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柑橘產業是重慶市云陽縣確定的兩大農業主導產業(牛羊、柑橘)之一,通過近年來的發展,全縣柑橘面積達到2萬hm2、產量達到15萬t,再現了“兩岸青山、一江碧水”的生態觀光區、特色產業帶,實現了增綠與增收的雙贏。分析柑橘產業在生態涵養發展區建設中的現狀、作用及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堅持差異化發展,控制合理規模;加強產業扶持,提高綜合效益;科學編制規劃,管好用好資金”等對策。
關鍵詞 柑橘產業;可持續發展;生態涵養發展區;重慶市云陽縣
中圖分類號:S666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19-048-02
知網出版網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40819.1914.015.html 網絡出版時間:2014/8/19 19:14:07
發展柑橘產業是重慶市云陽縣生態涵養發展區主體功能定位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是加快建設生態經濟示范縣的重要抓手。近年來,云陽縣始終堅持以打造重慶市晚熟柑橘大縣為目標,增添措施、狠抓落實、扎實推進,柑橘產業在生態涵養發展區建設中的作用已逐漸體現。
1發展概況
近5年來,云陽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把柑橘產業作為云陽農業的兩大主導產業(牛羊、柑橘)之一,不提新口號、只吹沖鋒號。在2009年召開全縣柑橘產業發展大會、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快柑橘產業發展的意見》、制定《云陽縣柑橘產業發展規劃(2008—2012年)》后,各級各部門緊緊抓住綠化長江柑橘帶建設、中央現代農業柑橘專項扶持、移民后續產業發展、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和特色效益農業發展的有利時機,充分發揮氣候、地理等生態條件優勢,掀起了云陽縣柑橘產業跨越式發展的新高潮,僅2011—2012年,云陽縣新建優質晚熟柑橘0.8萬hm2,有力地促進了全縣柑橘產業快速發展,產業初具規模。截至2013年底,全縣柑橘產業涉及25個鄉鎮(街道)、183個行政村、1588個社,柑橘種植面積達到2.0萬hm2,其中:以紐荷爾臍橙為主的中熟柑橘0.67萬hm2,以云陽紅橙和倫晚臍橙等8個品種為主的優質晚熟柑橘1.33萬hm2;2013年柑橘產量15萬t。預計2017年柑橘產量將達30萬t以上。柑橘產業已成為全縣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構成了庫區重要的生態屏障,云陽是《重慶現代農業重點產業發展規劃》明確的重慶市柑橘產業5個核心區縣之一,是重慶市晚熟柑橘規模最大的縣。
2云陽柑橘產業發展與生態涵養發展 區建設
按照現代農業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經營、建設產業帶、形成大產區的基本要求,云陽2.0萬hm2柑橘產業主要分布在一江四河海拔400 m以下地區,通過量質并舉抓發展,促進柑橘產業向現代農業、生態經濟轉變,促進生態增綠、產業增效、農民增收,建成全市最大的晚熟柑橘生產縣。因此柑橘產業符合生態涵養發展區的功能要求,肩負著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提供生態產品,發展生態經濟,保護庫區青山綠水,建設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的歷史責任。
3云陽柑橘產業發展現行支持渠道及 需要解決的問題
通過綠化長江柑橘帶建設、中央現代農業、特色效益農業、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和移民后續產業等項目支持,新建柑橘標準果園1.33萬hm2,其中改造老果園0.20萬hm2。通過柑橘苗木定植、果園基礎設施建設、冷鏈商品化處理配套和柑橘幼樹統一管護措施的落實,改善了柑橘品種結構,做大了產業規模。
