展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柑橘標準示范園創建,提高廣大果農科學技術水平。
(責任編輯: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