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了寶兒之后的這一年,真快,是不是?從沒想過當了爸爸媽媽之后的生活會是這樣的吧?
也曾經一度迷茫、無措,甚至不知如何是好吧?英國心理學家托尼·布贊說:“嬰兒出世那一刻,就真的已經是‘才華橫溢’了。”是的,是的,尤其第一年。你看著他長胳膊、長腿、長牙、長聰明,各種興奮和驚喜,也慢慢體會到,在經歷了無數的育兒書籍、網絡、講座等之后的信息轟炸之后,漸漸發現,當爸爸媽媽其實就是一種本能。本能地去喂養他,本能地去保護他,本能地去愛他。和親愛的寶寶一起度過了人生的第一個年頭,恭喜你,你從一年級成功晉級啦。
你的后面,排了長長的新媽媽隊伍,想聽你聊聊,寶寶頭一年的這些事兒。
晉級檔案
媽媽:張靚嬡
爸爸:袁峻峰
兒子:袁帥(1歲1個月)
晉級問答
最讓你抓狂的事情是什么?
袁峻峰:一年多來沒有睡過
整覺最幸福的時刻是什么?
張靚媛:寶寶開口叫爸爸媽媽的時候。
袁峻峰:寶寶出生,母子平安。
晉級檔案
媽媽:王孟秋
爸爸:鄧剛
女兒:悠悠(1歲半)
討論
第一年里寶寶的第—次生病——最讓媽媽擔心
50%的寶寶遭遇了幼兒急疹,是第一年里最高發的疾病
其次38%的寶寶得了秋季腹瀉
12%的寶寶會出現黃疸、消化不良等疾病
彤彤媽媽(大連)
繞不開的幼兒急疹
彤彤周歲生日前得了幼兒急疹,這是彤彤第一次發燒,毫無經驗的我特別著急。但是小家伙很堅強,寶寶越是懂事,做媽媽的就更加心疼,好在3天后,彤彤出了疹子,燒也退了,我這才松了一口氣。
牙牙媽媽(北京)
幼兒急疹真讓人揪心
牙牙患幼兒急疹之前,我聽過醫院的講座,但當他真的發燒了,我還是傻了。回想這一年,最讓我擔心的就是這次。瞬間我就變得很敏感和消極,各種胡思亂想。當然,隨著做媽媽的經驗越來越足,牙牙再生病時,我鎮靜多了。
幼兒急疹是寶寶第一年的高發疾病之一,當出現以下癥狀時,你要考慮是不是幼兒急疹
·寶寶會突然間發燒38~39℃,發燒會持續3~4天。
·有些寶寶還會腹瀉,大多數寶寶會同時出現咳嗽,看上去就像感冒了,而且寶寶的精神和食欲都稍差。
·燒退后寶寶全身都發起像痱子一樣的小紅疹子來,2~3天后會自然消退。記住,“熱退疹出”是幼兒急疹的最大特點。
·通常寶寶得過一次急疹之后就不會再得了,但也有的寶寶會得兩次。這種突發急疹是1歲以內的寶寶最容易出現的病癥,而且它會不分季節地找上門來。根本的原因是病毒感染。
誠誠媽媽(天津)第一年的感動
最幸福的時刻是什么?我心情不好,流淚的時候,兒子拿來面巾紙給我擦眼淚。晚上睡覺前,兒子會在我額頭親親。真的很感動。
編輯:同時被兩個男人愛的女兒,惹不起啊,有愛飲水飽。
萌媽一枚(天津)《育兒日記》很有趣
必須推薦格子左左畫的漫畫——《育兒日記》,她是過來人,畫得叉非常有趣,很多情節都能讓我感同身受的同時,還能吸取她的育兒經驗,很不錯!
mengyou2000(山東)第一年推薦《巧虎》
不管是對寶寶,還是對我們全家有用的育兒產品,我給她訂的《巧虎》,覺得對寶寶挺有用的。
寶兒蛋蛋0521(上海)《父母世界》有用
對你最有用的一本育兒書是什么?《父母世界》里面很多觀點非常有用!謝謝貴刊的編輯們!
編輯:不客氣,讀者媽媽們喜歡,我們真的歡天喜地,不過話說回來,《父母世界》真心不錯,作為《寶貝世界》的編輯,我也非常喜歡。
雨航大寶貝(黑龍江)
寶寶和我一點都不像讓我抓狂這一年,最讓我抓狂的是大寶和她爸長得一模一樣,一點都沒有像我的地方l
編輯:哈哈,小編小區里也有一個媽媽總在控訴:“生個寶寶都找不出一點地方像自己,完全沒有成就感。不過,他大腳趾還挺像我的”,哈哈,所以,親愛的,你也去看看,寶寶大腳趾像不像?
anfer19(上海)職場媽媽很辛苦
這一年,體會最深的是作為工薪階層的父母不能陪伴寶寶的內疚感,但是又因為寶寶的到來,而犧牲了太多的自由時間和無奈感。
編輯:作為育兒媒體,我們也在努力為這一群體做些事情,希望有一些方法,能夠幫到你,比如如何調配時間,比如如何在下班后與寶寶玩,再比如,怎么在出差的時候,讓寶寶感覺到你依然在陪著他。2014年,我們一起加油,好嗎?
