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的風聲在2013年經歷一年的甚囂塵上之后,終于在2013年的年底向網友們交出了一份重磅答卷,這份答卷不僅意味著4G將真正落地來到用戶的生活中,也讓運營巨頭們重新規劃自己的定位和布局,更在2014年正式開啟了4G元年,讓陣陣網絡疾風再次呼嘯而至。
需求即是根本
中國手機市場坐擁最堅實而活躍的消費群體,但是這龐大而復雜的消費體系到底屬于新興市場,還是已經邁進了發達領域莫衷一是,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品牌們需要一個足夠的平臺去支持所有用戶,這是這個市場的最基本需求。在這里有一個廠商的名字非常關鍵,它就是芯片巨頭高通,它掌管著全世界三分之二的LTE芯片市場,其中驍龍系列800/400處理器將多模式LTE功能集成于調制解調器中,成為了提供LTE Cat4級別的150Mbps速度的先驅公司,而這樣的技術已經被大多數手機所應用,并且有逐漸由高端范圍向中低端范圍過渡的趨勢,這樣的情況讓我們看到了希望,即用一個平臺滿足了大多數乃至所有需求。
融合即是道路
在2014年的4G成長中,“融合”必然是LTE發展的重點之一。其一為接入方式TDD和FDD的融合,按照以往3G的技術經驗來講的話,為了規避市場碎片化,世界級的頂尖運營商們都一致地把LTE作為一個通用標準來支持FDD和TDD,這兩者之間的共享相似度達到90%以上,而就目前的情況來看,4G產業鏈上實現了一樣芯片、手機和業務的使用,而且LTE有既定的通用標準,國產制造商也可以做到不受海外市場的標準牽制,更加得心應手地去拓展國際消費群體。其二為3G和LTE的融合,4G的出現不可能讓3G消失,就像3G也并沒有將2G淘汰,只能說4G在提供服務的同時會刺激一定的消費,而3G也需要逐漸擴容適應這樣的服務和消費,這樣最終受益的才能是用戶。
競爭即是戰役
對于國內三大運營商的4G戰役而言,移動、聯通和電信會推出不同的套餐計劃,分別會在用戶、網絡和內容價值三個方面進行差異化定價,而對于不同內容和用戶的流量最后會十分相似,但三者之間的網絡區別是無法改變的,所以套餐計劃的差異主要體現在網絡方面。中國移動展開四網協同的策略,即依照WLAN、2G、3G和4G的相互配合制定套餐價格。中國電信的四網情況中,除了2G較為薄弱之外,其他幾網能力較為均衡,所以它在套餐制定中的組合就相對靈活,競爭的定位也較為主動。中國聯通相較前兩家而言,雖然在3G布局中贏得先機,但是在4G博弈中卻處于劣勢,資費設定則會在觀望中尋找突破口。