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鯨之旅》作者粲然,通過自己在共讀過程中跟孩子斗智斗勇但不失溫馨的經歷,告訴所有父母:親子共讀的第一個成果是失敗。但只要父母像辛勤的老農,沉默而無所求地翻動土壤那樣翻動繪本,孩子們一定會從靈魂里開出熱烈的花來呼應你。
共讀的第一個結果:失敗
快樂地接受失敗,我一直認為,親子共讀的第一個成果,是不斷扔下書,不斷地失敗。對父母而言,這是孩子給我們的開啟:“你獨自嘮叨的時間太長了,這是口,”小寶寶真的是一群小鯨魚。如果他不愿意游向你想去的島嶼,就一起漫無目的地浮游在大洋之上吧。比起看書,由孩子指引著享受世界,這樣的陽光更珍貴。
共讀最大的“魔法”是演
孩子分不清幻想與現實的分界,只要借由某種介質,他可以輕易“潛身”新角色、新場景之中。于是,我們會發現,孩子總是在繪本(或者故事、童話)中尋找“角色歸屬感”和“自我認定”。哪怕1歲多的嬰幼兒,都會指著某一本書上某個人物(或者動物)喊出自己的名字。
別用你的手表計算時間
如果你放棄對時間的計算,你會發現親子共讀變得更有趣,更適合嬰兒或長或短的注意力集中時間。對放棄手表,用你的心來感受孩子在某本書、某一頁、某一段文字上所需要的閱讀時間。有時候,在他們感興趣的一頁,他們愿意凝視3分鐘,笑得嘰嘰咕咕。
我認為,親子共讀需要把道德評判降到最低。真正自然開闊的心靈,不需要是非好壞的羈絆。從這個角度上說,日本作家宮西達也的“恐龍”系列、“小豬和狼”系列是那么的可貴,它們打破了“狼和恐龍是兇殘、恐怖的”這樣的童話形象。孩子需要意識到,萬物的靈魂都有善的一面,生活是詼諧的,愛會在所有地方取勝一一而不僅僅只在好人的心里獲得成功。
共讀、涂鴉、幼兒手工
這段時間以來,共讀(時間依舊是最長的)、涂鴉(時間在三者中最短)、手工(在此三者中,時間延續和專注力增長最明顯)開始形成一個互相依靠、彼此承托、良性循環的“鈍角三角形”。來源于有形實相(圖畫和語言)的共讀,其目的朝向不可觸摸、不可言傳的幻想王國:動作上源于身體活動,內容上反映內心思想與情緒的涂鴉,是從幻想王國折射而來的心象,二者之間發生著相關卻并不直接的聯系……
放棄孩子不喜歡的書
想象—下,你把孩子不喜歡的書臺上,對孩子說:“如果這是你現在還不能接受的東西,我們就先放在一邊吧。”這恰恰是父母開始學習放開自我權威,尊重孩子選擇的契機。
繪本不是解決問題的捷徑
“讀了這本書,你家孩子就會喜歡洗澡、刷牙、理發、幼兒園。”“共讀會讓孩子成為人見人愛、聰明勇敢的天使。”之類的廣告語,看上去是甜蜜的撫慰劑,但它的的確確不是真的……其讀是借助美妙繪本,父母和孩子日復一日老老實實付出時間廝守,因此在人生途中相互“看見”對方的行為。
無字書的出現,對這場騎鯨之旅的意義是:話筒的出讓。是一直因為認識字而占據話語權的父母主動放棄信息優勢,聽觀察力、想象力、理解力說話,聽真正的童心放聲說話。
這不是一本親子共讀的秘笈,更像是一個媽媽對自己孩子愛的表達,看到那些柔軟的語言我的心被深深地觸動,原來和孩子一起讀繪本真的是一種很好的愛的表達方式,除了表達愛,繪本還能帶給孩子那么多東西。雖然書里有的語言我會反復看幾次才能理解,但正是這種語言帶給了我閱讀的美感。
——樂樂媽媽
我不喜歡那些“我的孩子很出色,所以你們要依循我的做法”的權威書籍……如果在讀小文時讓您有這樣的感受,請千萬包涵。——當看到書前面的這段話,我就知道,這本書,我得讀!兩本書讀下來,真的讓我有種躍躍欲試的感覺,我恨不得立馬帶上我家那頭小鯨魚,在繪本的世界里開啟我們家獨特的騎鯨之旅。
——花生媽媽
如果你有孩子、愛讀書,請發郵件到guo.yan@gjchina.cn,留下你的地址、電話,我們每月將選取兩位讀者,把試讀的書送到你手里,讀后請將200字左右的試讀報告發送給我們,和其他讀者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