促進生態涵養發展區柑橘產業可持續發展,事關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和庫區三峽庫區生態保護的國家戰略的實現,必須解決好柑橘產業發展中目前還存在的以下問題:(1)由于山地立地條件較差,柑橘園區水路等基礎設施配套不足,機械化程度低,影響種植管護質量,增加生產成本,降低產業效益。(2)由于晚熟柑橘對產后貯運條件有專業要求,現有冷鏈設施投入遠遠不能滿足產區要求,晚熟柑橘必備的冷鏈物流及商品化處理配套還存在較大差距。(3)由于氣候環境條件變化,作為柑橘大產區的病害防控工作任重道遠。(4)保險配套滯后,柑橘產業抵御自然風險的能力弱。(5)主體培育薄弱,產業組織化程度低,抵御市場風險能力不強。
4建議
4.1堅持差異化發展,控制合理規模
晚熟柑橘具有錯季上市價格高利潤空間大的特點,但晚熟柑橘生態條件要求較高,生產成本和生產風險也相對較高,對貯運物流條件要求較高,因此,必須堅持重慶柑橘產業差異化發展戰略中已明確的支持萬州、云陽及以東長江沿岸海拔400 m以下地區晚熟鮮食柑橘產業帶建設,其他地區不宜盲目跟風發展。
4.2加強產業扶持,提高綜合效益
4.2.1 改善基礎條件
重點改善果園水利和交通條件,結合現代農業的要求適時推進果園機械化,加強對生產基地的基礎設施配套,推進標準化果園建設。
4.2.2 抓好幼樹管護
按照柑橘幼樹撫育規范,統一和提高管護資金標準。尤其是加大對以專業合作社或龍頭企業為主體的柑橘統一管護的扶持力度。
4.2.3 強化病害防控
落實縣、鄉、村三級柑橘病害監測網絡,形成準確快速的危險性病害預警和群防群控系統;保障專項防治經費;加大檢疫力度,杜絕危險性有害生物的傳入蔓延;大力推廣殺蟲燈、粘蟲板、捕食螨等柑橘病害綠色防控技術,確保柑橘產業安全和庫區生態安全。
4.2.4 推動柑橘保險
降低準入門檻,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提高柑橘產業抵御自然風險的能力。
4.2.5 落實冷鏈配套
冷鏈系統是晚熟柑橘產業發展的必要條件,加快區域性冷鏈物流中心和產地預冷預貯庫以及商品化處理線項目配套建設。
4.2.6 培育產銷主體
加大生產管護、市場促銷等產業多元化經營主體培育,不斷提升柑橘產銷組織化程度,扶持培育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壯大生產大戶和市場經紀人隊伍。
4.2.7 加大政策支持
出臺優惠政策,引導土地、資金、人才等要素向柑橘產業聚集,為柑橘產業的生產銷售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促進產業機制創新。支持柑橘基地積極開拓市場,推動生態涵養區柑橘品牌打造和宣傳推介,幫助構建市場銷售網絡,促進柑橘產業的市場功能配套。抓住生態涵養區建設機遇,繼續支持柑橘果園幼樹撫育3年之后管護資金扶持,切實解決管護資金短缺,保護果農生產積極性,鞏固產業規模和提升生態效益經濟效益。
4.2.8 加強技術投入
按照現代農業的要求,提升柑橘產業科技水平。幫助培養專業高端人才和基層生產實用型人才;加強技術培訓和技術推廣。整合資金,保障和提升科技投入的占比;完善市、縣、鄉、村(專業合作社)技術服務體系,配齊配強柑橘基地鄉鎮專職技術人員,每個村至少配備1名技術員,村級技術人員工資性補助納入財政預算;開展晚熟柑橘低溫落果、春季返青、枯水等技術難題攻關,推動晚熟柑橘深加工產品研發等。
4.3科學編制規劃,管好用好資金
相關部門要及時做好生態涵養發展區建設規劃,認真研究生態農業中柑橘產業發展所需要解決的問題,對已有的三峽后續和扶貧開發項目渠道所涉及的規劃,根據實際情況予以修編。在資金分配上,要按照區縣柑橘產業發展規模確定專項資金的切塊分配比例,由區縣根據本地實際需要,科學編制項目實施方案,確保有限資金用在刀刃上;市級統籌部分可突出重點繼續實行競爭立項。柑橘基地鄉鎮的項目建設要圍繞柑橘產業布局,要整合項目資金投入,改善基礎條件,加強生產管護,促進市場開發。
(責任編輯: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