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世界上最忙的政府首腦,可能要數日本首相安倍先生了。為了他的修憲強軍夢,安倍采取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的舉措:為了推動修改《和平憲法》第九條,又是懇談會,又是記者會;為了得到后臺老板的默許,親自跑到華盛頓請示加解釋;為了爭取亞洲曾受過日本欺凌的國家的支持,高密度地走訪許多國家拉關系、套近乎,兜售他的“價值觀聯盟”。總之,他馬不停蹄、四處出擊,千方百計推銷他的主張,絞盡腦汁美化他的別有用心,用“積極和平主義”、“為維護地區和平作貢獻”等美麗詞藻哄騙輿論。當修憲議程碰壁之后,又費盡心思采取解釋性修憲和先抓安保政策調整的迂回路線,拼命提高“中國威脅論”的調門,煽動國內民族主義情緒,切香腸般推進一系列強化軍事的手段:成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通過《特定秘密保護法》及未來10年外交安保戰略指針的《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編制新版《防衛計劃大綱》和《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進而準備在2014年夏對修改集體自衛權的憲法解釋一事在內閣決議中做出決定。此外,安倍還積極推動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則,增加2014~2018年的防衛費等重大措施,以便先在安保領域造成既成事實,為進一步修改憲法解釋做好鋪墊。人們把安倍推動的這些所有措施歸納為“安倍軍事學”。當然,這并不是推崇安倍在軍事學上有什么貢獻,只是一種政治調侃而已,與所謂的“安倍經濟學”配對。
這一連串強化軍事的措施,首先驚著的是日本國內的普通百姓和政治理性派。日本許多重要媒體已經開始發聲,對“安倍軍事學”的舉措提出質疑和反對。日本《東京新聞》發表了題為《憲法和平主義發生質變》的文章,指出“日本政府提出要放寬武器出口三原則的標準以擴大武器出口,使得高舉和平主義的日本安保政策發生了質變。”文章明確呼吁,“‘和平國家’道路是一條不容走歪的大道”,“戰后日本通過反省戰爭而制定的和平國家路線贏得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和尊敬,是戰后日本奉行的國家基本國策,理應繼續堅持走這條路。”日本《朝日新聞》的社論《不要換錯和平主義》尖銳地提出,“改變日本安全政策的核心基礎‘專守防衛原則’轉向動用武力,這似乎忘記了能夠使日中關系回到穩定軌道的外交戰略。”社論提醒公眾,“‘積極和平主義’的想法就是要擺脫憲法第九條的束縛,擴大軍事作用,說穿了就是要將戰后的和平主義——與國際紛爭保持一定距離的做法——定位為‘消極的’而加以拋棄。這也是安倍首相為解釋性修憲‘鋪路搭橋’,以便行使集體自衛權。”社論認為,“安倍內閣設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并且不顧多數人反對而通過《特定秘密保護法》。這次又提出國家安全保障戰略,接下來就剩下允許行使集體自衛權了。這樣,整張拼圖就完成了,安倍首相所說的‘強化’日本目標也就基本實現了。屆時,戰后和平主義將轟然崩塌。”
“安倍軍事學”不僅引起亞洲各國的警覺,而且已經在日本國內敲響了警鐘。可以預見,這種警鐘效應將會伴隨日本右翼勢力修憲強軍的全過程,并且會成為影響日本國家政策走向的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畢竟,廣大日本公眾對戰爭與和平的體認與少數右翼勢力存在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