貝貝20120320(上海)上海適合小寶寶玩的地方
這年跟寶寶走了不少的地方,覺得上海有幾個地方特別適合小一點的寶寶:上海海洋館,不僅可以看到很多海底動植物;上海世紀公園,有不同區域的劃分,每個區域可以看到不一樣的景象:上海共青森林公園_有很多游樂設施,可以親子玩。
小琦(遼寧)餐椅是不是也可以不用呢?
之前我是個不喜歡寶寶的人,自從有了寶寶,會心甘情愿地為他做一切。還有啊,這一年中覺得不是很有用的東西是餐椅,我沒給寶寶買,想當年我們小的時候沒有這個餐椅不也一樣學會了吃飯。
編輯:我們提倡從添加輔食開始就給他一張小餐椅,會讓寶貝從此了解什么是平等一一他可以跟父母一樣有自己的餐位。
晉級問答
第—年,最讓你擔心的一件事?
鄧剛:是寶寶快1歲半的時候出急疹,高燒不退,用了退燒藥,溫度也降下的不明顯。后來通過了解才知道,急診時退燒藥也不太起作用,要輔助用物理退燒的方法幫助降溫。看到寶寶生病的時候,覺得自己特別無助。
這一年對你最有幫助的是什么?
鄧剛:個人比較喜歡“掌上育兒”這個軟件,從懷孕生子到寶寶成長的每個階段。結合當下科學的育兒觀念,提供了一些實用的信息,包括親子問的互動,輔食制作等。
晉級檔案
媽媽:鞠瀟瀟
爸爸:吳雙強
兒子:哈羅(1歲4個月)
晉級問答
今年最大的改變是什么?
鞠瀟瀟:做了媽媽,有了自己的小店,叉重新和自己的爸爸媽媽生活在了一起,有溫馨,也有挑戰。
第一年,你和先生之間有什么變化嗎?
鞠瀟瀟:有。可能是周期性的吧,從一開始會有一些不同的意見,到慢慢地統一,再到后來比較有默契,在養寶寶這件事兒上,也是要磨合的。
對于“隔代育兒”,專家們有著自己的看法,并不是具體的方法論,但希望對有這個困擾的爸爸媽媽帶來一些啟發:
在感激和贊賞的同時,珍惜自己的教育權利
關注老人的積極意義。首先要肯定老人家也是對孩子有著極大的關心和愛護,要從內心感激他們,甚至直接表達,適當地對他們所做的正確的方法表示贊賞,而不是總看到他們錯誤的方面,更不能當著孩子的面去指正他們,否則雙方就會對立起來。
珍惜你的養育權利。如果你真的不太贊同老人家的方式,那你自己也必須爭取給予孩子的時間比他們多。如果你坐在沙發上看電視,或為了自己工作,而讓老人給孩子洗澡、換尿布或喂飯等,你肯定會將失去一些對孩子的教育,以身作則的機會,或者和老人家爭論探討的權利。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教育專家,珍惜你的權利。
借回憶喚醒溫和方式。偶爾家人在一起也可以回憶自己的童年往事,通過描述當時的感受,來理解孩子的心情和需求,讓老人家意識到,總是處于嚴肅和緊張的環境中,孩子是不會健康快樂的。
找到作為父母的立場
在當下最紅的親子育兒節目中,《超級育兒師》在第三期專門做了“關注80后育兒啃老”的專題節目。超級育兒師蘭海,對此有這樣一段話:
“很多家庭的改變在于,我們需要確認一個立場。在中國復雜的家庭關系中,我們會顧慮、會妥協、會回避、會退讓。但是,我們需要知道思考問題和做決定的立場是什么?寶寶的成長是絕對不能妥協的,這個是我們最重要的立場。發現問題不易,解決問題更難。但有什么能比寶寶的成長更重要呢?作為父母,我們沒有任何的借口去回避問題,否則,我們無法面對逐漸長大的寶寶。”
討論
讓新媽媽們糾結的隔代育兒啊
北京市家庭建設促進會“隔代教育”研討會發布調查報告,北上廣一線城市中,尤其是北京,祖輩幫著帶寶寶的比例高達八成。2.5萬份的問卷調查顯示,約80%的0~3歲童都是由奶奶、姥姥看護,15%由保姆看護,5%由全職媽媽看護。
調查表示
爺爺奶奶經常跟兒女對孫輩的教育發生分歧。
60%的爺爺奶奶對寶寶放縱和溺愛,對寶寶過分關注。
不同學歷的祖輩對孫輩的教育效果差異顯著,大學以上學歷效果最好。
祖輩的教育方式中傾向讓寶寶看電視學習,或看書買學籍相關的書籍來學習,以及振興趣班學習。但52%的爺爺奶奶反映教育效果一般。
