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商是什么?財商的高低和獲得幸福的能力有關嗎?財商是從零歲就需要開始培養嗎?請聽聽這位財商教育達人衛斯理的解讀吧。編輯I謝穎
想讓孩子幸??鞓??財商很重要!
從嬰兒期起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方式中,已為孩子的金錢價值觀打下基礎。這個基礎的好壞,會影響他以后對待金錢的態度及人生價值取向。所以從嬰兒期起,爸爸媽媽就應該注意培養孩子良好的財務習慣,這是對孩子最根深蒂固的言傳身教。我們應該用行為讓孩子知道:金錢是有限資源,它能為我們帶來物質享受但并非萬能。世上有很多比金錢更重要和更有價值的東西,例如親人的愛與陪伴,智慧與心思,感恩心與責任心等等。
當心在無意中傳遞了錯誤概念!
一些我們看來理所當然的消費習慣,往往成了孩子的財商“壞榜樣”。相信很多父母都會為寶寶“未雨籌謀”,孩子還不會爬,就已買好學步車;剛學會走路,就迫不及待幫孩子買好兒童自行車。父母沒有考慮到,從孩子的角度看,會認為他們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孩子經歷不到內心長久渴望被滿足的那份喜悅,也會因此缺乏感恩的心,后患無窮。
另外,在選擇與孩子如何共度周末及假日的方式上,也有一些講究?,F在不少父母,因為平日工作較忙,沒空陪伴子女,很多時候在僅有的空閑時間,會選擇出外旅游,到餐廳吃飯,到主題公園游玩,帶孩子購物等方式,對子女作出一點“補償”。如果一個家庭的歡樂都是建立在電影、餐廳、度假和主題公園上的,子女就會將快樂和消費等同起來。建議父母舉辦一些不花錢或花錢少的家庭聚會,又或者多陪伴孩子做互動游戲,讓孩子意識到家人共度開心時光比花多少錢更重要。
對財富正確的理解是在生活的小點滴中慢慢養成的。比如,孩子央求買下一個喜歡的小玩意,可讓他選擇,這里只有10元錢,要么買下,要么步行回家。慢慢地,孩子會知道,錢能做不少事,但每件事的意義有不同。同時讓孩子知道,錢也不能幫你完成所有的事,開始有量入為出的觀念。
該讓孩子做家務嗎?
從小開始讓孩子做家務,也是很關鍵的財商培養。9~24個月就應該讓孩子自己扔尿布;2~3歲開始把扔垃圾、整理玩具等任務交到他手上;3~4歲嘗試澆花,喂寵物;4~5歲學習鋪床,擺餐具;5~6歲負責擦桌子,收拾房間……遁序漸進。不要小看讓孩子做家務的長遠效應。以色列的《家庭教育》曾做過一個調查報道:愛干家務的孩子與不愛干家務的孩子相比,長大后的失業率為1:15,前者比后者的平均收入要高出20%左右。從小懂得勞動倫理學的孩子,在對生活不斷體驗的基礎上,找到自己一生的方向,日后更容易事業有成。
該和孩子談錢嗎?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和大家分享一下美國經濟學者弗里德曼的一段話:“一個人,花自己的錢,辦自己的事,既講節約,又講效果;花自己的錢,辦人家的事,只講節約,不講效果;花人家的錢,辦自己的事,只講效果,不講節約;花人家的錢,力、人家的事,既不講效果,又不講節約?!彼?,我認為不能回避與孩子談錢,回避會造成金錢所有權混淆的隱患,讓孩子覺得父母的錢就是自己的錢。其實,做好規矩,讓孩子可以“花自己的錢,辦自己的事”,生活實踐會自然地把孩子教好,不用父母多嘮叨,也用不著總把錢的事兒掛在嘴邊。
但一個重要原則就是剛才說到的,讓孩子“花自己的錢,辦自己的事”,如果脫離這個原則,父母老是管著孩子怎么花錢,又或者一切都包辦代替,孩子根本從來沒花錢的機會,在這種狀態不論跟不跟孩子談錢,同樣是不知不覺中傷感情,更傷了孩子獨立自理的能力。所以,重點是怎樣以行動與實踐代替空洞的“談”。成功的財商教育,應該是讓孩子不需要有太多談錢的機會。
我是怎么培養兒子的財商的?
在兒子出生那刻,我已安排好獨立的教育金規劃,計劃在8歲時把教育金交給他管理,并且會明確告知這是父母留給他的唯一物質財富。計劃從小學階段起指導兒子為自己的日常開銷安排負責決策,與他簽訂零花錢管理協議;并開始教育他如何管理自己的教育基金。
除了教他如何理財,我還教育孩子把錢用在對的地方。去年11月2日我就帶著兒子到樂淘嘉年華的親子街義賣區做小志愿者。雖然他只有5歲半,但已能夠叫賣義賣品及幫忙做游戲演示,十分賣力。還通過勞動賺到他的第一份收入,30元,用來買了自己想買的手繪環保袋。通過這種活動,既能從實踐中學到賺錢的本領,更能體驗如何花錢,把賺到的錢為己為人帶來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