隔代教育的優劣勢一直是近兩年來教育界爭論的焦點,但是,當年輕的爸爸媽媽需要上班,而不得不請老人來幫自己帶寶寶時,如何與老人更好地在養育和教育寶寶的問題上達成一致,是更為實際的需求。
李霓娜(北京)
隔代帶寶寶有言在先
我們家有約定,就是如果當媽媽和爸爸管寶寶的時候,姥姥、姥爺是不能插手的,這樣就避免了小孩找靠山,回避錯誤,以及以后不聽父母話的問題。老人幫著看寶寶,必須是要有言在先,確定好“原則”的。而且,從我的感覺來看,如果姥姥能幫忙,最好就是姥姥姥爺,畢竟婆媳關系是一大禁區,最好不要碰。
彤彤媽媽(大連)
借助第三方來說服老人
和父母在一起要更多的理解,尤其是在照顧寶寶的過程中,老人的意見很重要,要尊重,有時候也會出現分歧,我就很注意方式方法。老人就怕寶寶冷,可和老人說了幾次也沒有效果,我就拿出介紹這方面知識的育兒雜志說:“您看,雜志上都說寶寶不能捂哦。”姥姥、姥爺還是愿意接受新的育兒理念,看到雜志上的詳細介紹,就會接受我的建議了彼此溝通也很好。
西瓜媽媽(山東)
事后溝通要跟上
我個人覺得,當老人與你的意見不一致時,真的不要當面沖突,可以先讓老人處理完當下的事情,過后溝通。這樣,不會讓寶寶無所適從,也能讓寶寶看到你對老人尊重的面。而且,當面就指責,很容易激化雙方的矛盾。
晉級檔案
媽媽:趙平
爸爸:孫凱
女兒:孫照媛(1歲2個月)
晉級問答
最幸福的時刻是什么?
趙平:下班到家寶貝喊著媽媽沖向你的時候。
是誰在幫你帶寶寶?月嫂?保姆?老人?你怎么處理好這個關系?
趙平:老人和保姆一起帶著。保姆負責寶寶生活起居,老人負責教導寶寶。
這一年,你們的夫妻關系有什么變化嗎?
趙平:從相互推卸到現在其樂融融甘愿負責,是寶寶給了我倆成長的機會。
什么是敏感期?
寶寶O~6歲時,會對外在環境的某些刺激產生一種特別敏銳的感受力,驅使寶寶對他所感興趣的特定事物產生嘗試或學習的狂熱,并且不斷重復和實踐。直到滿足內心的需求之后,這種嘗試和重復的行為,才會漸漸消逝。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稱,這段特殊的時期為“敏感期”,有些教育家則稱為“學習的關鍵期”或“教育的關鍵期”。如果能順利度過敏感期,寶寶的心智水平會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
錯過兒童敏感期,并不是不可彌補
當然,適時地抓住寶寶的敏感期很重要,但0~6歲如果敏感期沒有得到良好發展,6~12歲還有彌補的機會。敏感期出現的時間也因寶寶而異。如數學的敏感期,國際上很多幼兒數學敏感期在3歲半以后出現,但我國寶寶的數學敏感期普遍在4歲、4歲半左右來臨,有的甚至在5歲以后。出生的頭兩年,寶寶的敏感期基本上是一致的。這期間,寶寶如果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其他的敏感期會順延。讓寶寶在6歲以前完成一系列敏感期,是寶寶理想的成長狀態。重要的是,讓我們的寶寶在充滿愛和自由的環境下成長。
晉級生甜心媽媽的疑惑
添加輔食時,喜歡捏碎水果,該不該阻止?
回想這一年,最讓我抓狂的階段是添加輔食后期,東東特別喜歡用手抓飯,抓橘子以及火龍果等,特別容易捏碎水果,看得出,她很享受捏碎東西的感覺,雖然有些讓我抓狂,但我也沒過多阻止她,不知道做得對不對7
手是1歲前寶寶探索世界的主要方式
專家提示:盛暉(北京海淀婦幼醫院發育專家)
1歲以內的嬰兒獲得各種欲望滿足的主要途徑是口部,包括吸吮、吃手等,寶寶嘗試著用手抓東西吃,也是一種探索世界的表現。
5~8個月的寶寶,進入了對手的探索期,能用口來分辨東西。
8~14個月的寶寶,則由口分辨向手分辨過渡。
因此,要給6個月后的寶寶提供豐富的環境,鼓勵寶寶用手去探索,培養寶寶的觸覺,爸爸媽媽最好能提供不同的東西,讓寶寶用口腔去探索,這個階段的寶寶就是依靠口腔去探索這個世界的,要做的就是保證寶寶抓到的東西相對干凈和安全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